人口身體素質

人口身體素質

人口身體素質是指居民的健康水平,可由青少年的體格發育水平、低能人口狀況、居民的營養水平、總人口及嬰兒死亡率、主要疾病發病率、人口的平均期望壽命等方面反映出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口的身體素質不斷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口身體素質
  • 外文名:Population Physical Fitness
  • 歸屬學科:社會學、人類學
首先,從兒童及青少年的體格發育狀況看,與過去相比均有明顯增長。以北京城區為例:1975年為117.4cm,與1937年相比增長了8.3cm,1985年為118.6cm,與1937年相比增長9.5cm;平均體重1937年至1941年為17.5公斤,1975年上升到20.29公斤,1985年為20.66公斤,比1937年增加了3.16公斤。
其次,從殘疾人口及出生缺陷的人口情況看,抽樣調查表明:中國有18.10%的家庭有殘疾人口,殘疾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4.90%;全國殘疾兒童數有817.35萬人,占兒童總數的2.66%,占殘疾人總數的15.8%。在1986—1987年間,全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為13.07‰,其中男性為13.1‰,女性為12.5‰。與舊中國相比有明顯降低,反映了新中國醫療衛生的成就,但同時,由於人口基數大,因而全國殘疾人口及出生缺陷人口的絕對量仍然很多,給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阻力。
最後,從居民的營養狀況看,1982年全國營養調查表明:居民從膳食中提取的熱量全國平均為2484千卡,略高於全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供給量標準2400千卡的水平,到1990年已達到2630千卡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蛋白質攝入量為66.8克,為供給量標準70克的低限;礦物質和維生素方面攝入的鈣和核黃素皆低於標準,分別為71%和60.1%,維生素A攝入的平均值達到標準的99.5%。2019年,中國城市居民的膳食結構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全國的平均值也相當於或略高於亞洲國家的平均水平。
此外,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從解放前的35歲提高到1988年的70歲,人口死亡率也從解放前的33‰下降到1990年的6.67‰。這充分表明,中國人口的身體素質已有很大提高,舊中國“東亞病夫”的帽子已被徹底甩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