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伯

五伯

五伯,指中國春秋時期的五個霸主;同“ 五百 ”。語出《莊子·大宗師》:“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 ,下及五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伯
  • 外文名:chief of feudal princes
  • 拼音:wǔ bà
  • 注音:ㄨˇ ㄅㄛˊ
  • 詞性:名詞
引證解釋,相關詞語,

引證解釋

指五個霸主。(1)指夏昆吾, 殷大彭、 豕韋、 周 齊桓公、 晉文公。成玄英 疏:“五伯者, 昆吾為夏伯, 大彭、 豕韋為殷伯, 齊桓、 晉文為周伯,合為五伯。”(2)指 春秋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 楚莊王、 秦繆公。《呂氏春秋·當務》:“備說非六王五伯。” 高誘 註:“五伯, 齊桓、 晉文、 宋襄、 楚莊、 秦繆也。” 明 沉采 《千金記·定謀》:“五伯當年勢迭興,讀書牛角戴鋤行。”(3)指 春秋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 闔閭、 越王句踐 。《荀子·王霸》:“雖在僻陋之國,威動天下,五伯是也……故齊桓、 晉文、 楚莊、 吳 闔閭、 越句踐,是皆僻陋之國也,威動天下,彊殆中國。”(4)指 春秋 齊桓公 、 宋襄公 、 晉文公 、 秦穆公 、 吳王 夫差 。《漢書·諸侯王表》:“故盛則周、 邵 相其治,致刑錯;衰則五伯扶其弱,與其守。” 顏師古 註:“伯讀曰霸。此五霸謂 齊桓、 宋襄、 晉文、 秦穆、 吳 夫差 也。”
1.同“ 五百 ”。《新唐書·蘇世長傳》:“初在 陝 ,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撻於廛,五伯疾其詭,鞭之流血, 世長 不勝痛,呼而走,人笑其不情。” 宋 岳柯 《桯史·蠲毒圖》:“﹝ 王涇 ﹞減死黥流,杖脊朝天門,中使涖焉,方覬其速斃, 涇 貨五伯下其手,卒得活。”
2.指東漢鄧彪等五人,因字號中皆帶“伯”字,故稱。《後漢書·鄧彪傳》“ 鄧彪 字 智伯 ……後仕郡,辟公府” 唐 李賢 注引《東觀記》:“ 彪 與同郡 宗武伯 、 翟敬伯 、 陳綏伯 、 張弟伯 ,同志好,齊名, 南陽 號曰‘五伯’。”

相關詞語

開頭相同:五言試帖 五布 五糧液 五政 五斗米道 五齏 五蒼 五穀不分 五均 五言排律 五橫 五禪 五旦 五二血案 五量店 五蜀 五內如焚 五猖。
結尾相同:秋伯 巷伯 八伯 歡伯 賢伯 阿伯 含黃伯 牧伯 案伯 猾伯 宏伯 祝伯 洛伯 南伯 火伯 方伯 專城伯 中黃伯。
伯的解釋:
〈名〉
通“霸”。原指春秋時諸侯的首領
穆公任之,強配五伯、六卿施。(五伯,即五個盟主,五霸: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成相》
又如:伯氣(霸氣)
〈動〉
稱霸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