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和鄖陽

五和鄖陽

五和鄖陽,由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委、區政府於2014年9月4日在信訪維穩工作會議上提出 ,建設以“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際和暢、社會和諧、生態和美”為主要內容的 “五和”鄖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和鄖陽
五和鄖陽,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際和暢,生態和美,社會和諧,

五和鄖陽

以和為貴、和合相守,對中國人來說,是氣度,是內質,是生活習慣,也是文化認同。小到修身養性、齊家交友,大到治國理政、邦交撫遠,都離不開“和”的價值守則。當前,鄖縣處於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關鍵時期、非常時期,匡正人心、弘揚正氣,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建設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際和暢、生態和美、社會和諧的“五和”鄖陽,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是市委提出的“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內在要求,是建設大美鄖陽的旗幟引領,是必須、必要,也是發展的必然。
五和鄖陽

人心和善

緊扣“人心和善”這一立身之本,建設最寬廣的內心世界。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人,人之本在心。源靜則流清,本固則豐茂;內修則外理,形端則影直。天地無和氣,萬物就會肅殺;人心無喜神,他人就會避遠。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們立足於自我的訴求不斷增多,引發的社會矛盾層出不窮,究其原因是人的內心出了問題,動搖了對 “和”的信守,忘記了對 “善”的喚醒。人心和善,和是包容心,善是慈悲心。人心和善,對於每個普通民眾來說,就是以人為本,將心比心,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講良知、講道德、講誠信、守底線,用包容心、慈悲心、知足感恩的心去處理問題和矛盾。 “五和”鄖陽,人心和善是根本,只要人人都能和而有所容,善而有所憐,那么由此而發出的正能量,必然會匯聚成愛的海洋,家庭和睦、人際和暢、生態和美、社會和諧就有了堅實基礎。

家庭和睦

緊扣“家庭和睦”這一齊家之道,培育最健康的社會細胞。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一個“微社會”。正所謂“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相反,家人之間缺乏信任、相互猜忌,缺乏忠誠、相互背叛,缺乏關愛、相互傷害,就會導致家庭的崩潰,進而引發社會的混亂。這些年,之所以有很多人愛看韓國家庭倫理劇,就是因為其弘揚的長幼有序、扶老攜幼、父慈子孝、兄仁弟悌、夫妻和睦、誠實待人、寬和謙讓等優秀傳統美德打動了人心。在中國,類似黃香溫席、王祥臥冰式的溫情,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式的感恩,更是史不絕書,也時刻啟示著人們要牢記家庭美德。家庭和睦,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鼓勵、互相欣賞、互相支持、互相關愛、互相體諒、互相擔當,為人子女應遵守孝道,為人父母要護小庇幼,為人夫妻應相敬如賓。鄖陽是鄖陽兒女共同的 “大家”,由“小家”至“大家”,愛家、護家、建設家的道理完全相同。

人際和暢

緊扣“人際和暢”這一處世之要,編織最柔韌的情感紐帶。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中國古代強調和諧、主張協同,使矛盾和差異的雙方協調統一,共同構成和而勃發的世界,“以和為貴”就成為人們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準則。人際和暢通俗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非常融洽、交流非常順暢。人際和暢,對於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個集體、每一個人,都是財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抬人高,人踩人低”、“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闡述的都是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實現人際和暢,秘訣非常簡單,就是把他人當親人對待,把別人的事當家事看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鄖陽兒女人人都能以愛為基、以誠為本、以信為依、以助為樂,時刻牢記“成己”與“成人”、“立己”與“立人”、“己達”與“人達”的道理,鄖陽的人文環境必將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五和鄖陽

生態和美

緊扣“生態和美”這一眾生之望,構築最理想的生存樂土。生態一詞源於古希臘,意思是指“家”或者“我們的環境”,現在通常指生物的生存狀態。生態和美,並非單純地指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天高雲淡、風景秀美,其最高境界,則是天人合一、萬物並存,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榮共生的最美好狀態。欲求生態和美,首在有所堅信,堅信世間萬物皆相互依附、唇亡而齒寒,堅信諸如恩格斯 “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的各種判斷,從而自覺摒棄亂捕濫獵、亂采濫挖等竭澤而漁式的短期行為,養成不棄微小、尊重生命的道德良知。欲求生態和美,重在有所堅守,堅守“綠水青山是最牢固的靠山、最永久的資源、最巨大的財富”的理念,杜絕生態破壞,減少環境污染,從而自覺沿著統籌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欲求生態和美,貴在有所堅持,堅持勤儉節約、不慕奢華,從而自覺選擇低碳消費、低碳人居、低碳出行等全方位的低碳生活模式,使大家所處的環境生態化、健康化。只有如此,我們才會創造一個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生態和美新鄖陽。
五和鄖陽

社會和諧

緊扣“社會和諧”這一人本之需,實現最美好的生活追求。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不懈追求,也是廣大民眾的共同嚮往。古人講政通人和、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有序、尚同一義、博愛互助,今天講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都是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怎樣建設和諧社會?答案就是要用精神的文明育和、用科學的發展促和、用完善的民生偕和。具體說,就是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進的事跡激勵人,以真誠的舉止感染人,以良好的發展說服人,形成人人向上、個個向好的先進文化氛圍;就是要緊緊抓住發展這一第一要務,立足山區庫區實際,高舉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建設大旗,加快綠色發展,追求綠色繁榮,以三次產業的競進提質,不斷增強縣域整體經濟實力,夯實建設“五和”鄖陽的物質基礎;就是要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以求真務實的姿態,揚以人為本的善念,倡執政為民的宗旨,聽民聲、訪民苦、解民憂、化民怨,千方百計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維護民眾的基本利益,不斷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三措並舉,矢志努力,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鄖陽就會逐步成為“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和諧社會。
五和鄖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