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鄉

五寨鄉

五寨位於平和縣東南,與漳浦縣毗鄰,西與雲霄縣交界,牛舊線貫穿而過,是閩西北與沿海開放地區的交通要道。距平和縣城27公里,漳浦縣城26公里。現轄9個村委會,1個國有農場,45個自然村,95個村民小組。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9178公頃,常住人口1875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寨鄉
  • 外文名稱:Wuzhai Xiang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福建省平和縣
  • 下轄地區:轄9個村委會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700
  • 地理位置:平和縣南部
  • 面積:9178公頃
  • 人口:18755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E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地名由來,特色物產,旅遊資源,龍鬚洞,三宗廟,將軍題詞,古窯簡介,克拉克瓷,古窯遺址,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1958年置五寨公社,1984年改鄉。

行政區劃

五寨鄉轄;五寨居委會、優美村新塘村侯門村聯盟村前嶺村埔坪村寨河村新美村高峰村、五寨農場。

地理環境

五寨地形多屬丘陵山地。鄉駐地海拔175米,東南邊緣有海拔1075米的大帽山,西有海拔1075米的礬山,北有海拔840米的元仔石山。主要河流中溪,源於礬山,由西向東流經貿易市場,注入漳浦縣境內。全鄉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宜人,全年無霜期350天以上,年平均溫度20,年均降水量1750毫米。適合於亞熱帶經濟作物及水果的開發種植。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石英礦、礬礦。尤其是石英礦儲藏量多,據探測可做二級矽磚用的礦石地質儲量165萬噸,可做熔劑用的礦石地質儲量420萬噸。具有品位高和用途廣泛的二級矽磚的石英礦二氧化矽含量平均值97.12%,是電子、電器行業必不可少的材料,也是煉鐵和鑄造不可缺少的輔助材料,其耐火度可達1690-1750攝氏度,可生產工業矽,人造壓電晶體,是高科技項目產品。
還有數量巨大的淺肉紅色中、細粒晶洞鉀長花岡岩和明礬礦石。

地名由來

五寨鄉內有:黃百寨、軍寨、赤寨:羅寨、福寨。五個壟形山寨。故名----------五寨
相傳古時代五寨是以當地五個較強大勢力土著人所占,分別在五個地形隘要地建有五個小山寨

特色物產

平和琯溪蜜柚”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並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其證明商標在17個國家成功註冊,成為我國被歐盟保護的10個地理標誌產品之一

旅遊資源

龍鬚洞

位於平和縣五寨鄉侯門村浦口內湖水庫(閩語:“下州”)最大的怪洞 水面離洞口七八米高據有關專家推測,這些奇怪的石臼可能是冰川運動產生的冰臼,大約形成於距今12萬~70萬年間。
最大的怪洞 水面離洞口七八米高最大的怪洞 水面離洞口七八米高
科學研究表明:冰臼是古冰川作用和古冰川氣候環境的直接產物和重要遺蹟,是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衝擊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態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這一千古奇觀的發現,不僅具有很高的景觀價值,而且對研究平和古氣候、古地貌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龍鬚洞其實不是洞,而是一段河床裸露河流的名稱,分布在長達兩千多米的河床和峽谷間。當地人介紹說,這些石臼群長期淹沒在水底,少有人知曉。1976年,上游攔河築壩蓄水,這些石頭慢慢顯露出來。那時,大家才發現這種奇怪的圓洞數量眾多,成為一處千古奇觀。
怪石林立,但很光滑,顯見是外力作用所致怪石林立,但很光滑,顯見是外力作用所致
怪石林立,但很光滑,顯見是外力作用所致

三宗廟

(原五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相傳古時代五寨是以當地五個較強大勢力土著人所占,分別在五個地形隘要地建有五個小山搴(即高、軍、赤:羅、福寨,現有遺址),他們各據一方,搶掠為生,姓氏繁多,社會制度混亂,處於你爭我奪的亂世之中,百姓民不聊生。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明皇帝派朝內臣韓愈鎮守雍州城(五寨原稱),即今關帝廟後舊城址(舊城址尚存),在城前部建一小廟屋,帶來山西關聖夫子香火一束和神符壓貼於小廟屋內。由於大兵壓境,香火神符作用,自此後五個山寨主紛紛投誠,改邪歸正,百姓安居樂業,過著太平日子,百姓為慶賀太平日子,於1403年擴建,將原雍州城改名為“三窖堡”,清宣統己酉年(1909年)由當地村民林綏豐、莊如陵等人發動村民再次修建完善,並將“三窖堡”改名為“五寨三宗關帝廟”。
三宗歷史大事記
1、1 932年1月,以林碌、莊乞食(莊純謝)、卞企發苫人為代表的革命者,在五寨三宗關帝廟宣告成立“五南區蘇維埃政府。此後,有鄧子恢、盧勝、黃會聰、尹林平、馮冀飛、李克己、張長水、朱曼平、宋平、疰家友、林泥鰍、陳天才、粱培德、何文德、張玉英、林素蘭:吳瑞華等一大批革命者均以五寨關帝廟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中共閩粵邊特委的很多重要會議也在五寨三宗關帝廟召開。
2、1949年9月17日,平和增城武裝起義阿夕,莊乞食
等革命者在三宗關帝廟組織五寨抗征大隊,迎接全國大解放。

將軍題詞

附:盧勝將軍題詞:
“五南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盧勝題
1995年1月
宋平同志題詞:
“不忘五南為國犧牲英雄,發揚五南蘇區革命精神”
宋平九五年十一月題

古窯簡介

克拉克瓷

(部分舊瓷窯現位於寨河村岩內水庫下)
華麗的克拉克瓷華麗的克拉克瓷
公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捕獲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號”,船上裝有大量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產地,歐洲人把這種瓷器命名為“克拉克瓷”。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舉行題為“晚到了400年的中國瓷器來了”的大型拍賣會,拍賣品均是從16世紀至17世紀沉船中打撈出來的中國瓷器,其中不乏被稱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近年來沉沒於1600年的菲律賓“聖迭戈號”,1613年葬身於非洲西部聖赫倫那島海域的“白獅號”,埃及的福斯塔遺址、日本的關西地區等均相繼發現大量的“克拉克瓷”。令人費解的是,這種盛產於中國的瓷器在國內卻罕見收藏。考古界根據其工藝、風格、紋飾特點,曾經推測它是明清景德鎮或武昌所產的青花瓷。
自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崇禎六年(1633年),共有13位江西籍人士主政平和。時值月港海上貿易十分繁榮,瓷器又是對外出口的大宗商品,為造福百姓,獲取厚利,這些到任的知縣賦予瓷業優惠的稅收政策,加以扶持,組織民間生產燒制參與市場競爭。從平和採集到的瓷器標本看,儘管其胎釉有別於其它窯口,但其模印或刻劃技法、構圖與景德鎮窯產品如出一轍,這也是其有時被混淆為景德鎮瓷的原因。
當時西歐資本主義發展處於原始資本積累階段,西方對中國瓷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據史料記載,僅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在17世紀的80年間從中國運出1600萬件。這樣大量的瓷器,等級不一,而且僅靠處於困境中的景德鎮窯是難以承受的。西方東印度公司的經營者們一方面寄希望於具有一定實力的地方民窯,當然更希望在口岸附近開闢窯場就地生產,以減少運輸之苦和搬運過程中的大量損壞。也就在此時,明萬曆(1573—1620)年中,景德鎮制瓷業出現原料危機。窯工反對陶監的鬥爭發展為火燒御窯廠的暴力鬥爭,加之明末清初朝代更替中出現的政治動亂,造成景德鎮外銷瓷生產的減產甚至停歇。東印度公司的經營者們手持景德鎮瓷器樣品和西方人喜愛的圖樣四處尋找供貨方。於是,福建沿海民窯就成為大量製作景德鎮瓷器替代品的生產基地,平和南勝、五寨等地的民窯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發展壯大。據文獻記載:1621至1632年間,荷蘭東印度公司曾三次在漳州收購瓷器,數量動輒上萬,同時,日本人也從漳州購買瓷器,其中不乏數目可觀的的南勝、五寨窯產品,考古資料已經證明。
到了清初,清政府實行“海禁”,月港衰落了,平和制瓷業也因銷路受阻而頹廢,“克拉克瓷”隨之在海內外基本銷聲匿跡,帶給後人一連串遙遠而美麗的遐想。
克拉克瓷的特點是寬邊,青花瓷為多,在盤、碗的口沿
繪分格及圓形開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實等。克拉克瓷的生產可分萬曆至清初和康熙兩個時期,前者為開光的青花瓷,後者則胎薄。 萬曆克拉克青花盤使用浙料繪畫,有翠藍、灰藍、淡藍幾種色調,運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個色階,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礎。畫師們熟練地運筆,無論勾、點、染皆隨心所欲,自然灑脫。凡是勾勒圓圈,皆是用兩筆拼湊而成,這也是明末清初瓷畫的一個特點。這種花卉圖案具有典型的歐洲風格的青花瓷器,也是中國青花瓷器在歐洲的叫法,專指這種深得歐洲王公貴族喜愛的外銷瓷。

古窯遺址

1986年,在五寨、南勝、文峰、九峰等鄉鎮普查文物時,發現古瓷窯、古陶窯址近百處,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以下13處。
洞口瓷窯遺址 在五寨鄉寨河村西2公里處,面積約2000平方米。在堆積層採集到大量青花瓷,器物多為碗、盤、小瓶、小酒杯、醬色釉小盞,屬元、明代產品,窯址保存良好。
內窯仔窯遺址 在五寨鄉新美村通坑仔、下營山。窯址群分為通坑、下營兩個山壟,採集到的標本有碗、盤,釉色多為青花及影青瓷,屬元、明、清3代產品。窯址保存良好。
二壟瓷窯遺址 在五寨鄉新美村東,面積5600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4米以上。以燒制盤、碗、碟為主,釉色均屬青花。圈沿畫有江南山水人物圖案,底盤畫有“奔鹿圖”,屬明代中期以前產品。窯址保存良好。
狗頭山瓷窯遺址 在五寨鄉新美村狗頭山,面積近3萬平方米。窯址堆滿燒制碗、盤窯具,殘瓷、器物多為青花紋飾,繪有水草魚藻之類圖案,部分繪有飛禽走獸。屬明代中期窯址遺存,保存良好。
大壟瓷窯遺址 在五寨鄉新美村大壟山,面積4000平方米。在窯址上發現大量窯具堆積物、瓷器殘片。採集到盤、碗、碟、高頸小酒杯,釉色為青花彩繪,有明顯釉下彩特徵。器物繪有花草圖案,部分有“吉祥如意”字樣,屬明代中期窯址遺存,保存良好。
窯仔山瓷窯遺址 在五寨鄉新美村窯仔山,面積近5萬平方米,堆積層厚2米以上。器物以盤為主,雜有少量碟、杯,釉色為青花釉下彩,繪有水草、蓮花、水禽等圖案。碗為直口深腹,腹部豐滿。繪有“永”、“福”、“祿”字樣。屬明代中期以前窯址遺存,保存完好。
泥鰍空瓷窯遺址 在五寨鄉新美村上厝田,面積2萬平方米。採集到盤、碗、香爐、小罐殘片。盤碗釉色以青花為主,屬釉下彩工藝,香爐為醬色釉,屬明代中期以前窯址遺存,保存良好。
田中央瓷窯遺址 在五寨鄉新美村後巷山,面積約6600平方米。堆積層覆蓋於雜草之下,臨山澗處有堆積層暴露,厚2至3米。器物殘片以盤、爐為主。胎施以青花釉下彩,部分影青。圖案紋飾為飛禽走獸,呈灰藍暗色,光澤較差。香爐為青瓷,仿龍泉剔花。釉呈豆青色,透明度強,有明顯凹凸觸感,屬明代中期窯址遺存,保存完好。
掃帚金瓷窯遺址 在五寨鄉新美村棕仔厝山,面積3000平方米。堆積層厚2米,採集到盤、碗、香爐、小缸殘片。盤碗多為釉下彩,也有青白釉。屬明代窯址遺存,保存完好。
螺仔山瓷窯遺址 在五寨鄉優美村螺仔山,面積2500平方米。堆積層厚2米,部分暴露。採集到碗、盤,以中小器型為主,均青花釉。屬明代窯址遺存,保存完好。
窯仔山瓷窯遺址 在南勝鄉龍心村,面積3240平方米。堆積層厚2米,採集到盤、碗、缸、壺等器物,以青花器為主。屬明代中期以前窯址遺存,保存良好。
山兜瓷窯遺址 在文峰鄉南霞山兜村後,面積2400平方米。窯址並列,沿山壟而建,兩窯間距2.7米。窯頭基本完好,寬1.3米、高1米,呈拱圓形,上部倒塌,窯具層疊明顯。於窯內採集到青花盤、碗,圖案有水草、花卉、飛禽走獸等,屬明代中期以前窯址遺存,保存完好。
赤草埔陶窯遺址 在九峰鎮下坪村,面積210平方米。窯已倒塌,為雜草覆蓋,四周散存各類陶器殘片。器物有釜、砂鍋、缸、煙筒、燈盞、酒漏等,陶質鬆散。屬明代陶窯遺存。

地圖信息

地址:漳州市平和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