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絕(中醫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絕一是指五臟絕症之表現,臨床多預後不良;二是指五種猝死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絕
  • 出處:《華氏中藏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1、指五臟絕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1、五絕見於《華氏中藏經》卷上。即指心絕、肝絕、脾絕、肺絕、腎絕。
2、《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夫五絕者,一曰自縊,二曰牆壁壓迮,三曰溺水,四曰魘寐,五曰產乳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五絕治法》:“凡魘寐、產乳、自縊、壓、溺五者,令人卒死,謂之五絕。”《壽世保元》將自縊、牆壁壓、溺水、魘魅、凍死稱為五絕。《醫學心悟》則指自縊、摧壓、溺水、魘魅、服毒五者。

中醫套用

1、五臟絕。
(1)五臟絕的表現
五絕為五臟疾病危重的臨床表現,肺主呼吸合皮毛。喘息汗出發潤,則氣散而津脫,故張口而喘,氣不還納,身汗如油,脈浮而洪,諸象皆見為肺絕。形如煙燻,陰分已涸,陽反獨留,身體大熱,脈如操鉤,或如轉豆,此陰陽散離為心絕。四肢縶縶汗出,筋脈引急,手足顫搖如鳥之習飛,此為肝病;而唇吻現青色,是真髒色現為肝絕。口唇屬脾,環口黧黑,是脾土敗而腎水勝之,至冷汗出而真液泄為脾絕。至於溲便不禁,腎之開闔已廢也,而狂言失志、目反直視,皆為腎絕之象。此言五臟之絕,各有其狀證也。
(2)五臟絕預測病情發展及死亡時間
肝絕:《難經》曰:“足厥陰氣絕,則筋縮引卵與舌。厥陰者,肝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榮則筋縮急,筋縮急則引卵與舌,故舌卷囊縮,此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
心絕: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澤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篤,癸日死。
脾絕:《脈經》曰:“病人脾絕,十二日死,肉絕,九日死。”
肺絕: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肺也,行氣溫於皮毛者也,故氣不榮則皮毛焦而津液去,津液去則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篤,丁日死。
腎絕:《脈鑒》云:“脊痛腰重反覆難,此是骨絕五日看。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溫於骨髓,骨髓不溫則肉不著骨,骨肉不相親則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垢,發無潤澤,無潤澤者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
2、五種猝死
《壽世保元》記載凡五絕皆以半夏為末,冷水為丸,如豆大,納鼻中愈。心溫者一日可治。又治卒死,半夏末如大豆許,吹鼻中。
扁鵲治產後暈絕,半夏為末,冷水丸,如豆大,納鼻孔中即已。
一救自縊死
凡自縊高懸者,徐徐抱住解繩,不得絕斷,上下安被放倒,微微捻正喉嚨,以手掩其口鼻,勿令透氣。一人一腳踏其兩肩,以手挽其頂發,常令弦急,勿使緩縱。一人以手摩將其胸臆,屈伸其手足,若已僵直,漸漸強屈之。一人以腳裹衣,抵其糞門,勿令泄氣。又以竹管吹其兩耳,候氣從口而呼吸,眼閉,仍引按不住。須臾,以少薑湯或清粥灌,令喉潤,漸漸能咽乃止。此法自旦至暮,雖已冷可活,自暮至旦,陰氣盛,為難救,心下微溫者,雖一日以上,亦可活,百發百中。一法,以半夏為末吹鼻中。
二救水溺死
溺死者,先以刀斡開溺者口,橫放箸一隻,令其牙銜之,使可出水,又取燥土或壁土置地上,以溺者仰臥其上,更以土覆之,之露口眼,自然水氣吸入土中,其人即蘇,仍急用竹管各於口、鼻、耳、臍、糞門內更迭吹之,令上下氣相通,又用半夏末搐其鼻,又用皂角末綿塞糞門,須臾出水即活。一方,艾灸臍中即活。
三救凍死及冬月落水
微有氣者,脫去濕衣,隨解活人熱衣包裹,用米炒熱,囊盛熨心上,冷即緩之,或炒灶土灰亦可,候身溫暖,目開氣回,後以溫酒或薑湯粥飲灌之。若先將火灸,必死。一用雄黃、焰硝各等分為末,點兩眼角。
四救壓死及跌墜死
心頭溫者,急扶坐起,將手提其發,用半夏末吹入鼻內,少蘇,以生薑汁同享有打勻灌之,次取藥服,如無藥以小便灌之。一取東邊桃柳枝各七寸,煎湯灌下。
五救中惡魔死者
不得近前呼叫,但唾其面,不醒,即咬腳跟及拇趾,略移動臥處,徐徐喚之,原無燈不可點燈照,待少蘇,用皂角末吹鼻取嚏,或用韭汁灌鼻內亦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