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數字藝術展

亞洲數字藝術展

亞洲數字藝術展是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系列活動之一。

“亞洲數字藝術展”從“地域”、“場域”、“心域”三個維度以數字藝術的形式呈現亞洲文明之間的相生相融,探尋了亞洲文化基因和數字科技的共生共振。展覽通過30位活躍於這一話語的國際藝術家通過數字媒介對自身文化傳統的反思及回應,呈現了看似不同的數字藝術面貌背後繁複錯根的亞洲在地性及全球化語境下的交融性。同時,展覽構建了一個文化與科技對話的平台,推動面向未來的跨領域文化創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洲數字藝術展
  • 外文名:Asia Digital Art Exhibition 
  • 展覽時間:2019年5月16日至6月15日
  • 展覽地點:北京市海淀區創業路6號
展覽概況,展覽介紹,組織單位,展覽場地,展覽作品,主題展,視聽藝術展,文化+科技展,工作人員,

展覽概況

2019年5月16日,亞洲數字藝術展在北京開幕,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位藝術家的作品亮相。這也是在數字藝術領域,首次以“亞洲”為主題的大型藝術展覽。
中國藝術家徐凍的《漢字的性格》,德國藝術家托比亞斯·格萊米爾(Tobias Gremmler)的《書法運動視覺》《京劇運動視覺》《功夫運動視覺》,澳大利亞藝術家邵志飛(Jeffrey Shaw)和莎拉·肯德丁(Sarah Kenderdine)的《功夫可視化》,中國台灣藝術家林俊廷的《造象》等都是圍繞中國漢字、功夫、京劇等元素,以數字藝術的方式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的全新解讀和演繹,從而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聚焦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的主題背景下,通過數字媒介,體現了中華文明基因對亞洲乃至對世界藝術潮流的影響。

展覽介紹

“亞洲數字藝術展”在亞洲文明對話會的背景下展開,在中國北京海淀這個具有濃厚科技與文化氛圍、且充滿活力的地域空間中生成。展覽試圖構建一個新的對話平台,體現亞洲文明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以數位技術等新興媒介為載體,讓古老的亞洲文明呈現新的面貌。展覽從三個維度——時代之間,過去與當下的對話;領域之間,科技與藝術的對話;國家之間,文明與文明的對話,開展深入交流、激烈碰撞與交融,展現亞洲文明間的相生相長,體現亞洲文化與科技的共生共振,催化出獨特豐富的藝術成果。
展覽邀請30位活躍於圍繞“亞洲話語”語境的藝術家,來自中國、土耳其、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及域外的亞裔藝術家等。通過數字媒介作品對自身文化傳統的反思和回應,立足於各自文化背景的差異,進行充分的交流;通過數字影像、數字互動裝置、人工智慧設備、虛擬現實等多種不同的,融合科技與藝術的創新形式,解讀和展現對於文化的理解、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想像,讓觀眾從展覽中收穫獨特的數字感官體驗。
此外,近年來在數字藝術領域的重要作品如土耳其藝術家勒菲克·安納多爾(Refik Anadol)的《資料庫之夢》、越南藝術家阮初芝淳(Jun Nguyen-Hatsushiba)的《紀念計畫》、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的《反向摺疊》、中國台灣藝術家黃心健和美國藝術家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共同創作的《沙中房間》,以及中國青年藝術家與國內知名科技企業跨界推出的最新數字藝術作品等也將共同展出。

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
中央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
中共海淀區委宣傳部
北京中展丹青展覽有限公司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
北京唐影眾線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實創高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展覽場地

展覽場地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上地創業路6號,東側緊鄰G7京新高速、清河火車站以及13號線上地站。展覽區域布局劃分為A、B兩區,其B區所在立體庫區域長70米、寬40米、高25米。

展覽作品

主題展

展覽作品
藝術家
《漢字的性格》The Character of Characters
徐冰(中國)
《三軸柱Ⅱ》Argos with Triaxial Pillars 2
金允哲(韓國)
《毛球鏡》 PomPom Mirror《自私基因寫照》Selfish Gene Mirror
丹尼 · 羅金(以色列)
《兩隻或三隻老虎》2 or 3 Tigers
何子彥(新加坡)
《京東AI生成地圖》Jingdong AI Generated Map
邱志傑&何曉冬博士(中國)
《紀念計畫:走向複雜 — 為勇敢、好奇和怯弱的人》
Towards the Complex-For the Courageous,The Curious and the Cowards
阮初芝純(日本,越南,美國)
《書法運動視覺》Chinese Calligraphy in Motion《京劇運動視覺》 Virtual Actors in Chinese Opera
《功夫運動視覺》Kung Fu Motion Visualization
托比亞斯 · 格萊密爾(德國)
《功夫可視化》Kung Fu Visualiazation
邵志飛&莎拉 · 肯德丁(澳大利亞)
《引力場域研究 — 想像懸浮》
Study of graviational field-imaginary suspension
陳小文(美國)
《資料庫之夢》Archive Dreaming
勒菲克 · 安娜多爾(土耳其)
《有趣的世界》Interesting World
費俊(中國)
《千月》Thousands of Moon
吳俊勇(中國)
《無記:未回答的問題》AVYAKRTA:The Unanswered Questions
李城在(韓國)
《沙中房間》Chalkroom
黃心健(中國台灣)& 蘿瑞 · 安德森(美國)
《窗邊》Sitting by the Window
劉佳玉(中國)
《造像》Word to World
林俊廷(中國台灣)
《反向摺疊》unfold
黑川良一(日本)

視聽藝術展

展覽作品
藝術家
《{[(Emergence)]}》
DROWYEK(畢振宇&馮昊)(中國)
《空軸》 AXIS
甘健(中國)
《腦波交流》Brainwave Communication
洪啟樂(中國)
《黑動》Black Moves
卡娜(中國香港)
《耗散》dissipation
毛嗡嗡(中國)
《大平原系列》Great Plains Series
張安定(中國)
《無題》Untitled
亞力克 · 斯格瓦拉(秘魯)
《Brèche》
塞巴斯蒂 · 安拉布呂尼(法國)
《多維採樣_1號》
曹雨西(中國)& 劉曉江(中國香港)
《時間的形態 · 京劇》
費俊、劉曉斌、邱宇、苑辰、雲澤 (中國)

文化+科技展

文化+科技展集中呈現多個與文化科技相關的研究項目成果,探索文化、創新與科學相結合的新生景象。包括最新的跨學科實驗項目,文化遺產的數位化演繹項目。展覽平台聯合中國領先的科技企業,藉助其創新技術打造數字文化產業。
《三山五園四季光影》
《共美之卷》
《風吹過我的臉》
邱宇
《金屬刀》
和珂
《童年情景,弗拉基米爾 · 霍洛維茨維也納演奏會,1987年》
黃筱茜&柯維西
《皮膚情緒的場域》
李崢&劉佳鈺
《髒讀池》
孟松林
《爸爸,請帶我去宇宙吧》
吳碧琳
《徑 · 界》
徐超凡
《人工直覺》
張畫
《原力+∞》
姜同
《後工廠時代》
林揚帆
《Meeseeks Box》
梁文華

工作人員

學術主持
范迪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出品人
王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張勁林(北京市海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發起人
黃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王鵬(北京唐影眾線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
學術委員會
總策展
宋協偉(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
策展人
費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藝術+科技專業方向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