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網

互助網

互助網是通過網路進行公益互助的一種新的互助方式。互助的範圍比較廣泛從生活中的互助到旅行中的互助,求職中的互助等。

基本介紹

  • 網站名稱:互助網
  • 網站類型:公益互助
  • 網站口號:為居家養老探索新的模式
  • 社會效益:支持創業
  • 性質:網路
  • 互助範圍:生活中的互助到旅行中的互助等
簡介,社區現狀,信息化,社區服務,志願者,社會效益,

簡介

目前以互助網命名擁有近百萬註冊會員的是一個提倡互助旅行的網站。其他的網站規模比較小還在發展中。
與傳統的公益互助方式相比,通過網路這種方式實施互助的好處是公開、透明、高效。但是,這種形式還有很多問題,也有很多提升的空間,才能夠使這樣的形式在公益服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互助網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多數僅僅是區域性或者社區型的公益互助平台,全國或者世界範圍的互助網路平台還處於發展之中。
在各類互助網中,值得注意的是“社區服務互助網”。該網站是北京智苑祥居科技有限公司在“互助服務”的理念下設計的社區互助服務系統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該網路在傳統公益領域作出了創新,為社區文明建設、社區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管理運營平台服務,同時在為社會服務、居家服務、健康服務、互助服務等方面也進行了重要的創新。

社區現狀

我國有城區852個,街道6152個,社區79947個。各城區、街道普遍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 ,各居民委員會大都建立了社區服務站,形成了區、街道、居委會三級社區服務網路,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我國已建成社區服務中心8479個,各類社區服務設施19.5萬個,便民利民網點66.5萬個。2001年至2003年,各級民政部門通過實施“星光計畫”,籌集134.8億元在全國城鎮建立起了3.2萬個老年活動之家,有效改善了為老服務條件。全國40%的社區組織服務用房已達到100平方米以上,87%的社區有社區服務中心(站),93%的社區有勞動保障所(站),80%的社區有警務室,85%的社區建有衛生服務站(點),70%的社區有圖書室。初步形成了以社區服務中心為紐帶,廣泛聯繫各類社區服務企業、服務人員的社區服務網路。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成份、生活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和就業形式的日益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轉為“社會人”,大量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員進入社區,社區居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趨勢,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民眾的多方面需要給社區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有利於擴大就業、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有利於不斷滿足居民民眾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信息化

推進社區信息化的內容:
整合各類信息系統和資源,構建統一的社區信息平台,加強常住和流動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區服務。
從社會信息化的涵蓋對象看,包括區域、城市、社區、家庭和個人。社區是重要的中間環節,能夠起到承上啟下、聯結各方的作用。
一個完整的社區一般包括五個基本要素,即一定數量的社區人口,一定範圍的地域空間,一定類型的社區活動,一定規模的社區設施,一定特徵的社區文化。
社區建設的內容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管理和服務,管理包括了政府管理和居民自我管理,服務包括政府公共服務、社會公益服務、企業商業服務、居民自我服務等。
社區信息化就是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和手段,在社區範圍內為政府、居委會、居民和包括企業在內的各種中介組織和機構搭建互動網路平台,建立溝通服務渠道,從而使管理更加高效,服務更加優質,最終使居民滿意,進而不斷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

社區服務

重點提供面向社區居民的便利、快捷、細緻、個性化的服務,面向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和推介服務,面向社區老年人、殘疾人的護理、康復、精神慰藉服務,面向未成年人的陪護、生活照料、興趣培養和學習輔導服務,面向職工家庭的家政服務等社區居民最急需的細小的服務。
要探索將社區衛生、家政服務、養老撫幼、修理服務、餐飲配送等社區服務標準化、連鎖化、規範化,探索建立社區服務標準體系和監督評價體系,逐漸形成社區服務的知名品牌,方便、快捷、優質地滿足社區不同人群的需求,促進社區服務往深入、細緻的方向發展。

志願者

當前,全國範圍還存在著社區建設政府主導為主,民眾參與程度不高,社區服務受益面不廣的問題。我們要積極培育居民的社區意識,培養參與精神,完善和規範居民參與的制度和秩序。要通過各種形式,尋找吸引居民民眾廣泛參與的途徑,提高居民民眾社區參與的能力,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創新力。社區的設施建設要以便於居民使用為原則,社區的各種活動要以居民的需求和興趣為著力點。鼓勵和引導社會機構發揮各自優勢,積極與社區建立多種形式的資源共享、共駐共建機制。要大力發展社會志願服務事業,積極推行志願者註冊登記制度,建立志願服務激勵機制,壯大和最佳化志願者隊伍,尤其要引導和組織中青年居民、專業技術人員和黨員及領導幹部參加社區志願服務活動,逐步實現社區居民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都來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

社會效益

◆ 改善空巢家庭、失獨家庭的生活狀況
◆ 為居家養老探索新的模式
◆ 為社區管理工作提供得力信息化工具
◆ 為社會服務機構和企業提供信息化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