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楨

于國楨

于國楨,中國北平(今北京)人。 北平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1941年4月至1944年3月任湖北省利川縣縣長。1944年11月,任湖北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1946年11月任湖北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1948年2月任熱河省政府委員、民政廳長,並代理熱河省政府主席。9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員兼唐山市市長。不久去台灣,任台中縣長時、“行政院”參議等職。于國楨每每躬臨窮鄉僻壤,訪問疾苦,不擺架子,被地方父老認為是個一介不錯的好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于國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北京市
  • 出生日期:1900年
  • 逝世日期:1952年4月18日
  • 職業:官員
  • 畢業院校:北平平民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
生平,評價,

生平

于國楨出身貧農家庭,父親兄弟皆為富人家傭人,但是他堅持讀書,未因貧困而輟學,先後畢業於北平平民大學和莫斯科中山大學。後來參加革命,服膺三民主義,早期曾熱心於組織工人運動。自莫斯科歸國後,先後任北平特別市、山西、陝西、河北等省國民黨黨部委員,並積極舉辦農村教育合作,成績斐然。抗戰開始後,曾在河北從事游擊,後南下任湖北利川縣長。因功升任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繼調第七區。抗戰勝利後調往北方任職,最後渡海去台,任台中縣縣長。
于國楨生性詼諧直率,其後任台中縣長馮世欣曾稱之為華北怪傑,於為人邋遢,年輕時留學莫斯科,恰與蔣經國是同學,且是同寢室室友,其床鋪經常由蔣經國代為整理。曾笑說:“蔣經國是蔣總司令介公的兒子,馮洪國是馮總司令玉祥的兒子,我是於總司令右任的兒子(于右任曾任靖國軍總司令,與于國楨毫不相干),我現在不叫于國楨了,我要改名為於楨國。”上述此話,可略窺于國楨喜於戲謔的性格。
由於于國楨出身寒微,對於粗茶淡飯的日子習以為常,又以幼年時困苦的回憶,導致於十分了解基層人民的痛苦。他由恩施到利川上任時,不騎馬,不坐滑竿,不帶隨從,獨自一人,杵著木棍,身著沾滿泥土的粗布衣服,腳穿草鞋,爬石板嶺步行至利川。台中縣縣長任內,常常是騎著腳踏車上班,老百姓都不知覺。
恰巧台灣省主席陳誠開始施行三七五減租政策,於為保護佃農權益,上任伊始即把林獻堂三子林雲龍從台中縣農會的理事長位子換掉。由於台灣在戰後時期,中部大地主勢力頗大,於的鐵腕措施自然引來許多糾紛。例如台中縣曾有一位地主,私與佃農簽約,違反減租法令。經發現後,由於國楨以縣長的身分下令警察局,扣押該地主,該地主亦不服軟,奮而向台中地方法院申請,以“提審法”令警察局將人釋放,于國楨不予理會,併到台中地方法院,指責首席檢查官違抗三七五減租。當時中央曾通令台灣省各級法院有配合三七五減租的義務,才結束這場小風波。對於當初為施行土地改革,為此鬧上法院,于國楨曾笑談說:“這叫于國楨大鬧法院。”
於(一排右五)到訪大甲鎮公所,1949.9.29於(一排右五)到訪大甲鎮公所,1949.9.29

評價

于國楨這種強悍性格,頗並非人人樂見,關於其評價也就人言言殊。在吳國楨接替陳誠擔任省主席後,其省府財政廳長任顯群非常欣賞于國楨,曾說:“如果縣長都像于國楨一樣,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是站在行政官僚追求效率的立場說出的話。但留學美國的政治學博士吳國楨不作此想,他曾向馮世欣言道:“于國楨完全是漢朝第五倫的作風,現在是什麼時代了,還來那一套!”可見吳國楨對於於縣長略顯“霸道”的作風,非常感冒,可見對於於的觀感,時人未必有一致的看法。
但對於當時的佃農,對於這個親民的於縣長,可說是交口稱讚。因為于國楨平易近人,縣長任內,於經常騎著腳踏車帶著秘書往鄉下跑,了解農民疾苦,並不搭乘縣府的汽車。因於臉上長滿麻子,被鄉下農民取個綽號叫“麻皮伯”。于于縣長任內政績卓著,尤其其整理稅收,是全國第一。于氏於1954年以心臟病去世,蔣經國曾親臨致祭;此外竟有台中農民組團來台北祭拜者,在靈前痛哭失聲,可見於國楨之甘棠遺愛,為時人所樂道。
台中縣於故縣長國楨紀念碑,1955年立台中縣於故縣長國楨紀念碑,1955年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