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

亞歷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

亞歷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Александър Стоименов Стамболийски),保加利亞農民黨領袖,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支持協約國反對親德的國王,戰後任政府首相(1919—1923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歷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
  • 國籍:保加利亞
  • 職業:政府首相
  • 性別:男
人生經歷,

人生經歷

早年在德國農業學院學習。後轉入新聞界,1902年任農民聯盟機關報編輯。一生維護農民利益。1908年作為農民黨領袖選入國會,經常與斐迪南一世國王發生爭論。1915年因反對國王準備站在德國一方參戰,被關入監獄。1918年9月獲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保加利亞軍隊崩潰,他領導起義,迫使斐迪南退位,宣布成立共和國。儘管他被斐迪南的兒子鮑里斯三世擊敗,君主制復辟,他於1919年1月入閣,10月出任首相,11月簽署喪失很多國土的《訥伊條約》。條約雖不受歡迎,但他仍在1920年的大選中獲得勝利。他的政府反對城市化工業化,但向農民重新分配土地,改革司法制度,支持農民合作社、普選和地方自治。他與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農民領袖建立聯繫,企圖成立一個與共產黨“紅色國際”相對抗的“綠色國際”,但未能如願。1922年與南斯拉夫簽訂《尼什條約》,企圖建立一個南部斯拉夫人的聯邦。1923年在大選中獲勝。但他的國內政策、反戰主義與南斯拉夫接近的立場引起軍方的不滿。1923年6月發動軍事政變,他在家鄉斯拉沃維察被俘虜,後逃跑組織抵抗,但在再次被俘,受到殘酷折磨後被處死。他的手因簽署了《尼什條約》而被砍斷,他的頭顱盛放在一個餅乾盒裡被送到索非亞。
亞歷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亞歷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