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中蒙俄)智庫產業示範區

二連浩特(中蒙俄)智庫產業示範區

“智庫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一世紀中國。在此之前,國際上沒有學者從智庫產業的角度去研究。於今教授,圍繞科學發展觀與智庫產業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於2007年首次提出了“智庫產業”概念並展開專項研究。而作為一種國家政策和戰略的研究成果則是在2012年正式明確提出。並在其主持的“十一五”國家重點研究項目《科學發展觀叢書》第一卷《統籌區域發展》(於今主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年)、《中國智庫發展報告(2012):智庫產業的體系構建》(於今著,紅旗出版社,2013)中首次對“智庫產業”進行了定義。這是“智庫產業”作為一種國家政策和戰略的研究成果在國內乃至國際首次明確提出,是中國學術界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多學科融合、自主創新的重大成果。智庫產業的英語名稱為think tank Industry。

智庫產業,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以智庫為載體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識資源,以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產生的全智慧型產業鏈的集中體現。

智庫產業區旨在提出並構建中國特色智庫和智庫群以及智庫產業業態,作為智庫產業的孵化器以及統籌區域科學發展的實驗區,以地域特有優勢,提升並發展相應的支柱產業。智庫產業區作為技術創新與戰略政策的平台網路,有利於構建一體化區域性的公共資源積累與共享機制,加強區域橫向聯繫與全球產業協作,以智庫產業集群的創新,帶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吸納就業,擴大內需,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增強地區綜合競爭實力與話語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連浩特(中蒙俄)智庫產業示範區
  • 外文名:Erenhot (Mongolia and Russia) think tank industry demonstration zone
  • 產生時間:二十一世紀
  • 產生地:中國
智庫,智庫的產生與發展,智庫產業,定義,構造,智庫產業區的概念,意義,二連浩特智庫產業示範區,

智庫

“智庫”也稱“思想庫”(ThinkTank),是與現代市場經濟和民主國家相伴而生的產物。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家和地區之間競爭愈演愈烈,智庫的作用發展的越來越愈發凸顯其重要性,尤其是在已開發國家,智庫由一個諮詢機構或組織逐漸演變成了智庫系統,為社會、企業、政府、政要、產業發展提供專業的服務。2013年4月,習近平同志對建設中國智庫作出重要批示,把智庫發展提高到了國家戰略高度,並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二連浩特市作為對蒙開放的最大口岸、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節點、中蒙經貿合作的主要通道和向北開放的最前沿,設立“中蒙俄智庫產業示範區”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智庫的產生與發展

面對不確定和複雜的國內外局勢,政府、企業只有增強對經濟社會走勢的預見,善於在紛繁複雜的變化中尋找規律性,才能夠做到心中有數,謀定而後動,既可以做到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又可以做到處變不驚、從容應對。這就需要發揮智庫的作用,及時給決策者提供準確、高質量的思想產品。
智庫能夠為政府提供決策議案,促進決策科學化;設定公共議題,激活政策輿論,引導社會思潮;儲備人才資源,擔當政學商互動的“凱旋門”;加強民間國際交流,向世界闡釋中國,提高文化軟實力,為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尤其對於身處改革開放時期,社會經濟文化正面臨巨大變化的中國而言,如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更需要充分發揮智力、創意、科技創新的引領性作用。其中,智庫無疑扮演著創新體制機制、統籌規劃布局、協調促進發展的重要角色,作為具有政策影響力的諮詢服務機構智庫,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1)從運籌帷幄到影子政府:智庫從古代萌芽到現代形態的演變
智庫即智囊機構,也稱“思想庫”(ThinkTank),是指由各領域專家組成的,為決策者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的公共研究機構。世界最著名的智庫——蘭德公司的創始人弗蘭克·科爾博莫認為,智庫就是一個“思想工廠”,一個沒有學生的大學,一個有著明確的目標和堅定追求,卻又無拘無束、異想天開的“頭腦風暴中心”,一個敢於超越一切現有智慧、敢於挑戰和蔑視現有權威的“思想戰略中心”。
智庫的萌芽源自中國古代,可以稱為“古代智庫”。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智庫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稱呼出現在歷史的各個階段,如養士、謀士、智囊、幕僚、幕賓、諫議大夫、師爺以及翰林院等,均以其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智力,運籌帷幄輔佐領導者決策。中國古代官方智庫參與決策的途徑主要包括朝議(或稱為廷議)、部議、集議、奏本等。
而所謂“近代智庫”,則是已轉變為與現代市場經濟和民主國家相伴而生的產物,成為已開發國家政策諮詢中不可缺少的機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而其真正的發展始於二戰之後。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智庫在涉及國家和國際重大關係調整、戰爭、戰略等問題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政府的外腦”、“影子政府”,被稱為政府的“第四部門”或“第五種權力”。
在金融危機之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在重構,形成新興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不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希望在這場角逐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這一願望能否實現,各國智庫的作用至關重要。已開發國家的智庫廣泛參與了關於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討論和研究,在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議程設定、規則構建、話語傳播、治理機構人才流動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美國的布魯金斯學會、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加拿大的國際治理創新中心(CIGI)、多倫多G20研究小組、以及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德國魯爾大學國際政策研究所等都開展了全球經濟治理轉型相關的研究項目,並相互合作,組成研究小組,影響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改革的進程。
(2)決策的“思想庫”與“智囊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智庫的崛起
中國“現代智庫”的真正開端發軔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當時鄧小平等領導人已經認識到了決策諮詢的戰略意義,提出“決策科學化”的口號。在新的歷史階段,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央和政府更加重視中國智庫的發展。2004年1月,《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義明確指出,“要使哲學社會科學界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隨著對外進一步開放,我國也進入了國內外矛盾和利益衝突多發期以及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深入,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雖然新興經濟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已進入社會發展高危、高風險期,遇到了很多發展難題,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凸顯,國內外政策問題日益複雜,新興經濟體發展進程中問題已經制約和阻礙著全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社會經濟發展、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對智庫的需求也更加急迫。在國際上,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主要是,世界經濟成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從國內看,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成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創新驅動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式,發揮思想庫作用的新要求。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作出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批示。5月30日,劉延東副總理在“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座談會”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破解發展難題的迫切需要,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升國家軟實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智庫產業,建設思想市場,必將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貢獻積極的力量。
如何在國際舞台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和順利地融入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如何應對國內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問題高發,促進決策的科學性、民主化,都離不開智力的支持。因此,在注重科技進步的同時,更要整合、統籌國內外的智力資源,加強國際問題的研究、國內政策與制度的研究、設計,將智庫及智庫產業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促進科技創新和智庫產業的發展,為國家的安全、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降低發展中的國際、國內風險。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個歷史時期,黨中央都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問題,但是目前還存在諸多掣肘區域發展的問題。因此,實現社會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將中央各項政策與各地獨特優勢資源充分結合,激發區域經濟的活力,推動新經濟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結構最佳化,推動國家頂層設計乃至地方科學發展,成為區域決策的重要命題,也是我們智庫產業研究的初衷。

智庫產業

智庫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一世紀中國,是中國學術界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最初出現在2007年,而作為一種國家政策和戰略的研究成果則是在2012年正式明確提出。
2012年11月,在“十一五”國家重點項目《科學發展觀叢書》——“智庫產業”科研成果發布會暨“二連浩特(中蒙俄)國際智庫產業示範區”簽約儀式上。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指出,“智庫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一世紀中國。在此之前,國際上沒有學者從智庫產業的角度去研究。於今教授,圍繞科學發展觀與智庫產業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於2007年首次提出了“智庫產業”概念並展開專項研究。之後,他帶領研究團隊,將智庫發展作為課題研究的重點,在全國率先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組織專門會議,召集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共同探討“智庫產業”的涵義、政治與經濟背景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頂層設計的影響等問題,形成了“智庫產業”的研究理論,並在其主持的“十一五”國家重點研究項目《科學發展觀叢書》(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年)、《中國智庫發展報告(2012):智庫產業的體系構建》(於今著,紅旗出版社,2013)中首次對“智庫產業”進行了定義。這是“智庫產業”作為一種國家政策和戰略的研究成果在國內乃至國際首次明確提出,是中國學術界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多學科融合、自主創新的重大成果。智庫產業的英語名稱為think tank Industry。

定義

智庫產業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以智庫為載體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識資源,以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產生的全智慧型產業鏈的集中體現。其目標是針對國家戰略的制定、區域發展政策的落實、企業重大決策的實施以及區域人才短缺、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技術和制度後發優勢培育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系統探索、研究、創新,提出解決方案,帶動一產、提升二產、促進三產。
智庫產業以智庫為載體,以智庫產業示範區為孵化器和重要抓手,集聚高端智力資源,服務於國家政策制定,節約區域戰略成本和政府執政成本,因地制宜,引領集聚高端產業,是區域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

構造

智庫產業主要是以政策諮詢、科研教育、文化創意、電子數據,以及知識創新為核心的現代高端三產服務業,其外延體現為各類智力成果的產業化套用,包括第一產業中以品牌建設、綠色生態、高質量、高價值為特徵的現代高端示範農業,第二產業中以集約、集聚、循環發展為特徵的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

智庫產業區的概念

智庫產業區旨在提出並構建中國特色智庫和智庫群以及智庫產業業態,作為智庫產業的孵化器以及統籌區域科學發展的實驗區,以地域特有優勢,提升並發展相應的支柱產業。
智庫產業區的智力觸發與知識輻射的創新特徵,來自於區域內各行業精英人才的集聚效應,產業區是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內外人才交流的平台,產業發展有利於促進開發區進一步由“外向型”的勞動力密集輸出與物質資源消耗型增長,向“內生型”的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智力、知識、文化輸出為主的自主增長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智庫產業區作為技術創新與戰略政策的平台網路,有利於構建一體化區域性的公共資源積累與共享機制,加強區域橫向聯繫與全球產業協作,以智庫產業集群的創新,帶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吸納就業,擴大內需,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增強地區綜合競爭實力與話語權。智庫產業區作為區域軟實力的重要載體與戰略抓手,通過在文化、制度、精神、價值、生活方式等領域的示範創新與綜合建設,因地制宜地推動地區軟實力發展,凝聚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滲透融匯至經濟發展、社會服務、文化建設等區域發展的各個層面。

意義

在經濟學中,有一種名為“產業集聚”的現象,即某一產業在某個特定的區域中高度集中,各種生產要素在某一空間範圍內不斷匯聚。產業集聚的過程首先是在某一區域範圍內首先出現專業化市場,為產業集聚的形成創造條件;緊接著,就是資本轉移過程,即越來越多的資產遷移、流動,加速產業集聚的進程;最後形成人才集聚,占據科技研發的主導權和產業鏈的高端。智庫產業發展也同樣需要經歷這一過程,而智庫產業示範區則是提升智庫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積極發展智庫產業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方面,智庫產業區是承載智庫產業和創新型知識經濟的重要載體。近代以來,中國國家智庫發展緩慢。最近這幾年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重大的難題和發展的瓶頸,其重要性才日益凸顯。
2009年7月首屆全球智庫峰會上,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智庫發展報告課題組長於今教授指出,“中國智庫建設應形成政府統籌、專業集成、多層合作、分工協作的系統性構架,智庫建設應逐漸從‘分散式的隨機性組織’向‘以智庫基地或產業區為平台的,以目標為導向的有組織模式’轉變,‘百家爭鳴’局面在新時期將以‘智庫群’和‘智庫產業’的形態出現。”這些群體之間既具有區域性特徵,也具有專業類組合特徵,即可以在生產實踐中發現科學問題、文化趨勢、藝術源泉,也具有科研和文化成果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這就需要一定的載體,加強智力資源的整合,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智庫產業集群。
另一方面,智庫產業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戰略選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硬實力的國際競爭地位大大提升。但是,這種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資源消耗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發展獲得的。近年來,特別是經濟危機以來,隨著國家政策(產業、環保、土地等)、勞動力價格、原材料(包括能源)價格的上漲,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加工性產業的利潤越來越低,以及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產業向內地及東南亞等國家的轉移,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2009年6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要求“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和中長期發展需要,加強儲備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巨觀調控的前瞻性和針對性”,提出了“儲備性政策”的理念,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需要超前研究和擬定可供選擇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未來30年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發展模式要求。同時在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確立文化產業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明確提出,“建設一批具有專業知識的思想庫”。從關注經濟到文化,從經濟建設到思想建設,國家開始關注“軟實力”建設。
某種程度上來說,軟實力建設是應對世界經濟發展格局、自然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下的國際趨勢,是未來參與國際事務,提升國際影響的重要途徑。而智庫產業的高智力、高增長、高收益的“三高”與低污染、低能耗的“兩低”特徵正是順應全國加大經濟轉型力度,積極探索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知識型產業體系的綜合訴求。其所重視的經濟創新環境與制度體制儲備都是其他發展模式無法替代的。而這種以長遠的,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對國家和區域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是影響未來全球格局、經濟社會建設、文化知識傳播的關鍵性決策理論,具有極強的地域適應性和時代發展特質,是未來一個時期轉型階段的重要發展範式之一。

二連浩特智庫產業示範區

二連浩特智庫產業示範區啟動 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12日電(記者 吳楚)9月10日上午,二連浩特智庫產業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啟動暨中蒙俄國際智庫大廈奠基儀式在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隆重舉行。“二連浩特智庫產業示範區的奠基是智庫產業路徑探索和助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的重要里程碑,將開啟中國特色智庫研究從理論邁向實踐的重要一步。這是智庫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公共服務及決策參考的有力印證,為我國創新區域經濟建設樹立了標桿。”東中西部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總編於今表示。
智庫產業示範區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
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深刻闡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內涵: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9月13日,習近平主席還將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在這樣的背景下,二連浩特智庫產業示範區的啟動顯得格外契合時代發展的脈搏。昔日的“北疆之門、千年驛站、恐龍故里和千年古商道”,如今的“歐亞大陸橋頭堡”和“現代買賣城”,二連浩特正煥發出蓬勃的朝氣。
二連浩特市領導在啟動儀式上致辭說:“二連浩特把發展智庫產業作為承載產業能力的戰略選擇,積極與中國智庫溝通對接,必將促進口岸產業整體提檔升級,推動口岸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東中西部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總編於今也在致辭中說:“智庫產業的落地,將有助於提升二連浩特在國際經貿交流中的地位,為中蒙、中俄以及中亞各國的經貿合作搭建更加廣闊、務實的交流對接平台。”
創新試驗改革的 “二連模式”值得期待
二連浩特是全國首批13個沿邊開放城市之一,是我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口岸,連線歐亞重要的“橋頭堡”。
據二連浩特市市領導介紹,近年來二連浩特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快建設國際貿易和物流、外向型加工製造、跨境文化旅遊“三大基地”,構築跨境經濟合作區、歐亞國際物流中心、境外中蒙經貿合作區、中國智庫產業園“四大園區”,培育進口資源加工、新型材料、裝配製造、綠色能源和採礦業“五大工業產業”,口岸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無論是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是發展改革開放初期費孝通先生在研究蘇南三個城市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景時所提出的“蘇南模式”,以及以鄉鎮企業為特色的“常州模式”、以民營企業為特色的“溫州模式”、作為經濟特區代表的“深圳模式”等,都體現了人民的改革創新意識和敢為天下先的首創精神。於今說:“我們期待,二連浩特能夠在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發展轉型中,闖出一條以中國特色智庫產業引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二連模式‘來。”
在此次示範區啟動儀式上,相關人士還透露,《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徵求國家部委意見以來,已有三十多個國家部委反饋了意見,實施方案進入國務院審批程式已漸現曙光。
從“百家爭鳴”到“智庫產業集群”的跨越
“智庫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勞動市場和政策必須靈活以支持智庫人才。”英國智庫研究專家恩里克·蒙迪扎巴爾曾在今年6月底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智庫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指出。這一點也得到於今的回應,他表示:“智庫產業主要突出人才的因素,聚集高端人才進行研發、創造、生產、管理等活動,融合發展關聯產業,進行區域的立體式開發,極大地釋放了資源潛能,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於今也曾多次提到,中國智庫建設應形成政府統籌、專業集成、多層合作、分工協作的系統性構架,逐漸從“分散式的隨機性組織”向“以智庫基地或產業區為平台、以目標為導向的有組織模式”轉變,新時期的“百家爭鳴”局面將以“智庫群”和“智庫產業”的形態出現,這些群體之間既具有區域性特徵,也具有專業類組合特徵,這就需要一定的載體,加強智力資源的整合,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智庫產業集群。
中蒙俄智庫產業示範區將有可能實現這一跨越,它不僅僅是二連浩特政府聯合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在智庫產業領域進行的重大實踐創新,更是我國探索中國特色智庫及智庫產業發展路徑、推動區域經濟特色化發展的試驗田。智庫研究將在政策制定、項目論證、資源配置及區域協調等方面提供決策分析,將有利於二連浩特社會發展和政府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化,從而充分發揮知識經濟對區域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