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孤兒

“亞孤兒”是九巨龍集團董事長徐夫京在十年救助辦學過程中發現並提出來的,指的是:“父母雙方有一方死亡、服刑或喪失勞動能力,另一方放棄撫養責任,組織了新的家庭,由孤寡老人代養,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孤兒
  • 提出者:徐夫京
缺水的小山村,打井的承諾,十年圓夢,亞孤兒提出,

缺水的小山村

位於泰山腳下的山東省肥城市王莊鎮東徐村,是一個自古沒有水吃的小山村,祖祖輩輩挖井找水無望,只能靠天吃飯。每逢下雨,大缸小盆碗茶杯,凡是能接水的器具就全部派上了用場。村里挖了很多旱井,無雨季節,吃旱井裡的水,水裡長滿了蟲子。大旱之年,只能去十幾里外的山下挑水吃。漸漸地,外村的姑娘不嫁東徐村,本村的姑娘不嫁當地人,一些成不了家的青年小伙也遠走他鄉,原本700多口人的村莊,只剩下了400多口人。一切皆因為水。水荒讓這裡的老百姓對水的渴望勝於一切。

打井的承諾

徐夫京在東徐村里生活過8個年頭。1995年,他還在濟寧市郵電局基建科工作時,用自己做建築工程設計和節儉生活攢下的5萬元錢,又借債4萬元,為東徐村里打了一口260米深、每小時上水60多立方的甜水井,結束了東徐村祖祖輩輩吃水難的歷史。
“對於東徐村來說,打井找水只是結束了它的過去,辦學育人才真正決定了它的未來。一個村莊,只有牛叫聲、狗叫聲、雞叫聲不行,光有人們的吵鬧聲更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有孩子們的讀書聲,一個村莊沒有讀書聲,是最大的缺陷,何況幾十年都沒有學校呢?”徐夫京說。
徐夫京讀國小時,東徐村有一所石屋子學校,因為村里人減少,全村從國小到高中的學生只有十幾名,石屋子國小也不存在了,本村的孩子只能到外村去讀書。在井水噴出的現場,徐夫京向鄉親們承諾:“十年後我要為咱們山裡的孩子建設一所學校。”

十年圓夢

2005年,徐夫京兌現承諾,賣掉轎車,動員全家拿出所有積蓄398萬元,推倒自家老房子,補償、拆遷了相鄰的17戶常年無人居住的石頭屋,整理出高低錯落的二十多畝地, 創建肥城市京欣學校。學校占地22.28畝,建築面積7369平方米。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學、暖氣和學生浴室,是山東省高標準的農村寄宿制義務教育學校。
學校創辦初期,主要招收山區困難家庭輟學的孩子,除生活費以外,所有費用全免。這所學校為周邊52做山村的168名困難家庭子女解決了上學難題。

亞孤兒提出

學校里“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由孤寡老人代養的孩子,因交不起生活費提出退學,董事長徐夫京在免除這些孩子生活費的同時,作為一個社會課題進行研究,提出了“亞孤兒”的稱謂。他首先研究了“孤兒”的概念,“從辭源學上看,《孟子》一書中云:‘幼兒無父曰孤’,意即孩子沒有父親便是孤兒,這是古人的定義。《現代漢語詞典》中,‘幼年喪父或者父母雙亡’的被稱為孤兒。《收養法》中所稱的孤兒是指其父母死亡或人民法院宣告其父母死亡的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貫徹實施《收養法》時,民政部行政解釋更加明確,即孤兒是指18周歲以下的父母雙亡(包括宣告死亡)的未成年人。
亞孤兒這一稱謂中的“亞”字,是受孟子“亞聖”稱號的啟發。孔子出生於山東曲阜,是儒家文明的開創者,被後世尊稱為“至聖先師”,孟子出生於山東鄒城,孔子學說的繼承者,被後世尊稱為“亞聖”,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山東也因此被稱為“孔孟之鄉”,儒家文化的發祥地。
“亞”有“次於”的意思。至聖孔子和亞聖孟子在思想文化方面地位有別,在個人身世上也有不同。兩人都是三歲喪父,但孔子的母親改嫁到曲阜闕里,並未放棄對孔子的撫養責任,而是將他撫養成人,在他十七歲時去世;孟子的母親卻一直沒有改嫁,並且對孟子管束甚嚴,留下了“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為後世母教之典範。但是按照古人的定義,孔子、孟子均為孤兒。在此文化歷史背景下,徐夫京從“孤兒”名稱的出發,發展出了“亞孤兒”這一名稱。
徐夫京指出:“亞孤兒比孤兒還苦,因為孤兒是屬於國家保障範圍的,亞孤兒卻不是。” 2010年11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0〕54號),提出要“建立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要求“地方各級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確保孤兒基本生活費及時足額到位;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地方支出孤兒基本生活費按照一定標準給予補助。”2010年12月3日,民政部財政部發布《關於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的通知》(民發〔2010〕161號),自2010年1月起為全國孤兒發放基本生活費,至此將孤兒納入到了國家保障範圍。
2013年12月5日,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要積極爭取將事實上無人照顧的兒童,納入到國家保障範圍中來。事實上無人撫養的兒童,主要是指: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放棄了監護責任。就是俗話說的“爹死娘嫁人”的現象。或者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離異,放棄對兒童的監護責任等等,這部分人學術上叫“亞孤兒”。他們也生活在困境中,急需要社會的保障。我們在不懈地努力,爭取把這部分孩子納入到國家的保障中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