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一國(五代和五代時割據政權的另一種定位名稱)

五代十一國(五代和五代時割據政權的另一種定位名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代十一國,是“五代”與“十一國”的合稱,是近現代以來部分史學家與學者對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一種新的政權定位與解釋,其依然指五代十國時期。二者存在的差別在於對“十國”割據政權的定位主張具有局部差異。“五代十一國”說一般認為:北漢屬後漢的殘餘勢力,桀燕岐國為代表性割據政權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代十一國
  • 外文名:The five generation of eleven 
名詞來源,

名詞來源

“五代十一國”一詞,顧名思義,是“五代”與“十一國”的合稱。五代建立於中原地區,以正統中央王朝自居,是當時的主體政權。“五代”一詞與五代十國的“五代”一樣,來源於薛居正修《舊五代史》以及歐陽修著《新五代史》,新舊五代史均把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統稱為“五代”。
五代時期,在五代之外,還相繼或同時出現了前蜀後蜀南唐吳越南漢南平(即荊南)、北漢北平(義武)、、定難、(盧龍)、武平、泉漳、朔方以及靜海、歸義、河西等割據政權。《新五代史》分別為其中具有代表性且“稱制”的十個割據政權著了“十國世家”,繼而產生了“十國”的定位,北宋路振撰《九國志》,其孫路綸續作《荊南志》,遂稱《十國志》,其後劉恕作《十國紀年》,“五代”便多與“十國”合稱使用,“五代十國”一詞於是便作為歷史名詞逐漸流傳開來。
近代部分史學家根據傳統歷史學理論,將北漢歸於後漢殘餘政權,並將燕、兩個割據政權列入,於是產生了“五代十一國”這個新的名詞與政權定位解釋來代指這一歷史時期,不過由於歷史沉澱與傳統習慣,一般使用仍以“五代十國”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