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逆罪

五逆罪

wǔ nì zuì

五逆罪是佛教所有惡業中最重者;“逆”者,“罪大惡極,極逆於常理”之意。造作五逆罪為墮無間地獄的業因,命終將墮無間地獄,故亦稱五無間業五不救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逆罪
  • 拼音:wǔ nì zuì
  • 含義:“罪大惡極,極逆於常理”之意
  • 後果:命終將墮無間地獄
簡介,概述,

簡介

1.佛教謂五種將招致墮無間地獄報應的惡業大罪。《阿闍世王問五逆經》:“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獄無疑。云何為五?謂殺父,殺母、害阿羅漢、鬪亂眾僧、起惡意於如來所。”亦省作“ 五逆 ”。《觀無量壽經》:“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
2.泛指各種逆倫之罪。 宋 羅燁《醉翁談錄·小說引子》:“秀者通三綱而識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惡。” 高明《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五逆兒男和孝子,報應甚分明。”

概述

一、殺父
二、殺母,謂父母養育,恩同天地,為子者,當竭力孝養奉事,以報其恩,況行殺逆;若行此事,是為逆罪,即墮地獄。四分律云:若殺父母者,不許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
三、殺阿羅漢,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謂無法可學。又名應供,應受人天供養故也。眾生即當供養恭敬,以為種福之田,況行殺逆;若行此事,是為逆罪。律云:殺阿羅漢者,不許出家受具足戒也。
四、破和合僧,謂比丘集眾行布薩時,和合作法,若後來者,當隨順寂默,或當出避。若以嗔惡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許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語比丘,華言乞士。梵語布薩,華言淨住。)
五、出佛身血,謂佛是一切眾生慈父,能令眾生悟明自心,出離苦趣。眾生歷劫供養,不能報其恩德萬一,而況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為逆罪。興起行經云:提婆達多推山擲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傷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緣後墮地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