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廠

二二一廠

二二一廠,也叫做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原國營221廠,是西北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是原子城的前身是(也稱青海礦區),基地在青海省海晏縣境內的金銀灘草原上(現西海鎮原子城)。

1956年,中央政府決定建設核武器研製基地二二一廠;1957年,在全國選址;1958年7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同志代表中央批准了選址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二一廠
  • 全名: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原國營221廠
  • 地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
  • 占地面積:570平方公里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簡介,歷史沿革,基地位置,原子城歷史,原子城現狀,保護,開發,建設,旅遊資源富集,展覽館--世人了解海北的視窗,二二一廠建設背景,中國不能沒有核子彈,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讓核工業坐上汽車前進,未雨綢繆晴天備傘,讓核工業開花結果,總動員令的簽發,晚響不如早響,兩彈基地的選址理由,最後抉擇三個因素,

簡介

原子城前身是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原國營221廠(也稱青海礦區)。現今的原子城(又名西海鎮)。
核工業基地核工業基地
原子城,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原子城位於自治州東北部,海晏縣境內的金銀灘草原上,距海晏縣城9公里,平均海拔3210米,占地面積570平方公里(建廠初期1170平方公里),其中廠房33.3萬平方米,有鐵路專用線38.9公里,瀝青混凝土標準公路75公里,距青海省省會西寧市110公里。東北、西、南有高山屏障,東南為草原的延緩地帶,地勢平坦,東有哈勒景河、西有麻匹寺河。 西海鎮盛行西北風,一年中風力最大為春季,風力最小是夏季,風季平均風速為3.1米/秒,最大風力為23.3米/秒;年降水量400毫米,年蒸發量為1538.5毫米,平均氣溫-0.45攝氏度。 基地舊址分為甲乙兩區,乙區在現在的海晏縣城,主要是生活區,甲區是 現西海鎮(原子城),是基地政治、文化、科研、生產中心,甲區有十八個縣級單位,簡稱"十八甲區"。2001年6月25日,原子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基地位置

同時將居住在這裡的1715戶農牧民遷出本地區。從此給1170平方公里的草原蒙上了神秘的面紗。經過三十年的奮鬥、建設,八十年代末,一個具有現代化規模的集科研、生活、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高技術生產基地矗立在金銀灘草原上。1987年,為適應國際形勢變化,表明我國政府全面禁止和摧毀核武器,維護世界和平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轉移的需要,國務院、中央軍委做出了撤銷221廠的決定; 1995年5月15日,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已全面退役。這座封閉了三十多年的軍事禁區,終於完成了時代賦予它的歷史使命。

原子城歷史

新中國誕生之初,社會主義的中國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極力排斥和打擊,既有經濟封鎖又有軍事威脅。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痛擊逼近中朝邊境的所謂"聯合國軍",美國總統杜魯門叫囂要對中國動用核子彈。1955年,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阿瑟·雷德福建議總統,如果台灣海峽出現危機,應對中國使用核武器。1958年,蔣介石布兵企圖反攻大陸遭到我炮兵部隊懲罰性炮擊,美國總統艾森豪命令該地區美國駐軍"準備在必要時使用核子彈"。接二連三的核威脅和險惡的國際形勢,促使中國領導人不得不從戰略高度審視發展核工業及核武器的重要性。
核武器的研製是一項危險性大、放射性高,技術性強、要求嚴格保密的工作。通常這種研製工作要在比較偏僻、安全的地點進行。因此,中央決定在我國大西北選點興建核武器研製基地。1957年5月 ,原西藏軍區副司令兼參謀長的李覺少將,走馬上任剛剛成立的二機部九局第一任局長。5月份,他就和吳際霖、郭英會、何廣乾以及外籍專家等10 餘人,在飛機盤旋了甘肅、四川等地許多高山叢林之後,幾經周折,終於選定金銀灘為核子彈研製基地的廠址。當時的選址理由初步認為,一是這裡四面環山,中間平地,宜於建廠;二是這裡人口稀少,地域寬闊,便於疏散;三是這裡邊遠閉塞,利於保密。
時為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很快就主持中央會議組織批准了他們的籌建報告,確定核武器研製基地為02工程,代號為XXZ或二二一廠,對外稱青海礦區。占地面積570 平方公里( 初建1167平方公里) 四周環山,高寒缺氧,平均海拔3300 米左右。3 個月後,來自全國各部隊的第一批2000 多轉業幹部和戰士,冒風寒,頂酷暑,先期到達這裡,匆匆拉開了中國核工業的序幕。
這裡是平均海拔3100米的高原牧區,氣壓低,缺少氧氣,開水只有80多度,煮飯半生不熟,年平均氣溫不到零攝氏度,霜凍期長,經常風雪交加、冰雹大作,一年裡就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衣。自1958年5月3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代表中央批准基地選址報告起,經歷了60年代初的自然災害,經歷了蘇聯背信棄義撤走專家,國家投資3個億,占地570平方公里(原禁區面積1170平方公里)的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終於在1964年6月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基地分為甲、乙兩個區。甲區是基地政治、科研、生產、文化中心,距離青海省會西寧市103公里,乙區在海晏縣城附近,主要是生活區。甲區內有當年視為"禁中之禁"的辦公樓、科研樓;有建於1964年,面積為5500平方米,當時堪稱西北第一的影劇院;有第一顆核子彈零部件啟運上車的"小"火車站。圍繞基地作為掩護的牧場中散建著7個分廠,分別負責供電供熱,核物理及放射性化學研究,加工鈾部件和無線電控制系統,爆轟試驗和核武器總裝等工作。
核武器是集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最新成果之大成的高尖端武器,必須有一支龐大的高級知識分子隊伍和大批專家才能實現。黨中央早在建國之前就已經著手廣招海內外的學者、專家,開始"軟體"儲備。在德國柏林大學深造、歸國最早的物理學家王淦昌,被美國海軍次長說成"抵得上5個師"的錢學森,盡得居里夫婦真傳的錢三強,中國第一個親眼目睹核爆炸的物理學家趙忠堯,後來被稱為"兩彈元勛"的鄧稼先,以及成千上萬名基層科技工作者為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成功鞠躬盡瘁。
李覺院長與副院長李信、徐步寬等領導於1959年4月率一O三建築公司與一O四安裝公司一萬多人,浩浩蕩蕩開進金銀灘,安營紮寨,開始搶建221基地,總計有108個子項工程。當時,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關心221基地的建設,省委書記楊植霖、省長王昭給予很大支持,指定以薛克明副省長為首的專門領導小組,對場地移民、設備維修、地方性建材、公路修建、生活供應、治安保衛、保密等都做了妥善的安排。並從河南支援青海建設的"支邊"青年中挑選了2000多人,充實施工力量。中央軍委黃克誠總參謀長調撥130輛當年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和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用過的汽車,解決運輸力量不足的困難。
就在基地建設緊鑼密鼓進行的時候,鄧稼先在北京帶領著孫清河、朱建士等十幾名新畢業的大學生用手搖計算機和烏拉爾電子計算機進行了核子彈的總體力學計算。他們一天三班倒,每人每天工作10多小時,在1年左右的時間裡,共對核子彈內部物質運動的全過程進行了9次計算,不但為核子彈理論設計和力學計算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糾正了蘇聯專家的一個較大的理論錯誤,於1963年3月提出了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
與此同時,在王淦昌、陳能寬等科學家領導下,研製核子彈的另一項重要基礎性課題--爆轟物理試驗研究,也加緊進行。在臨時搭起的工棚里,用普通鋁鍋熔化炸藥,手工攪拌炸藥,用馬糞紙做成圓筒代替金屬模具,終於澆鑄出第一個炸藥部件。在分別完成炸藥澆鑄件和點火裝置的試驗後,已經移師青海基地的研究人員著手在爆轟試驗廠進行兩個部件組裝在一起的縮小尺寸的聚合整體爆轟試驗,以檢測點火裝置在炸藥澆鑄件內點燃的精確時刻。試驗結果證實,點火裝置能夠在開始時給裂變材料注入足夠多的中子,這樣隨後產生的中子數足以把鈾235重核分裂成兩個適當量的中等質量碎片並釋放出大量能量,同時產生"快"中子引發持續裂變。
1964年6月6日,全尺寸的聚合整體爆轟試驗在221廠6分廠的工號前成功進行,這標誌著爆炸核子彈的最後一道難關被攻克。親身經歷了試驗全程的基地司令員李覺將軍卻不敢有絲毫懈怠。從1957年接受中央任命擔任核研製基地指揮員以來,無論是踏勘選址、基礎建設,還是科學試驗,他必要親臨現場,悉心檢查,防微杜漸。接著還有實彈總裝和運輸任務,西北面羅布泊腹地的核試驗基地還有幾千雙眼睛在期盼。第一顆核子彈分成兩部分,分別用飛機和冷藏火車運輸。火車運行所需的煤經過認真篩選以防混入雷管等爆炸物,沿途經過地區跨越鐵路的高壓電線臨時斷電,檢查車子的錘子換成銅的以防產生火花……就這樣,李覺"照料"著核子彈到了羅布泊,直到送上鐵塔。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核子彈準時起爆。一聲巨響,中華民族挺直了腰桿。此後,221廠的科技人員和職工再接再厲,只用7個月時間製成核航彈,不到1年的時間製成核彈頭,並且轉入氫彈技術的突破。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核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4個月,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7個月,而我們只用了2年8個月!據資料記載,我國前16次核爆炸的成品都是在221廠加工、裝配和啟運的,並實現了武器化進程,生產出多種型號的戰略核武器,其中國慶40周年慶典上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東風3號彈頭一度引起轟動。
二二一廠

原子城現狀

1993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由門源縣浩門鎮遷至此。為了充分利用好這筆寶貴的精神、文化和物質財富,州委、州政府科學決策,制定了"保護、開發、建設"並重的指導思想。
二二一廠

保護

充分保護好原有的廠房和設施,主要分場相繼派專人保護,鐵路、廠房、住宅、社會文化活動中心等設施至今保護完好,並得以有效利用,為自治州的發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鐵路、上星站、爆轟試驗廠等一批文物價值較高設施得到了保護和利用。

開發

主要是充分利用廠房、設備進行招商引資,並取得可喜成績。三分廠,現利用改擴建為年產13000噸鋁錠的海北鋁業有限公司和棗莊、濟寧兩個年產5000噸碳化矽廠;一分廠,原為無線電、鈾部件加工車間,正在進行招商引資;二分廠,原為火工、核武器組裝廠,現為良種牲畜繁育基地;四分廠即熱電廠,通過技術改造後,現為年發電量為1億度的西海熱電廠、承擔著海北鋁廠、西海鎮的供電供熱;退役工程竣工紀念碑(核廢料處理坑)、基地紀念碑、基地展館已開闢成為原子侵饕?糜尉暗悖輝?萍悸ァ⑼際楣蕁⒂熬繚旱仁?淮?哂寫?硇緣慕ㄖ?緩1敝縈行Ю?謾?

建設

隨著州府遷址工作的結束和西海鎮政府的成立,自治州政府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小城鎮建設的有利時機,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現有330千伏輸電線路與西寧大電網相聯,橫穿自治州的315國道現被提級改造為二級公路,移動通信覆蓋全州90%的鄉鎮,湖東旅遊公路、西柳公路、茶默公路的建成通車,使西海鎮的公路網路初步形成;以城鎮道路改造,辦公、住宿樓平改坡工程的實施、中心廣場、居民小區建設的啟動,使西海鎮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新型的草原新鎮。旅遊業異軍突起。

旅遊資源富集

原子城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兩彈在此研製成功",壯了國威和軍威,是世人嚮往的神秘地方;美麗的金銀灘草原和西部歌王王洛賓在此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名曲,走向了世界、走進了普通百姓生活,金銀灘成了人們追尋的並不遙遠旅遊勝地;崑崙神論深邃的文化內涵,西王聖母悠遠而神秘的傳說均被西海鎮境內的年欽夏格山上的石屋、崑崙銅柱和相鄰的青海湖所承載;西漢王莽政治的歷史縮影在西海郡遺址沉澱,使原子城這塊土地平添了令人嚮往的神秘色彩。
大型活動豐富多彩  鑒於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留存,自治州把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來培育,放眼長過錯,立足當前,及時爭取籌辦旨在宣傳海北、挖掘文化遺產、展示自治州精神面貌的一系列的大型旅遊文化活動。主要有每五年一次的全州農牧民運動會,環青海湖國際腳踏車公路賽,王洛賓音樂藝術節。這些盛大活動的成功舉辦,有力宣傳了海北,提升了海北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展覽館--世人了解海北的視窗

根據原子城擁有的旅遊資源狀況,州旅遊局在州委、州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深挖掘、廣吸收、選精品、勤推介,改造、建設了紀念碑園林、基地展館;同時在尊重歷史,依照歷史的前提下,興建了王洛賓生平展館、原子城展館、西王母殿廳,作為原子城的主要視窗向世人展示,經過近兩年的運行,收到較好社會和經濟效益。原子城已成為繼青海湖、塔爾寺之後我省又一著名的旅遊景區。

二二一廠建設背景

1964年10月16日,當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的衝擊波在新疆羅布泊戈壁灘上橫掃亘古荒寂的時候,毛澤東辦公桌上的電話機嘀鈴鈴響起來,周恩來略顯激動地向毛澤東報告:主席,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試驗成功了!
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訊息,毛澤東卻顯得異常冷靜。究竟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外國人不承認怎么辦?他說:要詳細查清楚。
大約人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久久的冀盼一旦實現,潛意識裡往往會閃過短暫的疑惑。此刻的毛澤東是否持這樣的心態?何況,13日和14日,試驗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副總指揮劉西堯曾兩次從試驗現場報告:從最壞處出發考慮問題,有可能出現炸藥爆炸了而核爆炸未發生的情況。因此,毛澤東此刻心裡產生是不是真的核爆炸的疑問,也在情理之中。再者,核子彈爆炸試驗成功,是要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的重大事件,不能因一時的興奮簡單地根據某些現象倉促作出判斷。冷靜,穩健,智慧,是毛澤東的臨事風格。
不久,電話里又傳來周恩來的聲音:"主席,經現場進一步考察,核子彈爆炸試驗確實成功了。"
"再查,不要忙於公布。"
放下電話,毛澤東走到窗前,他那深邃的目光穿過樹幹不高但枝葉茂密如傘狀的龍爪槐,越過庭院徑側蒼勁、挺拔的古柏,看得很遠,很遠……
二二一廠

中國不能沒有核子彈

1943年,也是群雁南飛的金秋,也是周恩來打電話向毛澤東報告:地質部反映,廣西鐘山縣發現了鈾礦。一句話激起了毛澤東全部的興奮神經,他當即要周恩來約地質部負責人明天一談。
明天一談,如此緊急,實在有些異乎尋常。其實,只要回顧一下近幾年國際政治、軍事鬥爭情況,就十分明了了。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政府無視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將戰火一直燒到中朝邊境。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很快把美軍逐回到三八線以南。
世界為之震驚。美國總統杜魯門一時亂了方寸,在玩弄停火陰謀的同時,乞靈於核子彈。1950年11月30日,他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關於朝鮮局勢的聲明》時威脅說;"不排除在朝鮮使用核子彈的可能。"
繼任總統艾森豪在1945年是反對杜魯門下令在日本投擲核子彈的,但7年後他登上總統寶座,"一闊臉就變",居然也聲稱:"為了避免使進攻付出高昂的代價,顯然,我們將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
隨後,在印度支那戰爭期間,在台灣海峽形勢緊張的時候,美國的頭面人物還不只一次地叫囂要對中國使用核子彈。
美國幾次三番地在中國頭上揮舞核子彈,激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強烈義憤。1951年夏,世界人民和平大會主席、1935年因發現人工放射性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著名核科學家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對他即將學成歸國的學生楊承宗說,請轉告毛澤東主席,你們要反對核子彈,你們必須要有核子彈。核子彈沒有什麼可怕的。核子彈的原理也不是美國人發明的。
對於美國的核訛詐核威脅,毛澤東那數十年來為中國人民遮風擋雨的偉岸身軀,自然感觸最深,壓力最大。他和地中海岸邊的約里奧的心是相通閣。他說,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美國的核訛詐核威脅迫使毛澤東下決心研製核武器。當然,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前仆後繼,流血犧牲,推翻"三座大山",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中國變成一個富強的國家。在50年代,世界上流行這樣一種觀念:核武器是現代化的和唯一真正具有決定意義的軍備,一個國家要是沒有核武器就意味著低人一等。為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必須掌握核子彈。
1953年下半年到1954年間,朝鮮半島、印度支那叢林上空的硝煙陸續散去,第一個五年計畫經濟建設果實初結。這時著名核科學家錢三強向中央提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建議。彭德懷從朝鮮回來提出了包括研製核子彈在內的實現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構想。國內要求發展核技術、研製核子彈的呼聲日益高漲。
毛澤東洞察歷史,審視環球,從時代特點、人民要求、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毅然決然地把發展核科學技術研製核子彈提上了議事日程。
關於核科學研究方面的情況,毛澤東是有所了解的。當時科學家們艱苦創業,訓練了一些人,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可是鈾礦資源方面呢,音訊尚無。如果只有核科研這隻輪子,沒有鈾礦資源這另一隻輪子,原子能事業這輛列車是開動不起來的。美國、英國早期研製核子彈用的原料是從剛果、南非、加拿大購買或掠奪來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一般物資尚且如此,逞論鈾這樣的戰略物資。其實,即便能買到,中國也買不起。中國發展原子能事業必須立足於國內的鈾礦資源,舍此別無他途。
正是在毛澤東運籌發展原子能事業,急於想了解鈾礦資源方面情況的時候,傳來了廣西發現鈾礦石的訊息,這能不令他驚喜萬分,並急於想知道進一步的情況么?
二二一廠

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

第二天,中共地質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劉傑帶著從廣西捎回來的鈾礦石標本和探測儀器來到毛澤東住所的會議室時,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已經坐在那裡等著了。
毛澤東首先詢問了劉傑的簡歷。匯報會從一開始便充滿了親切的氣氛。
劉傑先介紹了鈾元素的特性和戰略價值,接著匯報了地質專家去廣西等地考察鈾礦資源的經過情況。
他邊說邊拿出蠟黃色的礦石標本請毛澤東、周恩來觀看,並打開探測器作表演。當毛澤東、周恩來從探測儀器中聽到嘎嘎的響聲時,既感到新奇、神秘,又顯得格外高興。
"下一步有什麼安排?"毛澤東問劉傑。
"根據專家們初步考察的情況看,我國南方找到有工業價值的鈾礦床的可能性很大。"劉傑回答說,"這些地區有湖南衡陽、郴縣、汝城,江西的上饒等地。我們準備組織力量在這些地區進行勘察工作。"
毛澤東聽了劉傑的介紹,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插話說,我們的礦石還有很多沒有被發現嘛!我們很有希望,要找!一定會發現大量鈾礦。又說,我們有豐富的礦物資源,我們國家也要發展原子能。
匯報結束後,毛澤東起身送劉傑到門口,他握著劉傑的手,端詳著這位瘦瘦的有著寬廣的前額和機敏眼光的39歲的年輕部長,笑著囑咐說:"劉傑,這是決定國家命運的大事要喲,要好好乾嘍!"
由於發展原子能事業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際政治鬥爭中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事關重大,毛澤東於1955年1月15日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專門研究這個問題。著名科學家李四光、錢三強應邀參加了這次會議。
會議一開始,毛澤東就開宗明義地說:"今天,我們這些人當小學生,就原子能有關問題,請你們來上一課。"他說話時眼光落在李四光和錢三強身上,大家都明白,今天的老師就是他們了。
李四光首先對我國發展原子能事業表示贊同,接著說明鈾礦資源與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密切關係,分析了中國有利於鈾礦成礦的地質條件,並介紹了我國鈾礦資源勘察工作的籌備情況。錢三強則著重介紹了核科學技術發展簡史,美、蘇、英、法等國發展原子能的概況,和我國近幾年所做的工作。為了加深大家的直觀印象,錢三強拿出物理所自己製做的蓋革計數器放在會議桌上,把鈾礦石裝在口袋裡從桌旁走過。當計數器發出嘎嘎嘎嘎的響聲時,會場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有人親自做試驗,有人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大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贊成發展原子能事業。
毛澤東點燃一支煙,深吸一口,開始作總結性講話:"我們的國家,現在已經知道有鈾礦,進一步勘探,一定會找出很多的鈾礦來。解放以來,我們也訓練了一些人,科學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創造了一定的條件。過去幾年,其他事情很多,還來不及抓這件事。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認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來"。
"你們看怎么樣?"毛澤東看了看大家,接著強調說:"現在蘇聯對我們援助,我們一定要搞好。我們自己乾,也一定能幹好!我們只要有人,又有資源,什麼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
這次會議整整開了三個多小時。會議結束後,毛澤東留大家吃晚飯。毛澤東本來不喝酒,這次卻特意準備了紅葡萄酒。席間,毛澤東舉起酒杯站起來,大聲地說:"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大家共同乾杯!"

讓核工業坐上汽車前進

1954年10月3日,中南海豐澤園頤年堂會議室,中國和蘇聯兩國最高級會議正在進行。
"你們對我方還有什麼要求?"中蘇雙方各自對國際局勢、國內情況作了闡述和介紹後,赫魯雪夫主動問中方。
蘇聯派出最高級代表團前來參加我國國慶5周年活動,表明中蘇友好進入最佳蜜月期。赫魯雪夫在史達林去世不久就取代馬林科夫成為蘇共第一把手,但他還面對著以莫洛托夫、布爾加寧、卡岡諾維奇等為首的強大的反對派。這次他親率代表團訪華,就有尋求中方政治支持的底蘊。因此會談中他主動作出友好的表示。
會談前,毛澤東、周恩來等商定,在核武器研製方面也要抓住時機爭取蘇聯援助,以求有個較高的起點和較快的發展速度。
因此,毛澤東直截了當地提出:我們對原子能、核武器感興趣,你們在這方面能不能對我們有所幫助?我們也想搞這項工業。
赫魯雪夫聽了毛澤東的回答感到突然,愣了一下才說:"搞那個東西太費錢。我們這個大家庭有了核保護傘就行了,不用大家都來搞它……。如果你們十分想要辦這件事,而且是為了進行科研,培訓幹部,為未來新興工業打基礎,我們可以幫助先建一個小型原子堆。這比較好辦,花錢也不會太多。"
顯然,赫魯雪夫婉言拒絕了毛澤東的要求。當然,答應提供一座實驗性反應堆,即使美、英已經宣布放棄在科研和核能民用方面的保密政策,也不失為一個友好的表示。至於"核保護傘"一說,民族國家觀念極強的毛澤東是一定會嗤之以鼻的,只不過當時不是表示的時候罷了。所以,他只點了點頭說:"也好,讓我們考慮考慮再說。"
蘇聯氫彈爆炸的衝擊波不僅衝破了西方原子孤立主義的圍牆,也進一步推動了美蘇核軍備競賽進一步升級。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深感核原料的匱乏,因此,提出在幅員遼闊的中國聯合開發鈾礦資源的意向。鑒於在開辦新疆有色金屬公司等四個中蘇股份公司時的某些教訓,所以,中國領導人對蘇聯的動議起初持不贊成態度。但是,考慮到這有利於引進、掌握鈾礦地質勘察技術,毛澤東還是批准了中蘇關於在中國合營開發鈾礦資源的議定書(一年以後改為中國自營,蘇聯提供技術援助)。這導致了中國大規模鈾礦地質勘察工作的開始,使中國地質人員較快地掌握了鈾礦地質勘察技術,並較快地解決了中國核工業建設初期所需資源問題。
1955年至1958年,遵照毛澤東確定的方針,中國政府抓住赫魯雪夫在國際政治鬥爭中尋求支持,對援助中國核工業建設有所鬆動的機會,在核領域又和蘇聯簽訂了四個協定,其中包括一個科研協定,兩個工業協定和一個武器協定。隨著這些協定的簽訂和貫徹執行,中國在青海高原,玉門戈壁,大青山下,黃河、湘江之濱,擺開了核工業建設的主戰場。
中國核工業建設,由於引進技術的成功,起點比較高。如果把生產工藝研究、設備試製比作坐牛車階段,把大規模建設,研製核子彈比作坐汽車階段的話,中國的核工業不是先坐牛車再換汽車,而是從一開始便坐在汽車上前進,得到了超階段性的發展。

未雨綢繆晴天備傘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一种放大了的人際關係,也常常因利益和價值觀念的不同而發生變化。1958年4月18日和7月21日,蘇聯先後向中國提出在中國共建伏波電台和共同艦隊有損中國主權的建議。7月31日,赫魯雪夫到北京同毛澤東會談此事,遭到了毛澤東的嚴辭拒絕。赫魯雪夫惱羞成怒,從此開始了他破壞中蘇關係的一系列行動。
風起於青萍之末,見微知著的毛澤東,洞察五洲風雲變幻,從那年5月開始,頻頻向二機部領導人發出了晴天備傘的告誡。
5月16日,毛澤東在二機部的一個報告上批示:"……尊重蘇聯同志,刻苦虛心學習。但又一定要破除迷信,打倒賈桂,(賈桂即奴才)是誰也看不起的"。
6月,毛澤東以強有力的手勢指著宋任窮的鼻子說:"中國核工業建設一定要實行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
根據毛澤東指示的精神,二機部於1958年8月提出"苦戰三年,基本掌握原子能科學技術"、"邊乾邊學、建成學會"的工作方針,並採取了一系列的具體措施,使核工業建設往自力更生的軌道上傾斜。
在強調自力更生精神的同時,對於輕率對待蘇聯技術問題,毛澤東也實事求是地給予了糾正。
1959年,在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中,有的人頭腦發熱,要對蘇聯提供的鈾同位素分離工廠的設計和設備進行革新改造。宋任窮等大多數領導人不同意這樣搞,便專就此事寫信給毛澤東,要求當面匯報。兩三天后,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接見了宋任窮。
宋任窮詳細匯報了雙革運動中出現的問題,並且說:"我以為,搞地質,蓋樓房,以及對盧些工程輔助系統,我們比較有把握,可以革新、改造,但反應堆、擴散機等工藝設計和設備,我們還未弄明白,沒有掌握好,怎么能隨便改呢?"
毛澤東追蹤著談話人的思維軌跡,談話人的話音剛落,他便點頭表示贊同:"你們的意見是對的。這個原子堆,鈾235工廠,還沒有掌握好,怎么就動手改呢?只有首先掌握好了,然後才能去改。比如寫字,先得學寫正楷,再學寫行書,然後再練草書。小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想跑,怎么行?不要跌跤嗎?"
毛澤東的話,既內涵深刻,又形象生動。宋任窮困部傳達後,那些主張對蘇聯設計和設備要革新改造的人像注射了一針清醒劑,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混亂。
不出毛澤東所料,蘇方答應於1958年11月運交中國的核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在滿洲里車站的中方接運人員等到的只是西伯利亞的寒流。他們中途變卦了。1959年6月20日,蘇共中央正式來信提出:暫緩向中國提交核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兩年以後看形勢發展再說。
赫魯雪夫葫蘆里裝的什麼藥,已經不是秘密了。熱風吹雨的7月,飛峙長江邊上的廬山。毛澤東與周恩來等研究決定:不理他那一套(對蘇共中央來信不予答覆)。我們自己動手,從頭摸起,用8年時間搞出核子彈。
宋任窮、劉傑從廬山回到北京,馬上部署應變工作:組織核原料的簡法生產,安排擴散機分離膜的研製,抓緊核子彈的研究攻關……
1960年8月,赫魯雪夫集團終於撕破臉皮,公開毀約停援,但這時,我國原子能事業已經基本上轉入自力更生的軌道,沒有發生大的震顫,更沒有因此造成混亂和停頓。

讓核工業開花結果

60年代初期蘇聯毀約停援,自然災害,"大躍進"運動失誤一起在中國大地上肆虐。天災人禍像一雙巨子突然遏制住了中國的發展進程。核子彈的研製工作也陷入了困難的泥淖。
核子彈還要不要搞?嚴峻的形勢引發了種種歧見。
在最高決策層,有人提出了尖端武器研製放緩的意見,在經濟部門,有人認為"搞核子彈影響國民經濟發展",主張索性"下馬"算了;一些從事常規武器研製的同志又抱怨常規裝備投入太少,"尖端擠了常規"。
疑問,憂慮,抱怨……
性格豪爽的陳毅元帥對核子彈在國際政治鬥爭中的分量有著深切的體會,他一聽說有人想打退堂鼓就火冒三丈,氣憤地說:"脫了褲子當了也要把核子彈搞出來!"他還對核武器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說:"我這個外交部長的腰桿現在還不太硬。你們把核子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桿就硬了"。
陳老總的這些名言,傳遍了核工業戰線的山山水水,像一團火在十萬大軍的胸膛里燃燒、溫暖,鼓舞他們去戰勝飢餓、嚴寒,攻關奪隘,要把"爭氣彈"搞出來。
l961年春天的日子真難熬呵,堂堂共和國總理的餐桌上也一樣缺肉少油水。但是,周恩來的眼光並沒有固於一張小小的餐桌,他從國際政治鬥爭的需要出發,提出了集中力量爭取3至5年突破國防尖端的戰略構想。7月,針對二機部提出的問題,李富春副總理經過調查研究和組織協調,以中共中央的名義起草了《關於加強原子能工業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經鄧小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央書記處審定後發出。
周恩來、鄧小平、李富春……他們肩拉手推,一心要使核工業這輛車子突出泥濘、崎嶇,送到寬闊平坦的道路上去。
毛澤東傾聽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意見。"影響論"、"擠論"之無理自不待言,問題是中國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底子那么薄,災情又那么重,暫緩的意見就沒有一點道理?但是,現在暫緩,形勢好了再上,一下一上,一晃幾年時間就過去了。而且,省出三瓜兩棗來,於國民經濟也無甚禪益。問題擺在毛澤東面前,要他處理、決策。
就在這時,一份《關於日本軍事工業的發展方針和情況》的報告送到了毛澤東的辦公桌上。這是聶榮臻根據有關部門蒐集整理的材料撰寫的。毛澤東審閱後,迅即讓秘書給聶榮臻打電話傳達他的批示"中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比日本差得很遠,我們應當採取什麼方針,值得好好研究一下,你們先研究,8月份我將親自找你們談一次。"
這時是1961年7月,聶榮臻正在北戴河出席國防工業會議,聶榮臻召集出席會議的有關人員分析研究了我國尖端技術的基本狀況,認為:在核子彈研製方面,二機部集中一批科學家已經摸索了一段時間,找到了一些關鍵性的技術問題,有的已經突破,有的正在攻關,已經探明的鈾礦儲量,完全可以滿足初期發展的需要;從選礦到核子彈裝配的一系列工廠,大部分設備已經具備,短缺的重要設備,也已在國內安排試製……

總動員令的簽發

"力爭在1964年爆炸第一顆核子彈"。毛澤東在審閱總參謀長羅瑞卿3天前寫的一個報告時,目光停留在這一行字上,不禁思緒萬千。
什麼時候爆炸核子彈,這是全國人民也是毛澤東十分關心的問題。1957年三機部(後改二機部)提出可能在1962年爆炸。那個時候核工業建設尚處在勘查選擇廠址階段,雖說八字還沒有一撇,但由於蘇聯答應提供援助,作這種希望也不是一點根據沒有。蘇聯毀約停援後,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研製困難重重,二機部把爆炸時間推遲到1964年,有這么一個構想,便於規劃工作,有個奔頭,其實大家心裡並沒有多少底。而康生卻在這時候橫插進來,表演了一段小插曲。
1960年初,周恩來召集一些部長在廣州學習政治經濟學。學習結束時,毛澤東約見了幾位參加學習的部長,其中有二機部部長宋任窮,"理論家"康生也去了。
"老宋,什麼時候爆炸核子彈呀?"康生見宋任窮就問。
"原來想在1962年,現在蘇聯拒絕給核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爆炸時間可能要推遲到1964年。"
"1964年爆炸遲了,還是1962年好。"康生接著還講了許多冠冕堂皇的話。
宋任窮對康生的話感到很惱火。你康生不管這方面的工作,不了解也不懂,就這么信口胡說。平時說說也罷,偏偏當著毛主席說。要是毛主席點頭了,實際做不到怎么辦!所以,宋任窮一再聲辯,1962年是根本不可能的。
對核子彈爆炸的時間問題,毛澤東是有考慮的。1958年6月,他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講話說:"搞一點核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次年7月,在得知蘇聯食言拒絕援助後,毛澤東和周恩來等商定把第一顆核子彈爆炸的時間推遲到1967年。毛澤東在核子彈問題上頭腦是冷靜的。此刻,他見康生還在那兒喋喋不休,就說:"康生,你去當二機部的部長吧。"
康生一聽勢頭不對,啞口無言了。
宋任窮這才放下心來。他嘴沒說,心裡說:"你康生明知辦不到硬說辦得到,不懷好意。"
現在,二機部明確提出了"力爭在1964年爆炸第一顆核子彈"的目標(經羅瑞卿轉述),並且詳細分析了實現這個目標的依據。毛澤東看著看著,不由得頻頻點頭,欣然投筆批示:"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時間是1962年11月3日。
毛澤東的批示,無異於一聲總動員令。14天后,中共中央正式成立以周恩來為主任,有國務院7位副總理和7位部長組成的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中央專委組織調動全國各有關部門和地區的力量,協同二機部在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研製領域裡發起了總攻勢,出現了一個高屋建瓴,勢如破竹,節節勝利的局面:
1963年3月,由鄧稼先、周光召等簽署的核子彈理論設計宣告完成;
1964年1月14日蘭州鈾濃縮廠獲得武器級高濃縮鈾;
6月6日,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1:1模型全球聚合爆轟試驗達到預期目的;
8月19日,3個核試驗裝置在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裝配完畢,隨後用專列陸續運到試驗現場;
8月23日至9月1日,試驗現場成功地進行了單元演習和綜合演習。
至此,首次核試驗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就等著最高決策層一聲令下了。

晚響不如早響

1964年9月,太平洋兩岸兩個大國的最高決策層都緊張、忙碌起來。9月15日,華盛頓。一貫敵視中國的國務卿臘斯克,國防部長、確保摧毀、限制損害、靈活反應核戰略的制定人麥克納馬拉等人舉行午餐會,商討美、蘇聯合對中國核設施採取行動的可能性問題。會後,經詹森總統批准,臘斯克會見了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就聯合行動一事進行了極其秘密的會談。
臘斯克等舉行午餐會的第二天--9月16日下午。北京中南海西華廳。周恩來主持召開第九次中央專委會,研究首次核試驗問題。17日上午會議繼續舉行一直持續到當天下午。會後,周恩來在菊香書屋向毛澤東、劉少奇作了匯報。
第九次專委會就首次核試驗的時機選擇問題議出了兩個方案:第一方案,現在就試;第二方案,推遲試驗。
第一方案,從技術方面看,通過實彈試驗可以取得直接數據,以便對核子彈的設計作出判斷。從政治方面看,可以儘早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當然,這要冒一定的風險,美蘇兩國可能藉口我核試驗沾污大氣層,違反三國條約,而襲擊我國的核基地。
第二方案,出於避免大的風險的考慮,推遲到明年或更晚試驗。並且,試驗可以採用空爆等較先進的方式進行,如待到新的核基地接續起來後再試,即使遭到襲擊也不怕,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儲備,而且新基地較易保衛。周總理同與會者大多數傾向於第二方案。
劉少奇對這個問題早有考慮。在此之前,他在同有關部門負責人談話時曾講過核試驗最好早些進行的話。聽了周恩來的匯報,他當即表示同意第二方案。
毛澤東呢?還得由他來最後決策。
所謂三國條約,是指1963年7月25日,美、英、蘇三國在莫斯科簽訂的《關於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試驗的條約》。這是核大國玩弄的一個騙局,目的在阻撓中國、法國掌握核武器,以鞏固他們的核壟斷地位。對此毛澤東心裡當然清楚,他後來還填詞嘲諷:"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
至予美國要襲擊中國的核設施,毛澤東早有耳聞。去年,同白宮、五角大樓關係密切的艾爾索普寫文章鼓吹對中國"實行核絕育"。侵略者的威脅,他的耳朵早灌滿了。他歷來的對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澤東沉思片刻後,神情嚴肅地說:"核子彈是嚇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嚇人的,就早響。"
毛澤東從戰略高度回答了中國首次核試驗的時機選擇問題。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試驗成功,核大國企圖絞殺它的圖謀破產了!
1964年10月16日17時左右。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廳。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3000餘名演職人員,併合影留念。
大廳里,萬歲的呼喊翻江倒海。這使毛澤東的喜悅之情更加高漲。根據他的指示,核試驗訊息的對外公布時間已由原定的18時推遲到23時,而試驗結果的文字報告要19時以後才能報來,但他等不及了,他很想讓眼前這些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早點分享勝利的歡樂。坐下來準備照相的時候,他問周恩來:"唉,要不要把那個好訊息告訴他們呀?"
善於領會毛澤東意圖的周恩來,笑了笑說"告訴他們,一個個都要高興得蹦起來!"照完相,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掌聲、歡呼聲中揮手離去後,接見主持人大聲宣布:"請大家原地休息,隊伍不要亂,待會兒周總理要向大家宣布好訊息!"20分鐘後,周恩來再次走進宴會廳,揮動雙臂示意大家安靜,然後激動地說:"告訴大家兩個好訊息:第一個,赫魯雪夫下台了;第二個,我們的第一顆核子彈爆炸試驗成功了!"整個大廳頓時沸騰起來。
周恩來風趣地告誡大家:"同志們,你們小心,別把地板蹦塌了!"
歷史竟是如此巧合。當初,赫魯雪夫毀約停援,還誣衊中國人"喝大鍋清水湯","幾個人穿一條褲子","核子彈20年也搞不出來"。現在,蘇聯撤走專家僅僅4年,中國人就把核子彈搞出來了,給了赫魯雪夫一記響亮的耳光。而恰恰在這個時候,赫魯雪夫被趕下了台。
後來,毛澤東在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這樣說:"飛彈、核子彈有很大成績,這是赫魯雪夫幫忙的結果,撤走專家逼著我們走自己的路,要給他一噸重的勳章!(張紀夫 譚德峰)

兩彈基地的選址理由

1958年國中國已開始籌建第一個核武器研究院,知道的人提及它時只是使用其代號:九院。後來選址青海金銀灘成立了西北核武器研究設計院,九院的總部也設到了金銀灘,因保密需要,對外稱“221廠”。221廠的廠區處於金銀灘草原的中心地帶,占地約570平方公里,但保密的區域遍及整個草原。
其時,李覺擔任了廠長,他的主要副手有三位:吳際霖、郭英會和朱光亞。

最後抉擇三個因素

其一,從大環境看,青海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非常合適。她遠離北京,對內地許多人而言好像邊疆一樣遙遠而又陌生;她又遠離任何一條中外邊界,對於我們所有的鄰國而言,也是遙遠而陌生的。
其二,從小環境看,金銀灘草原非常符合美國的核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制定的核武器研製基地選址原則:外人難以進入,但是內部通信必須自由,可以進行嚴密的控制以防泄密;可以犧牲舒適環境以確保隔絕。1958年時,金銀灘上僅有1700多戶、近9000名牧民和27萬頭牲畜需要外遷。同時它距離西寧只有100多公里,物資供應較為便利。
其三,蘇聯專家對此也無異議。 唐信青講起了當時221廠的保密制度。他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1964年10月16日,當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的訊息傳到青海湖畔金銀灘草原時,他的一個同事,一個投身核子彈研製工作並於此堅守多年的人竟然問:威力這么大的武器,是在哪裡製造的? 這個嚴格的保密制度直至1987年221廠宣布退役才告解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