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兵制

五代兵制

中國唐朝滅亡後的50多年間,繼唐末藩鎮之亂,封建割據轉趨嚴重,朝代更迭頻繁,中原地區先後建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代,同時南方和其他地區還有分別割據一方的很多政權,主要有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十國,史稱五代十國。在這一時期,“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新唐書·兵志》),軍事制度混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代軍制
  • 特點:弱乾強枝
正文,參考書目,

正文

五代各朝帝王都是軍將,靠親軍奪取政權,因而極其注重加強軍事領導機構,掌握
五代兵制
之戰險遭失敗後,先斬不戰先潰的右軍主將以下70餘軍吏,使“驕將惰卒始有所懼”(《資冶通鑑·後周紀二》);又選諸軍精銳者升為上軍,羸弱者予以遣散;還挑選各節度使屬下的“驍勇之士”,“以為殿前諸班”,用以削弱地方兵權。“由是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資治通鑑》卷二九二)。這也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後唐軍事制度
後唐後,廢后梁建立的崇政院,重建樞密院。樞密院主軍,中書主政。樞密院主兵的制度為後晉,後漢,後周和宋沿襲。
後唐李氏起自沙陀族,軍隊中少數民族多,設定蕃漢馬步總管(蕃漢內外馬步總管)為後唐統軍長官,副總管為副長官,後稱總管副使,例以心腹大將擔任蕃漢馬步總管,周德威李嗣源(後唐明宗)等重臣先後任此職。建國後蕃漢總管全為隆重,明宗即位後不久廢此職。
後唐沿襲前朝設六軍(朝廷正規軍)。設判六軍諸事衛為長官,權位在蕃漢總管之下,蕃漢總管停設後,成為最高統軍長官,設六軍諸衛副使,六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等長官,屬官有推官,判官等。

參考書目

〔宋〕陳傅良著:《歷代兵制》。
王曾瑜著:《宋朝兵制初探》,中華書局,北京,198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