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馬蜂

亞非馬蜂

雌蜂:體長23毫米。兩複眼頂部有1黑色橫帶。觸角窩之間有1黑帶。觸角棕色。唇基棕色,周邊黑色。前胸背板橙黃色,兩側下方有三角形黑斑。中胸背板黑色,中央兩側有1橙色縱帶,近翅基處各有1橙色短縱帶。小盾片橙色。並胸腹節黑色,有4條橙色縱斑。後胸側板黑色。翅基片橙色,中央有深色斑。3對足的基節、轉節均為黑色,前足腿節、脛節和跗節均橙色,僅腿節基部1/2為黑色。中足腿節基部1/3黑色,端部2/3、脛節和跗節橙色。後足腿節、脛節除端部橙色外,余黑色。第一背板黑色有黃斑。第2—5節背板黑色,有2條橙色橫帶。

雄蜂:體長25毫米。唇扁平。前、中足基節前綠黃色。腹部7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亞非馬蜂
  • 拉丁學名:Potistes hebraeus Fabricius
  • :動物界
  • :昆蟲綱
基本信息,生物學特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目:膜翅目
科:馬蜂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棉鈴蟲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生物學特性

(1)歷期與年生活史:根據李鐵生在河南省虞縣進行觀察(1982),經過受精越冬的雌蜂,經抱團越冬後於翌年4月產卵,卵期7-25天,幼蟲期7-37天,蛹期8-15天,於6月中上旬出現第一代成蜂。第二代成蜂於7月份出現。在8月至9月出現第三代成蜂。由於雌蜂壽命約一年左右,雄蜂壽命半年左右,因此有世代重疊現象。在該地區一年發生3代。
(2)築巢:春末夏初馬蜂取花蜜、樹膠、腐木、紙屑、麥桿等材料經口器加工為巢料團,建巢柄築巢室。巢址多選在屋檐下等地方。1蜂建1巢,築1蜂室產1粒卵,個別產2粒。卵孵化後,隨著蟲態發育加高蜂室,很少增添新蜂室。化蛹後,越冬蜂在化蛹的蜂室內再次產卵,孵化幼蟲,蜂室逐漸加高。蜂巢成柱形或球形。羽化出新蜂后,次生幼蟲向蜂室底移動,再吐絲化蛹,老蜂在蛹外再產卵。一個蜂室先後可育出2-4個新蜂。新蜂出現後,擴建新巢室,蜂巢很快變大。很多個排列整齊的六菱形蜂室,構成了像向日葵一樣的蜂巢。
(3)繁殖與撫育:秋末為交配盛期,雌雄均有多次交配習性,每次歷時3-8分鐘。雌蟲每產1粒卵需3-5分鐘。日產卵1-3粒,1頭越冬成蟲一生可產卵150粒左右。
幼蟲有絲帶連於蜂室底,很少活動,全靠成蜂餵養。成蜂將捕來的鱗翅目、雙翅目等幼蟲,以觸角、前足輔助上顎加工成“肉團”送入蜂室,先以觸角敲打幼蟲,後切割分喂,待幼蟲不吃時,再收迴轉餵其它幼蟲。

地理分布

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廣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