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中心

交換中心

美國電信業中,交換中心(Central Office,CO)是指家庭用戶和商業網線連線成本地迴路的地點。

中文名稱交換中心
英文名稱switching center
定  義在電信網中,含有一個或多個交換設備的節點。
套用學科通信科技(一級學科),交換選路(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換中心
  • 外文名:Central Office
  • 簡稱:CO
介紹,發展,國內現狀,

介紹

美國電信業中,交換中心(Central Office,CO)是指家庭用戶和商業網線連線成本地迴路的地點。
交換中心有交換設備,可以交換當地電話和長途。在其他國家,一般使用公共交換一詞指代交換中心。

發展

交換中心的興起始於1991年。以互惠互利為目的的UUNET、PSINet和CerfNET合作建立了全球第一個商業性網際網路交換中心(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簡寫為CIX),開創了網際網路合作互聯的先河。此後,美國、歐洲的交換中心陸續湧現,當時全球網際網路仍在發展階段,交換中心不論用戶規模還是交換流量的規模都非常小。以AMS-IX為例,到1998年,其平均流量僅有81Mbps。
自2000年開始,交換中心步入了發展期,歐洲交換中心數量已達138個,每年增加近500個交換中心成員,增長率超過13%。交換中心的流量逐年增加,2008年AMS-IX的交換流量已經達到600Gbps。在發展期,交換中心已由提供所有ISP進行互聯,轉換成為中小ISP、ICP、CDN的主要流量交換場所。以AMS-IX和LINX交換中心為例,AMS-IX中Tire1 ISP17個,連線埠頻寬548Gbps,所占比例為7.2%;LINX中Tire1 ISP22個,連線埠頻寬543Gbps,所占比例僅為8.7%。
各成員需求的多樣化勢必要求交換中心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互聯方式。為此,交換中心衍生出開放的多邊對等交換、單邊對等交換、轉接互聯等多種方式。除基本的互聯業務外,伺服器託管服務、增強用戶性能技術(如Network Performance Hubs、Application Performance Node、Closed User Group)等成為交換中心普遍提供的業務。
國外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大多由中立的第三方建設,向參與方提供接口頻寬接入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兩種運營模式,盈利性網際網路交換中心由專業團隊負責運營和維護,非盈利性組織多由科研機構在政府的資助下實現日常運維。國外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接入成員包括電信運營商、ISP、ICP、金融機構、科研院校。近年來,垂直產業也進入交換中心領域,如公司、數字媒體、IT服務、雲服務、移動計算等;並繼續向數字媒體、社交媒體、遊戲公司擴展。內容商在交換中心的比重越來越大。統計全球交換中心的成員可知,接入交換中心最多的前10名中,5家都是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參與者的豐富程度,成為吸引成員進入交換中心的重要指標。

國內現狀

當前,我國的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擁有政府背景,具備中立性,但參與方僅限於擁有網際網路骨幹網路的單位,這些網路單位之間直聯頻寬和直聯地點已經較為豐富,因此交換中心的需求和作用在我國不夠明顯。參考國際網際網路發展經驗,交換中心能夠促進網際網路行業的良好發展。我國交換中心可以重新定位發展模式,作為直聯方式的有益補充,營造我國網際網路網間互聯互通生態體系及發展環境。首先需要在接入對象方面進行擴展,廣泛地將ICP、ISP、CDN等有互聯互通需求的企事業單位納入互聯互通服務範疇。其次為吸引各類企事業單位的入駐,需要在業務資費、提供方式和種類方面進行探索改進。低於當前中小網際網路企業多線接入成本且質量有保證的接入服務,才是吸引企業入駐的主要手段。吸引企業加入後,交換中心配合發展IDC、為用戶提升網路性能等增值業務,將引領交換中心逐步走向穩定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