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乘寺

人乘寺

人乘寺分院目前有:文殊院、地藏院、彌陀院、藥師院等,而為方便各地皈依居士就近學佛,親近善知識,人乘寺所屬分支道場、菩薩會等亦遍布各城市鄉鎮同步推行弘揚佛法的工作。導師聖開上人為稟承釋尊教示,使佛法普及社會各階層,人人能將佛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乃開創了慈光山僧團,倡行人乘佛教。從1979年開山迄今,陸續建立了慈光山人乘寺各分院及精舍,以廣為推行淨化世道人心之聖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乘寺
  • 分院:文殊院、地藏院 彌陀院等
  • 寺內建築:山門殿——天王殿
  • 佛像:釋迦牟尼佛、強巴佛
簡介,寺內建築,寺內佛像,

簡介

人乘寺位於台灣,人乘寺分院目前有:文殊院、地藏院、彌陀院、藥師院等,而為方便各地皈依居士就近設堡坑學佛,親近善知識,人乘寺所屬分支道場、菩薩會等亦遍布各城市鄉鎮同步推行弘揚佛法的工作。導師聖開上人為稟承釋尊教示,使佛法普及社會各階層,人人能將佛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乃開創了慈光山僧團,倡行人乘佛教。從1979年開山迄今,陸續建立了慈光山人乘寺各分院及精舍,以廣為推行淨化世道人心之聖業。慈光山建寺的目的捆良戒,除了應機施教以契應不同根器的眾生外,更希望人人在皈依學佛後,能認識佛菩薩的大悲願力,人人發願學菩薩,做菩薩,時時與佛同在,為人間淨土的實現而努力。

寺內建築

全台灣看起嬸雄采來,要以人乘寺的大殿為最大,寺內主佛為觀音菩薩,寺廟的布局大多是正面閥項榆煮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後面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後,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闢塔院。中國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築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後建築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寺廟的建築之美就回響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與亭廊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中國古人在建築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因此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築群體。此外,園林式建築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寺廟建築全各地比比皆是,不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建築藝術都是被中外旅遊者所稱絕的。
人乘寺

寺內佛像

寺內佛像包括釋迦牟尼佛強巴佛無量壽佛等等。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古代的金銅佛像或其他木質、陶瓷等材質的佛像,在長時期受人們供奉時被煙火所薰染婚煉潤過,或是長時期埋藏於地下。只要對其仔細進行嗅別,一般都可以嗅到煙火、發霉或發朽的味道,而現代仿製品則完全沒有這種味道,即便是有些偽品用煙燻或埋於地下等作舊方式處理,也難免露出破綻,或煙火味過濃,或泥土芳香太濃,為行家所識破。大雄寶殿內遼代所塑六尊大佛像,東西排列,正中為毗婆尸佛,合座高9.5米。其東依次為尸棄佛、拘留孫佛、迦葉佛。其西依次為毗舍婆佛、拘那含佛、釋迦牟尼佛。毗婆尸佛兩側大佛,高呈遞減之勢,但最低者仍合座在8 米以上。七尊大佛皆法相莊嚴,儀態慈樣,令人肅然起敬,七尊大佛前各有脅侍塑像一對燥協,高2.5米,有的斜視,有的平視,有的仰視,有的俯視,神態各異。七尊大佛前的東西兩端,還各有彩塑天王一尊,高3,5米,威武雄壯,剛強勇猛,令人望而生畏。寶殿後門內,有倒坐觀音像一尊,臘故祖腿為明代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重塑;慈眉善目,端莊安詳。大雄寶殿的內牆上全是壁。東、西牆上各繪有五尊3.5米高的佛像,北牆上繪有八菩薩像,南牆上繪有十八羅漢像,東南、西南牆角上各繪有千眼千手佛像。這些壁畫,不僅色彩絢麗,而且技法精湛,令人讚嘆不已。每年春節正月廟會(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為全國時間最長的廟會,每當農曆初一十五及佛教紀念日,來人乘寺旅遊朝拜者更是絡繹不絕,年接待中外遊客30萬人次。人乘寺分廟門中殿大雄寶殿。一側有出土文物展覽。規模宏大。
人乘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