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硫酸銅(中藥)

五水硫酸銅(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水硫酸銅,又名膽礬。為硫酸鹽類膽礬族礦物膽礬的晶體,或為硫酸作用於銅而製成的含水硫酸銅結晶。由含銅硫化物氧化分解形成的次生礦物,可與藍銅礦(扁青)、孔雀石(綠青)等礦物共生。分布於我國西北等氣候乾燥地區銅礦床的氧化帶中。具有涌吐,解毒,去腐之功效。常用於中風,癲癇,喉痹,喉風,痰涎壅塞,牙疳,口瘡,爛弦風眼,痔瘡,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水硫酸銅
  • 化學式:CuSO4·5H2O
  • 分子量:250
  • 比重:2.1-2.3
  • 晶系:三斜晶系
  • 顏色:藍色或淡藍色
  • 光澤:玻璃樣光澤
  • 透明度:半透明至透明
  • 條痕:白色或淡藍色
  • 硬度:2.5
  • 分布:我國西北等氣候乾燥地區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貯藏,形態特徵,藥材性狀,相關論述,藥理作用,

入藥部位

礦物膽礬的晶體,或為硫酸作用於銅而製成的含水硫酸銅結晶。

性味

味酸、辛,性寒。

歸經

歸肝、膽經。

功效

涌吐,解毒,去腐。

主治

用於中風,癲癇,喉痹,喉風,痰涎壅塞,牙疳,口瘡,爛弦風眼,痔瘡,腫毒。

相關配伍

1、治酒面熱盛,咽喉腫結閉塞:鴨嘴膽礬半錢,全蠍二個。上為末。以雞羽蘸藥入喉中,須臾,破開聲出,次用生青荷研細,井水調下。喉吐出毒涎即愈,未吐再服。(《直指方》膽礬散)
2、治喉內結核不消:石膽、硇砂研細。每用竹筒吹之,或以箸頭蘸之。(《普濟方》保全散)
3、治口瘡、喉閉、乳蛾:膽礬一錢,熊膽一錢,廣木香三分。通為細末,以木鱉子一個,去殼,磨井水,以鵝翎蘸藥敷。(《攝生眾妙方》)
4、治口舌生瘡:膽礬一分,乾蟾一分(炙)。共研為末。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盡為度。(《聖惠方》)
5、治眼生膚翳,目赤痛,癢澀:石膽半兩,石鹽一兩,硃砂一兩,鹽綠半兩,龍腦一分,膩粉一錢。上為細末。每以銅箸頭取如小豆大,點目中,一日三四次。(《聖惠方》石膽散)
6、治熱眼及有膿之眼目:膽礬二分,水二合。調勻貯之。(《眼科錦囊》石膽水)
7、治百蟲入耳:膽礬末和醋灌之。(《千金要方》)
8、治甲疽:石膽一兩,於火上燒令煙盡,碎研末。傅瘡上,不過四五度,立瘥。(《梅師集驗方》)

用法用量

內服:溫湯化,0.3-0.6g;催吐,限服1次;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水溶化洗;或0.5%水溶液點眼。

使用注意

本品無論內服外用都應控制劑量,不宜過量或久服,體虛者禁服,嚴防中毒。中毒表現為口中有金屬澀味,咽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吐出物或排泄物呈藍綠色,頭暈頭痛,眼花,疲乏,面色蒼黃,黃疸,血壓下降,心動過速,呼吸困難,少尿無尿,多因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可於銅礦中挖得,選擇藍色、有玻璃光澤之結晶即可。又常存於礦水,蒸去水分即得。人工製造者,可用硫酸作用於銅片或氧化銅而製得。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搗成碎塊。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密閉,防風化。

形態特徵

晶體結構屬三斜晶系。單晶體呈厚板狀或短柱狀,但不常見。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腎狀或粒狀。多具稜角,表面不平坦,深藍色或附有風化物——白色粉霜,半透明,硬度2.5,性極脆,易打碎,斷口貝殼狀。相對密度2.1-2.3。極易溶於水,使水呈均勻的天藍色。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斜方扁塊狀、稜柱狀。表面不平坦,有的面具縱向纖維狀紋理。藍色或淡藍色;條痕白色或淡藍色。半透明至透明。玻璃樣光澤。體較輕,硬度近於指甲;質脆,易砸碎。氣無,味澀。
以塊大、色深藍、透明、質脆、無雜質者為佳。

相關論述

論膽礬治喉疾之機理及宜忌:劉若金:“喉痹一證,用之亦宜審處。樓全善有云:喉痹惡寒者,皆是寒折熱,寒閉於外,熱郁於內,切忌膽礬酸寒等劑點喉,反使其陽郁不伸,為患反劇。若然,則此味宜於喉閉及纏喉風者,乃治陰不能蓄陽之痹,是為風淫,屬不惡寒之喉痹也。其不宜者,乃不治陽不能達陰之痹,是為風虛,正屬惡寒之喉痹,正全善所謂切忌者也。蓋此味在李時珍雲入手少陽,能散風木相火,故其治上壅之風痰及喉痹、鼠漏,皆少陽相火之為患也。如惡寒之喉痹,原因鬱熱,非屬相火,宜消陰伸陽,不宜收陽助陰。投劑者可得鹵莽乎哉。”(《本草述》)

藥理作用

1、利膽作用;
2、催吐作用;
3、腐蝕作用;
4、抑菌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