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蓋丟失警示器

井蓋丟失警示器

井蓋丟失警示器,是由深圳市福田區景秀中學初二女生陳麗茗發明的,它可以在井蓋丟失的情況下提醒行人注意危險。2015年1月,該發明在全國中國小勞動技術教育創新作品展中摘得金獎,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蓋丟失警示器
  • 發明人:陳麗茗
原理,發明過程,發明人,獲得獎項,

原理

一個圓形的木質防護欄,平時就“埋在”井蓋下面,防護欄上“躺著”8個脖子長長的不倒翁,不倒翁的腦袋上裝有顯眼的反光材料。一旦井蓋丟失,不倒翁就“站”起來,像八個小旗桿豎立在下水道井四周。同時防護欄起到臨時承壓作用,行人即使不慎踩到下水道井,也不至滑落。
陳麗茗介紹,這些不倒翁是用家裡的不倒翁牙刷改造的,而反光材料是直接用釣魚的魚漂。在深夜或者陰雨天,魚漂的功效就凸現出來了,隔著五六米都能清楚地看到,起到警示作用。
陳麗茗還畫了兩幅詼諧的漫畫來解釋“井蓋丟失警示器”的創意和工作流程,把自己、小偷、市民都畫進漫畫裡。

發明過程

一個井蓋造價好幾千塊錢,因為丟失井蓋造成市民失足受傷甚至殘疾的損失更是難以計算。而陳麗茗的發明成本僅十幾塊錢,用到的也是簡單的國中物理知識。陳麗茗也花了兩個月時間,每天耗上一兩個小時,不斷跟老師討論、改進、動手。用什麼材料、做多大尺寸都要反覆試驗。
陳麗茗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她搞發明,爸爸陳柱積大學學的是物理,經常跟女兒討論設計創意。“最開始我準備採用用電的方式進行警示,爸爸認為在潮濕環境中電路容易損壞,也會持續耗能。”於是陳麗茗經過多次試驗,最後使用了魚漂上的反光材料,發現效果很好。

發明人

陳麗茗,一位2001年出生的小姑娘,平時話不多,但一旦有了點子就會堅持做下去,對搞發明、做設計有一種生來的熱愛,對自己的產品很苛刻。跟一般的小女孩不同,陳麗茗從國小開始就喜歡設計機器人,她的理想是做跟設計有關的工作,很崇拜充滿奇思妙想的“創客”。
陳麗茗成績也在班上穩居第一。最開始有家長擔心,孩子每天折騰發明創造,會不會耽誤學習,但後來他們發現,孩子成績都在班上名列前茅。指導老師表示“勤于思考的孩子學習不會差。”

獲得獎項

井蓋丟失警示器作品先後獲得了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中國小勞動技術教育創新作品展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