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先生祠

二十四先生祠

二十四先生祠,最早是凌雲翼在明朝嘉靖年間豫章書院停辦後改豫章書院為先賢祠,後由潘季訓改名為豫章二十四先生祠,或稱“理學名賢祠”、“孝廉堂”。先賢祠歷經歲月滄桑變化,遺址位於東書院街8號內,現為南昌市十八中學所在地。今豫章書院於2011年復學後,豫章書院二十四先賢畫像被掛於麗澤堂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十四先生祠
  • 外文名:無
  • 或稱:“豫章二十四先生祠”
  • 現為:南昌市十八中學所在地
基本釋義,相關人物,

基本釋義

二十四先生祠,即豫章書院,或稱“豫章二十四先生祠”、“理學名賢祠”、“孝廉堂”。
明萬曆七年(1579),江西巡撫凌雲翼、潘季訓先後重修始建於南宋的“豫章書院”,改祀宋、元、明諸儒,稱“豫章二十四先生祠”[即羅從彥(豫章)、陸九韶(梭山)、陸九齡(復齋)、陸九淵(象山)、李燔(文定)、黃灝(商伯)、張洽(元德)、吳澄(草廬)、吳與弼(康齋)、羅倫(一峰)、胡居仁(敬齋)、張元禎(東白)、歐陽德(南野)、鄒守益(東廊)、羅洪先(念庵)、魏良弼(水洲)、舒芬(梓溪)、羅欽順(整庵)、胡直(廬山)、羅汝芳(近溪)、王時槐(塘南)、鄧以贊(定宇)、李材(見羅)、鄧元錫(潛谷)],他們都是江西省內的理學名家,斐聲海內,象山先生陸九淵更是一代儒學巨擘。
賢祠歷經歲月滄桑變化,遺址為於東書院街8號內,現為南昌市十八中學所在地。今豫章書院於2011年復學後,豫章書院二十四先賢畫像被掛於麗澤堂內。

相關人物

羅從彥北宋人,人稱豫章先生,被譽為閩學四賢之一。著有豫章文集十七卷,《四庫總目》及遵堯錄、春秋毛詩語解、中庸說、春秋指歸等傳世。
陸九韶:南宋撫州金溪人,學問淵粹,隱居梭山講學,因號梭山居士。著有梭山文集、梭山日記及家制、州郡圖,《宋史本傳》行於世。
陸九齡南宋撫州金溪人,與弟九淵相為師友,學者號“二陸”。著作有《復齋文集》。
陸九淵:南宋撫州金溪人,是宋明兩代主觀唯心主義“心學”的開山祖,與後世王守仁並稱“陸王”,對近代中國理學產生深遠影響。著有 《象山全集》。
李燔南宋永修人,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學者雲集如潮,門下湧現了眾多理學名家。
黃灝:南宋南康都昌人,幼敏悟強記,後出仕,性行端飭,以孝友稱。
張洽:南宋臨江清江人,少穎異。從朱熹學,六經傳注而下,皆澈底研討。有春秋集注、春秋集傳、左氏蒙求、續通鑑長編事略、歷代郡縣地理沿革表及文集,均《宋史本傳》傳於世。
吳澄撫州崇仁人,幼聰敏好學,受教於朱熹再傳弟子饒魯的門人程若庸。講學於南昌,為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選所賞識,薦於朝。後辭官,晚年仍致力於著述、講學。著有《易纂言》﹑《詩纂言》﹑《書纂言》﹑《春秋纂言》﹑《三禮考注》等,與許衡並稱“南吳北許”。有《草廬吳文正公全集》傳世。
吳與弼撫州崇仁人,學宗程朱,注重“靜時涵養,動時省察”,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貧而樂”。胡居仁、陳獻章都出自他門下。他所作詩文,皆淳實近理。著作有《康齋文集》十二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羅倫:明永豐人,成化二年(一四六六)進士第一,為翰林修撰。善行、楷,法者謂為翰墨中珊瑚玉樹。
胡居仁:明餘干人,師事崇仁碩儒吳與弼,而醇正篤實,飽讀儒家經典,尤致力於程朱理學,過於其師。萬曆十三年(1585),胡居仁被崇祀孔廟,足見其學術思想對後世的影響之深。
張元禎:明南昌人,五歲能詩,寧靖王召見,賜名元徵,巡撫韓雍為改今名。曾“居家講求學問,閱二十年”。詩文朴速無華,有《東白集》二十四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歐陽德:明泰和人,與徐階、聶豹、程文德並以宿學居顯位,集四方名士於靈濟宮論學,至者五千人。德遇事侃侃持正,好引掖後進。有《歐陽南野集》三十卷;又有《南野文選》四卷。
鄒守益:明安福人,正德六年進士第一,天資純粹,里居日事講學,四方從游者踵至,學者稱東廓先生。著有《東廓集》十二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羅洪先:明吉水人,嘉靖八年進士第一,曾師事王門學者黃宏綱、何廷仁,研究王守仁“致知”之旨,江右王門代表人物。其思想演變是圍繞王守仁“致良知”說展開的,其理論與王守仁一樣都離開人的社會性而談抽象的人性論,但就他的整個思想傾向而言,則具有由虛而實的特點。著有《念庵集》22卷,收錄於《四庫全書》。另有《冬遊記》、《廣與圖》傳世。
魏良弼:明南昌人,居家在丹陵書院講學達四十二年之久,深得鄉人尊重。以其告誡以教家人。受學於王守仁,與錢德洪、陳九川、劉邦采、羅洪先、鄒守益等往復論學,聯集講會,闡揚王學,為江右王門代表人物。著有《水洲文集》,後人撰有《魏水洲先生行略》。
舒芬:明南昌進賢人,正德十二年進士第一。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二歲作《馴雁賦》,被南昌知府薦為博學弟子。登第後,出任翰林院修撰。舒芬為宦清正,敢言直諫。著有《舒文節公全集》(又名《梓溪文鈔》)十八卷,還將文天祥、謝枋得的詩文、傳記等編輯為《成仁遺稿》。
羅欽順:明泰和人,曾出仕,後辭官從事著述,在理氣關係上,認為理在氣中,氣是世界萬物的本原。他批判存天理,滅人慾的觀點,主張理欲統一,以理節慾。但他接受性即理的觀點,承認心中所具之理,也就是仁義禮智之性。著有《困知記》、《整庵存稿》、《整庵續稿》。
胡直:明泰和人,少攻古文詞,後從歐陽德及羅洪先學,以王守仁為宗。嘗與門人講學螺水之上。著有《衡廬精舍藏橐》三十卷,續稿十一卷及《鬍子衡齊》八卷。
羅汝芳:明南城人,其學“以赤於良心不學不慮為的,以天地萬物同體徹形骸忘物我為大”,提倡“渾淪順適”。著有《明通定義》、《近溪子明道錄》、《近溪子文集》和《近溪語錄》等。
王時槐:明安福人,師事劉文敏,為王守仁再傳弟子。對道德修養論述較多,主張不要在人的感情思慮剛萌生時即加扼制,而應等其轉化為某種行為時再用禮教加以衡量取捨,因而道德修養只能從“後天”入手。以“慎獨”為收斂的修養方法,謂“學貴從收斂入,收斂即為慎獨,此凝道之樞要也”。著有《友慶堂合稿》、《漳南稿》、《廣仁類編》、《論學書》和《語錄》等。
鄧以贊:明南昌新建人,少與張元忭從王畿游、傳良知之學。著有《文潔集》四卷,《四庫總目》乃鄒元標所搜輯。
李材:明豐城人,所至聚徒講學,至戌所,徒益眾。學者稱別見羅先生。材所作多講學之文,有《觀我堂摘稿》十二卷,及《李見羅書》、《將將紀》等,均《四庫總目》並行於世。
鄧元錫:明南城人,十五而孤,為諸生,游羅汝芳之門。從鄒守益、劉邦采諾儒講學。居家三十年,數辭當道薦,專事著述。後征授翰林待詔,有司敦促上道,甫離家而卒。鄉人私諡文統先生。元錫著有《潛學稿》十二卷,及《五經繹》、《函史》等,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