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鎮(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五福鎮)

五福鎮(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五福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福鎮,儀隴縣轄鄉。原名東觀場,1940年設東觀鄉,海拔高度:375米。 1980年更名五福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24.8平方公里,人口1.7萬。省道儀(隴)北(碚)公路過境。轄東觀、來龍、皂角、橫桷、騎龍、白馬、左家、五福、黃家、筍店、碑坪、老罐、筏子、陡嘴14個村委會。鄉辦企業有建築、釀酒等。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棉花等,養殖豬、蠶、家禽、白臘。

該鎮以農民增收為中心,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2004年在老罐村建成300畝優質雜交油菜培育基地;2006年在全鎮8個村建成1500畝優質雜交香米基地。五福鎮是市級蠶桑基地,從2004年起,大力發展蠶桑產業,新栽桑樹10萬株,新建桑園100畝。較往年發蠶種增加250張,產繭增加9000公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福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
  • 下轄地區:轄東觀、來龍、 白馬等14個村民委員會和飛龍社區
  • 政府駐地:人民政府駐飛龍社區 
  • 電話區號:0817
  • 郵政區碼:637608
  • 地理位置:儀隴縣西中部
  • 面積:24.73平方千米
  • 人口:18360人
  • 方言南充方言客家語等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川R 
政區概況,自然條件,經濟概況,概述,村莊分布情況,五福鎮人口數據,糧油生產,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鎮區市政建設,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 因鎮政府駐地有五福橋而得名。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6°23' 12"~106°26' 54",北緯31°23' 47"~31°28' 16"。地處儀隴縣西中部,東鄰鳳儀鄉,東南與復興鎮為鄰,南連賽金鎮,西與銅鼓鄉接壤,北接雙盤鄉、雙慶鄉。人民政府駐飛龍社區。
政區沿革 1933年,設東觀區蘇維埃政府。民國29年(1940)始建東觀鄉。1950年5月,設東觀鄉。1958年建東觀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東升公社。1971年復原名。1980年改稱五福公社。1983年改為五福鄉。2000年6月,改為五福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東觀、來龍、皂桷、黃桷、騎龍、白馬等14個村民委員會和飛龍社區。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836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10人,城鎮化率 21%。另有流動人口300人。總人口中,男性9943人,占54.12%;女性8417人,占45.88%;14歲以下3084人,占16.8%;15~64歲13660人,占74.4%;65歲以上1616人,占8.8%;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91‰,死亡率5.79‰,人口自然增長率3.12‰。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9千米,總面積24.7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23.5平方千米,水域1.23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42.42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低山與深丘,地勢略為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00~500米,最高點古樓山頂海拔645米,最低點筍店村東觀河出境處海拔453米。
水文 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東觀河自佐家村入境,由北而南,從尹店村流出,境內河道長達5千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主要為磚用頁岩。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暴雨、低溫、霜凍、雷擊等。旱災最為嚴重的是1936年伏旱70多天,糧食顆粒無收。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1.08萬畝,人均0.63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產值7898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3.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蠶桑、油菜、花生、蔬菜為主,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
工業 以釀造、建築建材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3225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25.3%。擁有工業企業35家,職工10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0萬元,比上年增長9%。
商業外貿 2011末有商業網點160個,從業人員350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額3200萬元,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87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末財政總收入39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 212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18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各項貸款餘額4054萬元。

概述

該鎮不斷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力度。到2006年全鎮先後共投勞38000個、投資48萬元,共建人飲工程45處,建集中供水站9處、打人工井138口、紅層找水456口,解決了2360人畜飲水的困難,基本滿足了全鎮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產用水的需求。
儀隴縣五福鎮
教育事業取得顯著進步,進一步工鞏固了“普九”教育成果,2005年8月,為解決邊遠山區村社學生條件差的實際,10個村的村小合併到五福國小校,邊遠村社學生實行住校制度,國家對學生給予生活補助。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發展,“雙擁”扶貧、助殘、低保和社會養老保險事業得到加強。計生“三結合”幫扶工作落到實處。文化體育事業得到進一步加強。2004年春蕾計畫在我鎮實施,12名貧困兒童受益得到資助。2005—2006年中英大齡女童項目在我鎮實施,100名貧困女童受益得到了培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進一步加強,未出現一起重大安全事故,2004年-2006年均受到了縣委、政府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獎勵。

村莊分布情況

五福鎮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5730
8676
7054
家庭戶戶數
4146
家庭戶總人口(總)
15714
家庭戶男
8661
家庭戶女
7053
0-14歲(總)
4399
0-14歲男
2639
0-14歲女
1760
15-64歲(總)
10271
15-64歲男
5489
15-64歲女
4782
65歲及以上(總)
1060
65歲及以上男
548
65歲及以上女
51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5659

糧油生產

該鎮繼續堅持走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推廣優良品種的路子。2008年全鎮加強了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的病害防治,降低了水稻、小麥等病害損失,普及了高產優質玉米6000餘公斤,種植面積4000餘畝,優質水稻種6000餘公斤,種植面積5000餘畝,油菜籽500餘公斤,推廣3000餘畝,小麥8000公斤,種植面積4000餘畝,全鎮人平糧食增產40公斤,人平增收50餘元。鎮政府在緊緊圍繞穩糧增收這條主線,農作物播種面積始終穩定在2.9萬畝的基礎上,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進程,將土地向種田能手和業主大戶集中。在來龍等村建立榨菜基地100畝。全鎮經濟作物比例逐年上升,蔬菜、油菜、花生、豌豆、葫豆等優良品種的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糧比比例達5.5:4.5,全鎮糧經結構和布局進一步趨於合理,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處,各類文化專業戶19戶,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10餘萬冊。有省、市文物保護單位各1個。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4所、國小4所、國中1所,在校學生共1910人,專任教師119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醫療機構1個,個體診所1個;有床位12張,每萬人擁有病床6.3張。執業醫師2人,助理執業醫師2人,護士1人。2011年完成診療1.5萬人次。14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廣播電視 有廣播電視網路公司1個。現有有線電視用戶4700戶,入戶率90%。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7戶,人數36人,支出8.5萬元,月人均19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80戶,人數715人,支出51.5萬元,月人均66元;醫療救助135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2人次,共支出11.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8萬元,社會福利費9.8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0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95萬元;基金支出28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86萬人,參保率94%。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有巴南高速公路和省道唐巴公路過境,南距縣城45公里,北距巴中市65公里。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49千米。
郵政通訊 2011年末有郵政分局1個,郵政代辦所1個,電信服務網點6個。信息通訊網路全覆蓋,通訊便捷。
水利設施 2011年末有102處山平塘、5處提灌站、16處石河堰,總蓄水量3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0.35萬畝。有機井123口、大口井16口、集中供水站11處,解決了1.5萬人的安全飲用水問題。

鎮區市政建設

公共運輸 日均過境客運汽車160班次,並開通至金城專線客車,日發30個班次。
給排水 2003年建成自來水廠,年供水10萬立方米。
供電 有電管所1個。通電率100%,年用電量21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8%,供電可靠率99.92%。
供氣 2007年完成天然氣安裝工程,2011年末天然氣用戶350戶。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有街道花台16個,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