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健康

五蘊健康

五蘊源於佛家思想:色、受、想、行、識。道家思想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健康在這五個方面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生克制化,用佛家思想結合道家思想定義健康管理新理念.

解釋,定義,

解釋

健康----一直是人類追求和探索的永久話題。她高於金錢、地位、名譽......。沒有什麼比健康地來到人間,健康地告別人世更寶貴的。 但人的健康永遠是相對的,不健康永遠是絕對的。人對外在環境總會有某種程度的不適需要不斷地調節,達到暫時的適應,暫時的“天人合一”。 人對外在環境的任何不適都是佛教所指的“五蘊”所致。即:色、受、想、行、識。如果把這種不適或不健康定義為病,則按照中醫理論其因有三:一曰內傷七情;二曰外感六淫;三曰再加勞逸過度和意外。

定義

所謂七情是統指人的各種情緒變化,簡約概括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無情未必真英雄”。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就連菩薩也不例外(菩薩梵語為菩提薩埵,即覺有情之意),但健康要求感情必須有節度。七情的過度對人造成的是內傷,現代醫學表述為荷爾蒙、內分泌失調,對人體的為害最大。要追求健康,首先必須淡化七情、淡泊名利、淡定人生。人的心理健康指數與人對外界的情緒反應敏感度成反相關。情緒對外界反應越敏感越不健康。
嚮往健康就必須反其道而行之——寬容外物也寬容自己以降低對外界的情緒反應敏感度,提高心理素質。 所謂六淫是指各種外界物理參數的變化,包括風、寒、暑、濕、燥、熱六個方面。淫者,過度也。用現代物理概念表述為溫度、濕度、光照、氣壓(實際還有氣體組成特別是氧氣)等參數的變化超出人體適應能力。人體對這些參數的變化永遠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和適應的範圍。有的人適應慢、範圍窄、反應敏感;有的人適應快、範圍寬、反應較不敏感。人的生理健康指數與人體對外界物理參數變化的反應敏感度成反相關。身體對外界反應越敏感越不健康。嚮往健康就必須反其道而行之——加強意志力和體能鍛鍊以降低對環境變化的敏感度,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 此外,勞累過度或過分安逸也會降低人體健康指數;意外事件如機械碰撞、蚊蟲叮咬、摔跌等造成的創傷以及體內的寄生生物也是威脅健康的因素。 古人所造健康的反義詞“疾病”二字耐人尋味。疾者,(從矢求快)急也。病者,柄也。
說明“疾”、“病”均與心理有關:疾是由於心急造成,病是由於心有掛礙所致。佛教所謂“萬物唯心成”更是強調心理對健康的重要。
人體內在的機能都有一個生命鐘五行變化規律:旺、相、休、囚、死,在不同時期規律都發生不同的變化,每個人所處在地理位置、環境、時間的不同都會不同。這就是時間和空間關係,當了解了內體機能生命鐘變化的規律時侯,就能為不同時期的健康管理、做重要的參考依據。由此可見,要想健康,首先必須修心養性,加強道德修養,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注意“衣”、“”、“住”、“行”。衣食有節,勞逸有度,量力而行。只有這樣,並且持之以恆,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利己利人。金錢不是唯一的施捨物,笑容同樣是無私的奉獻。讓五蘊一切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