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明茨伯格

亨利·明茨伯格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是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譽的管理學大師,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國際管理界,加拿大管理學家亨利·明茨伯格的角色是叛逆者。他是最具原創性的管理大師,對管理領域常提出打破傳統及偶像迷信的獨到見解,是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亨利·明茨伯格
  • 外文名:Henry Mintzberg
  • 別名:明茨伯格
  • 國籍加拿大
  • 職業:管理學大師
  • 畢業院校: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
  • 信仰:"MBA因為錯誤的原因用錯誤的方式教育錯誤的人。"
  • 主要成就:"管理領域偉大的離經叛道者"
  • 代表作品:《管理工作的實質》《五重組織》
  • 所處時代:現代
  • 家鄉:蒙特那
個人簡介,成長經歷,理論思想,個人榮譽,個人評價,個人軼事,個人著作,

個人簡介

明茲伯格始終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物。第一本著作《管理工作的性質》曾經遭到15家出版社的拒絕,但是,已是管理領域的經典。在管理領域沉浸30年,發表過近100篇文章,出版著作10多本,在管理學界是獨樹一幟的大師。明茲伯格一直都以他在管理領域所提出的大膽、創新和頗具開拓精神的觀點而為人所矚目,他的思想非常獨特,人們按常規思路往往不太容易接受。也正因如此,他被很多正統學者認為是離經叛道的代表人物。
《管理學家》雜誌封面人物:亨利·明茨伯格《管理學家》雜誌封面人物:亨利·明茨伯格
然而誰也無法否認的是,明茲伯格頗具震撼性的新觀點帶給管理界的震動猶如當年美國著名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傑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繪畫帶給當時藝術界的震撼一樣。每次當明茲伯格提出任何新的理論和觀點之時,整個管理界都會為之沸騰,如今依然如此。就任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講座教授,克雷霍恩(Cleghorn)講座教授和位於法國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組織學客座教授。 獲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斯隆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在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倫敦商學院、埃克斯·馬賽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蒙特婁高等商學院等學校擔任訪問學者。
亨利·明茨伯格1939年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市,他是一位管理戰略家,無論他自己是否承認。明茨伯格現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管理學研究榮譽教授,法國知名學府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也為他留有教職。考慮到他對商學院教育方式、結構和權力的猛烈抨擊,他和商學院的淵源在某種程度上相當出人意表。
在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管理學博士學位之前,他在蒙特婁的麥吉爾大學學習機械工程。明茨伯格是第一位當選為加拿大皇家社會學協會會員的管理學研究方面的學者,他曾四次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文章,其中兩次獲得"麥肯錫獎"。1988年至1989年間,他曾經擔任戰略管理協會主席,就在他的領導地位得到肯定之後,他卻宣布了戰略管理衰落的概念。明茨伯格的身上充滿了悖論,他因此獲得了"管理領域偉大的離經叛道者"的頭銜。

成長經歷

明茨伯格1939年9月2日出生於加拿大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家生產女裝的小公司的管理者。當明茨伯格還是個孩子時,他就想知道父親在辦公室里做些什麼。他在1993年所寫的自傳中表明,那只是一時的好奇而已,和後來走上管理學的道路並無必然關係。
可以肯定的是,明茨伯格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他在學校的表現並不差,但也絕對算不上出類拔萃。高中畢業以後,因為喜歡拆開東西(他坦承很少能把它們恢復原樣),明茨伯格進入位於蒙特婁的麥吉爾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學,成績中等偏上。畢業後,他在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s)從事操作研究工作。其間,他的興趣逐漸轉向人們如何工作上。
亨利·明茨伯格亨利·明茨伯格
1908年MBA教育在哈佛商學院誕生,戰後逐漸興起,到60年代開始走紅。也就在那個時候,明茨伯格在叔叔傑克的鼓勵下,到MIT(麻省理工大學)攻讀管理學,他的人生軌道也由此改變。拿到博士學位後,明茨伯格回到了麥吉爾大學任教。他的“離經叛道”在1973年出版的第一本書中就初見端倪,當時大約有10多家出版社拒絕了他的這一著作。 和大多數學者不同,明茨伯格細心觀察管理者在辦公室的一舉一動,結果發現真正的老闆把大多數時間都用在快速對付危機上,而這一觀點直到今天才被很多管理學家接受。教授們一般都善於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而明茨伯格卻一直在完善答案。他把整個學術生涯都致力於了解管理者如何決策以及他們如何發展戰略上。
1998年,他在一張紙上寫下了自己的奮鬥目標,並把它鎖在蒙特婁一家銀行的保險柜里。某一天他可能會打開它,看看自己是否完成了心愿。其中一條就是“改變管理教育”。越洋電話中問他是否打開保險柜時,教授笑著說:“還沒有,我也不知何時會去取。紙上的不少目標都很有野心,未必能實現。”
明茨伯格的家裡沒有一個MBA。妻子Sasha是電信方面的管理者,和不少MBA打交道,她非常理解丈夫的工作。而兩個女兒Susie和Lisa從事的是心理健康和表演方面的工作。

理論思想

明茨伯格是管理者角色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組織管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在於對管理者工作的分析。1973年,明茨伯格以一本《管理工作的實質》(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一舉成名,書中揭示了管理者的三大類角色:人際角色、信息角色、決策角色,仔細考察了管理者的工作及其對組織的巨大作用,並就如何提高管理效率為管理者提供了建議。中國職業經理人隊伍還處在初創期,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的作用逐步被認同。這種背景下,明茨伯格關於經理工作對組織作用的分析,非常有助於職業經理人認清自己的價值。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
體現了明茨伯格戰略思想的《五重組織》出版於1983年,明茨伯格寫道,企業應該廢除傳統的界線和職能上的分工,等級制度已經過時了,如今最有效的組織形式就是非正規的、不定型的的團隊,這些團隊有頻繁的人員更替,而且當舊的問題漸漸隱退,新的問題浮出水面時,團隊的工作內容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明茨伯格把這種形態模糊的工作環境命名為"臨時委員會組織"(adhocracy)以區別於"官僚組織"(bureaucracy)。 傳統的戰略理論認為制定戰略是高層管理者的職責,他們應冷靜地考慮並制定戰略。對此,明茨伯格大不以為然,他的理論矛頭直指僵硬刻板的戰略方針,戰略方針雖然還沒有被完全淘汰出局,但他在《戰略性計畫的沉浮》(2000)中已經宣布了它的死亡,戰略性計畫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戰略和計畫是矛盾的對立面:戰略是綜合,計畫是分析。戰略經常會傷害人們的決心,扭曲人們對未來的構想。
明茨伯格對管理學教育,尤其是MBA教育,也頗有微詞,他廣為流傳的一句名言是:"MBA因為錯誤的原因用錯誤的方式教育錯誤的人。"他毫不掩飾自己對MBA這個頭銜的態度,他曾經說過,受過MBA教育的人都應該在自己的前額紋上骷髏和交叉骨頭標誌,下面再註明:"本人不能勝任管理工作。"他的批評言論都收集在《管理者,而非MBA》(Managers Not MBAs,2004)一書中,他說:"坐在教室里學不到領導一個企業的方法。"領導力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明茨伯格的發難得到了數個國際管理學教育巨頭的回響,他們試圖將管理學轉化為一門科學,或者是一種職業,忽略它在情緒上不夠理性的方面。
倫敦商學院倫敦商學院
商學院教的是商業管理上的各種功能,而不是管理實踐本身,它們向學生反覆灌輸狹隘的,唯利是圖的思維方式,漠視社會責任感。這樣教育出來的人通常把手下的員工看作是一種資源,而不是活生生的個人。明茨伯格對管理諮詢也非常不滿,他認為傳統的MBA畢業生就像病毒一樣從機體內部摧殘管理實踐,他們使公司對其他形式的管理方法視而不見,培訓經理的方法也單一化。明茨伯格絕非以旁觀者身份挑剔指責MBA教育,他身體力行地在麥吉爾大學建立了自己的管理培訓項目--國際實踐管理教育(IMPM,International Masters in Practicing Management),這個項目是為那些有一定世界頂級公司管理經驗的人專門設計的。
明茨伯格曾數次受邀來華舉辦講座,他認為:"MBA在中國起步要比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晚得多,完全可以從正確的道路開始。" 明茨伯格對MBA教育的批判在中國的管理界和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在MBA辦學方興未艾的勢頭裡,明茨伯格石破天驚的言論至少開拓了一個思考的空間。明茨伯格是性情中人,他決不掩飾自己對某些行業的反感,比如他在《我為什麼痛恨坐飛機》(2001)里對航空公司極盡嘲弄挖苦之能,他說他並不在乎坐飛機,他討厭的是航空公司和機場,它們自詡擁有一流的管理水準,承諾保證顧客的舒適,但實際上,空中旅行是種折磨,無論是像"沙丁魚"一般擠在經濟艙還是在頭等艙里"備受照顧"。他也指責如今的企業受大股東們的利益驅使,已經普遍地失去了社會責任感,明茨伯格認為很多公司擺出關注社會的姿態無非是做做表面文章,在股票業績面前,所有的社會責任和道德倫理都是一句空話。
卡內基·梅隆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

個人榮譽

2000年,因對管理學所做出的貢獻獲得管理學會頒發的傑出學者獎 。
1998年,明茨伯格被授予為加拿大國家勳章(加拿大最高榮譽)與魁北克勳章 。
1995年,該年度最佳著作《戰略規劃的興衰》獲得管理學會的喬治·泰瑞獎。
1980年,成為加拿大皇家協會的會員,是該協會第一位管理學教授出身的會員。
曾四次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文章,其中兩次獲得"麥肯錫獎"。

個人評價

中國向西方學習管理的過程,與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整體過程一樣,也呈現一個從器具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從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的遞進過程。器具層面包括各種分析性的方法、技術與工具,制度層面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等具體管理制度,思想層面則包括價值觀、信念和預設,集中體現在領導力、企業文化和社會資本 等內容中。西方戰略研究的兩大派別中,以波特為代表的內容學派因為很大程度上屬於器具層面,已逐漸成為了中國管理界的常識;以明茨伯格為代表的過程學派,很大程度上屬於思想層面,卻往往不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和重視。
以內容派側重各種分析框架不同,過程派反對內容派對商業過程的格式化、程式化、理性化的處理方式,提倡在戰略制定過程中,通過員工的廣泛參與,最大程度地了解市場的需求和發揮自身的能力,從而找到決定公司戰略的經營洞見(businessinsight)。過程派認為,類似五力模型這樣的分析框架,很大程度上只是對真實世界成功戰略的一種事後的合理化解釋,而不是戰略過程中的切實可用的指導工具。它適合於在有了優秀的商業模型之後進行錦上添花式地確認和追認,卻無法代替當初人們綜合經驗、靈感和偶然性發現和建立這個商業模型的過程。
但是,這些局限性卻並不妨礙這種分析模型以其本身簡潔優美的邏輯感而獲得了一種脫離真實世界的符號價值,為使用它的人提供了合理性和合法性。也就是說,它們是不是真正理性的(rational)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看起來是理性的,能不能為分析模型的使用者提供說辭和理由(rationale),從而為它們的使用者帶來話語權和政治經濟權力。在公司內,對於低層,體現為同事和領導的賞識;對於高層,體現為整個公司對自己的戰略的服膺和支持。在市場上,則體現為戰略諮詢公司價以百萬計的戰略諮詢契約。市場就是如此運轉,世界就是如此運轉,個人的力量,理性的力量,與在這架隆隆巨聲中運轉的龐大機器相比,顯得非常渺小。而向這樣一架大機器發出挑戰,看起來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而明茨伯格就是這樣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專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的人。從《管理工作的性質》中抨擊管理五功能論,到《戰略計畫興亡錄》中抨擊戰略計畫論,再到抨擊MBA教育體系,他面對的都是一架架在隆隆巨聲中運轉的龐大機器。有人說他是與風車決鬥的堂吉柯德,有人說他是大叫皇帝沒有穿衣服的那個天真孩子,有人說他是赤手空拳,獨入虎穴的英雄。不管把他比作什麼,他念茲在茲,大力呵護的其實都是真正的商業的根本--人的首創精神和合作精神。
批判很解氣,但問題在於批判不能當飯吃,難的是建設,拿出切實可行的代替方案。相比那些徒博清名的純粹批判者,在這方面,明茨伯格也是一個老實得出奇的人。批判管理五功能論時,他提出了管理的十個角色;批判戰略計畫論是,他提出手藝式戰略;如今,批判MBA教育體系,他提出的是IMPM,國際實踐管理教育。
亨利·明茨伯格成名之作亨利·明茨伯格成名之作
管理角色論已經進入了幾乎所有的管理入門教科書;注重戰略發現和戰略執行中人的主觀能動性因素的過程派蔚然成為與注重分析和定位的內容派分庭抗禮的戰略學派。但是這一次,隨著《管理者不是MBA》一書的出版,很多人都把他與整個MBA教育體系對立起來,關心明茨伯格的人都頗有點為他擔心。其實很理解他的想法:要想得到人們對問題的關注,必須把問題說得嚴重一點。大眾媒體喜歡他的危言聳聽,甚至在此基礎上再火上加油,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平心而論,MBA對於沒有經濟管理背景的年輕人學習工商業運作的各個領域的基本知識,從而轉入工商領域,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對於欲加入投資銀行業、諮詢業(西方一流MBA院校就業的主要方向)的年輕人來說,MBA尤其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從這個角度看,MBA教育體系的問題,從更大範圍內講,也是投資銀行業、諮詢業甚至是整個經濟體系的問題,如果看到這個問題的根源,就不好苛責MBA教育了。當然,這裡人們說的,都是西方MBA教育的情況,中國MBA教育有完全不同的歷史,面臨完全不同的情境,不管問題怎樣,一份寬容心和平常心,更是必不可少的。

個人軼事

對於明茨伯格而言,自己離經叛道的角色也許是他享受的一部分。“我總是對太流行或廣泛接受的東西表示懷疑。”他說自己最富於創造性的想法是在運動中(獨木舟、遠足、跨國滑雪或騎腳踏車)產生的。1987年,剛完成8天腳踏車行程的明茨伯格回到巴黎,在途經愛麗舍宮時,看到很多警察正在守衛一條無人的街道。他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卻沒有人回答。他穿過障礙去探個究竟。於是,明茨伯格獨自一人在這條林陰道上馳騁,最後在路的盡頭被一個警察攔住——這位加拿大教授差點就成為第一個沿著愛麗舍宮進行“環法腳踏車大賽”的人物了。 即便在法國楓丹白露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在一大群西裝革履的同僚中間,明茨伯格穿的仍舊是牛仔褲、運動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的管理學教授懷特(Rod White)對他這樣評價:“亨利總是準備直接進入虎穴。儘管有挫折,但通常失敗的是那些猛獸。”
亨利·明茨伯格亨利·明茨伯格
在2000年管理科學年會上,明茨伯格因對管理學的貢獻而獲“傑出學者”獎。當他跳上台領獎時,掌聲響徹了整個大廳。他調皮地說道:“我在2000年而不是1990年得獎是有原因的。”言下之意,那些層出不窮的公司醜聞和管理失敗證明了預言者的成功。
的確,他的很多理論曾被認為“激進”,甚至是“異端邪說”,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意識到其中的價值。

個人著作

他迄今一共出版了十六本書和一百四十多篇文章,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包括《管理工作的本質》(1973),《組織的結構》(1979),《組織內外的權力鬥爭》(1983),《明茨伯格談管理:人們的奇妙組織世界》(1989),《戰略過程》(1991),《戰略規劃興亡錄》(1994),《戰略歷程》(1998),《管理者而非MBA》中譯本(2004)、《明茨伯格管理進行時》中譯本、《戰略歷程:穿越戰略管理曠野的指南》中譯本。
《管理工作的本質》
分類:管理經典/企業管理
書名:管理工作的本質(珍藏版)
原作名: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作者:[加] 明茨伯格(Mintzberg,H.)著 方海萍等譯
定價:69.9元開本:16K頁數:300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責編:黃昕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6433-5
簡介
《管理工作的本質》是明茨伯格最知名的著作,奠定了其極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地位。他對管理工作的觀察與研究,迄今無人能超越。
明茨伯格的主要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質》,是經理角色管理學派最早出版的經典著作。很多人至今仍樂此不疲地回憶著當年明茨伯格《管理工作的本質》一書的命運。據說當年亨利·明茨伯格曾經把自己這篇博士論文的手稿寄給了15家出版社,但是都被一一退回了,亨利·明茨伯格修改了一次之後又寄了出去,才最終得到了一家出版社老闆的青睞。然而,能夠憑藉此書一舉奠定亨利·明茨伯格“經理人角色理論巨匠”的地位,恐怕不僅是這個出版商,也是亨利·明茨伯格自己沒有想到的。
在這本奠定其管理大師地位的著作中,他指出了4個對管理者的工作產生影響的變數,並將管理者的管理活動分為3個大類,在這3個大類中又細分管理者的工作角色為10種。於是,4個影響管理者工作的變數+3個類別的管理活動+10種管理者的工作角色,就揭示出管理工作的本質。
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管理思想家。明茨伯格最知名作品再版升級;
《管理工作的本質》是明茨伯格的第一本著作,是經理角色管理學派最早出版的經典著作。
精裝再版,湛廬獨家策劃閱讀地圖,呈現最優閱讀體驗。
《卓有成效的組織》
分類:管理經典/企業管理
書名:卓有成效的組織(珍藏版)
原著名:Structure in Fives: Designing Effective Organizations
作者:[加] 明茨伯格(Mintzberg,H.)著 魏青江譯
定價:69.9元開本:16K頁數:380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責編:黃昕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ISBN:978-7-300-16471-7
簡介
《卓有成效地組織》是作者最得意的著作,展現並整合所有關於“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組織”的研究。這就像一場盛宴需要細細品嚼,即不能急急忙忙像吃快餐一般,也不能像吃自助餐一樣信手拈來翻到哪兒算哪兒,而是要按部就班地從前往後看。
明茨伯格在書中為我們展示了何為組織結構——將工作拆分成若干不同的任務,再協調整合起來以實現工作目標的各種方法的總和;告訴我們如何設計卓有成效的組織——對組織各種設計參數進行有目的的選擇,以實現內部的一致與和諧,並使之與組織所處的情景相符,包括組織的規模、歷史、經營環境、使用的技術體系等。
在這本管理大師的得意之作中,他指出了組織的5大組成部分、5大協調機制、9大設計參數、4組情景因素,揭示出管理工作的本質。
當今世界上最傑出的管理思想家,明茨伯格最知名作品再版升級;
《卓有成效的組織》是明茨伯格的得意之作,管理者打造卓越組織必須聆聽的聲音。
精裝再版,湛廬獨家策劃閱讀地圖,呈現最優閱讀體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