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現主義

五現主義又叫三現主義、五現手法、三現兩原則等,即現場、現物、現實、原理、原則。

什麼是五現主義,五現主義的意義,五現主義的套用,五現主義的實施,

什麼是五現主義

因為五個詞在日本開頭讀都是“GEN”(類似中文發音的“現”)故統稱五現主義。
“ 五現”是整個久保田集團一個著名的理念,是久保田管理方面的最高理念。其含義是:“現場、現物、現實、原理、原則。”
現場是指,現場出了問題,總經理坐在辦公室是解決不了的,必須到現場去,如果不去現場,坐在辦公室,商量議論拿出的決議肯定是錯誤的。來到了現場,看到了“現物”,才能做出現實的決定,才能抓住“現實”。這裡講的不光是製造環節,對一般的場合都適用。
“原理”、“原則”,因為在日語的發音里,這兩個詞都發“現”的音,所以叫“五現”。“原理”、“原則”是衡量的尺度,所以要先去現場,看現物,按現實,按事物的原則和原理來判斷和衡量。為什麼一定要有尺度呢?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判斷標準,我認為這個有問題,可是工人可能認為這個沒問題,所以就產生了矛盾,如何解決,這就必須要有共同的“原則”和“原理”,在一個平台上來判斷。另外還有一層含義,前“三現”是現狀,“原理”“原則”是將來的模式,要解決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是怎么一個發展模式,什麼樣發展目標,這個就可以按“原理”和“原則”來衡量。有了“兩原 ”、“三現”,才能解決問題。

五現主義的意義

管理者要經常走進第一現場,觀察現物,了解現實,掌握原理,把握原則去處理事情。
現場:事物發生的場所
現物:變化的或有問題的實物
現實:發生問題的環境/背景/要素
原理:被普通認同的,能說明大多數事情的根本性道理(信念/理念)
原則:日新月異的,每天都在變化進步的科學技術,(也可認為是基礎知識或專業技術)
三現主義的核心是態度,服務現場的態度,支持現場的態度,培訓現場的態度。由此可見,三現主義是指一種體系、一種思想。
熱衷現場,在現場解決問題,而不是坐在辦公室對現場發號施令,這是優秀製造型企業管理者的優良作風,也是必須倡導和堅持的原則,優秀管理者應該自覺遵守這個原則。但是,三現主義並不否認這樣一個管理現實,即職位越高接觸“一線”現場的機會越少。接觸“一線”現場的機會少,並不意味著高層管理者可以在態度上遠離現場,在行動上脫離現場。在優秀的日資企業里,如果一個管理者每天在現場走動10000步以上,才認為是一個五現主義者,如果每天走動7000步,認為是有待改進的五現主義者,如果每天走動小於5000步,則被認為是一個官僚主義者,所以,某些企業就給每一位管理者佩戴一個計步器,體現三現主義的運營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五現主義的套用

站立式會議桌:企業的生產現場有一個開放式辦公室,放著一張會議桌,但沒有椅子。如果現場發生了問題,一群人圍著桌子站著,協調處理解決問題,當然,也是作為早會的一個套用場所或任務分配場所等。通常是當有緊急事務需要協商時,召集人可以臨時召集各有關部門人員(通常是質量部門、生產技術部門、生產現場管理人員、開發人員等)匯聚桌前開現場會。這樣做,要比發一紙通知把相關人員召集到某正式會議室開會更高效,更現場,更務實。
即時品質會議:例如QCC活動,有些企業規定QCC每天下午有個固定的時間(通常是下午下班前半小時)雷打不動地召開當日品質與生產會議。所有與生產活動有直接關聯的部門(生管、採購、倉庫、生產、技術等)代表出席會議,坐在白板前,匯集一天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缺料、不良、故障等),確認原因、對策和對策實施部門,或者指定相關部門調查原因,並提出和實施對策措施。緊急問題原則上當日必須處置完畢,在次日會議上確認進展狀況。這個會議如果能夠長期堅持不懈,最終將形成一種今日事今日畢的管理文化。
生產線停線警報:在某些外資企業,老闆的辦公室內有一塊連線各生產部門的電子看板,及時顯示各生產部門的實際狀態,當顯示屏出現黃燈(質量異常)或紅燈(缺料)時,也就是技術、設備、生產、採購、生管等人員在三分鐘之內到達生產現場集合,現場研究處置對策之時。
高層管理者現場巡視:高層管理人員每天永遠拿著個筆記本隨機巡視各主要部門的工作場所和一般人不太關注的場所,每天一到兩次,每一次的巡視都要求部門負責人(不一定是部門第一把手)陪同,發現現場問題,了解員工工作狀態,並即時約定解決問題的時限等。

五現主義的實施

五現手法就是親臨現場,察看現務,把握現實,找出問題的真正根源,從而根據原理原則地去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方法。
五現主義的思考方法:
仔細觀察現場的現物、現實,發現問題,並以此作為改善的著眼點;
堅持悲觀主義,做最壞的打算;
預期考慮問題,不如優先地去解決問題;
追根溯源,打破沙鍋問到底。
一、現場  第一現是現場,就是不要只坐在辦公室里做決策,而要立即趕到現場,奔赴第一線。
到現場如何觀察?現場是生機勃勃的,每天都在變化,不具備正確的觀察方法,你就沒法去感覺出它的變化、它的異常。
觀察一般分四種不同層次:
見:就是物理學上的觀察,也就是只觀察跟自己有關或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事情。一個管理者,要學會做現場管理,不能只看與自己有關的或與自己感興趣的事。
視:視是什麼?就是以某一個特定的事物為對象,睜大眼睛去看,關注某一部分,中國有一句話叫視而不見。視就是以某一個特定事物為對象睜大眼睛去看。
看:就是致力於使事物更容易地被看清楚,如將看不見的地方顯露出來,細小的東西要放大,移動著的東西使其靜止等。
觀:觀是用目光集中於一點去觀察,利用你的思維和智慧去思考,用目光集中一點地去觀察,用你的智慧、思維去思考。
作為一個現場管理者,觀察力在“見”這一方面的水平是很低的,容易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在視的水平方面則表現得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具備了看的功力,而逐漸向觀的水平發展的管理者才能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明了其癥結的所在。
二、現物  對於現物,管理者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總是以事實為基礎而行動,解決問題要求你找到事實的真相。因為只有一個真理存在:“到實際問題中去,並客觀的觀察其過程”。觀察你看不到的地方,這時事實將會最終出現。
人常常犯這樣一個錯誤,就是認為看到的現狀確實就是事實,我們需要擁有的是不僅僅停留在觀察症狀表面,而應培養自己具備通過觀察並分析其表面症狀後,還能更深入一步地知其背後原因的洞察力,要發現其變化的原因,仔細觀察事實,當你這樣做時,掩藏的原因將會出現,這樣做你就可以提高發現真相的能力。
三、現實  對於現實,很多公司經常會發生很多可笑可悲的事情,如脫離實際的決策,即使面對嚴峻的後果也沒有人懷疑事實的正確性,還以為那是最正確,最好的方法。
解決問題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面對現實,把握事實真相,如果某人遞交一份日常報告,報告上只記錄他做了什麼,但不記錄他還有什麼沒做,那么,這裡邊肯定就有問題。
所以事實也分為三種,一個是已報告的事實,你觀察到的事實,還有是推測到的事實如下圖所示。
我們需要用事實去解決問題,而事實總是變化無常的,要抓住事實就要識別其變化,理想和實際總會有很大的差距,因為理想和事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規定就一定能遵守,討論就一定正確,這些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決策時,我們一定要從考慮實際的情況,逐步地調整修正,才能夠落實並堅持下去,很多問題如果我們不能親臨現場,不去調查事實和背景原因,就不能夠正確地認識問題,但為什麼會發生這些問題呢?要想找出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我們一定要對現實進行確認。
四、原理
即使能及早地認識問題,如果沒有掌握原理,我們還是不知所措。現場、現物、現實讓我們能通過實踐去行動,認識問題,提高我們的洞察力,而原理正是找尋一種採取怎樣的行動,提供一個判斷的基準。
既然五現主義是管理者必備的素質,那么,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好的五現主義呢?
五、原則  日本企業管理者曾經告訴很多人,說他有一個方法,叫計步器。就是通過測量每一個管理者的步行速度,就可以判定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管理者。他說,步行三千步以下的是官僚主義者,三千步到七千步的叫普通管理者,能走到七千步以上的才是一個五現管理者,所以只有走到現場,觀察現物,把握現實,然後通過原理,原則去處理問題,真正做個徹底的五現主義者,我們的企業才能蒸蒸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