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曆法

亞美尼亞曆法是亞美尼亞使用的傳統曆法,來自於埃及的曆法系統,是一種陽曆,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最後再加5天,不屬於任何一個月,因此每年有365天,但不設定閏年,所以和公曆逐漸產生差異,在9世紀時,亞美尼亞歷的第一個月是在春季開始時,但到現在已經逐漸推移,2008年是亞美尼亞歷的1458年,第一個月是從公曆7月26日開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美尼亞曆法
  • 外文名:ԹՎՌՆԾԵ
  • 方式:用亞美尼亞文編號表示
  • 特點:受瑣羅亞斯德教的影響
亞美尼亞歷的年是用亞美尼亞文編號表示,如2006年為亞美尼亞歷的1455年,表示為ԹՎՌՆԾԵ,其中ԹՎ為年,ՌՆԾԵ為1455。
亞美尼亞歷的月的名稱,受瑣羅亞斯德教的影響,各月名稱如下:
1. Nawasardi(源自阿維斯陀語,意思為“新年”)
2. Hor̄i(源自喬治亞語,意思為“二”)
3. Sahmi(源自喬治亞語,意思為“三”)
4. Trē(源自瑣羅亞斯德教的神名,“蒂爾”)
5. K’ałoch(意思為“收穫月”)
6. Arach`
7. Mehekani(源自瑣羅亞斯德教的神名,“米特羅”)
8. Areg(意思為“太陽月”)
9. Ahekani(源自瑣羅亞斯德教的神名,“阿塔羅”)
10. Mareri(意思為“年中”)
11. Margach(源自瑣羅亞斯德教的神名,“沃胡曼”)
12. Hrotich(意思為“加閏日的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