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醯胺(二丙基乙醯胺)

丙戊醯胺

二丙基乙醯胺一般指本詞條

丙戊醯胺(Valpromide),動物實驗研究證明本品抗戊四氮驚厥作用為丙戊酸鈉的2倍。臨床試用於多種類型癲癇均有較好的療效。本品為一種抗癲癇譜廣、作用強、見效快二毒性較低的新型抗癲癇藥。其作用機制尚未闡明,可能是通過不同程度的抑制腦內γ-氨基丁酸(GABA)降解酶系,從而使腦內GABA濃度升高,同時增加谷氨酸脫氫酶的活性,使腦內GABA合成增多。另一方面,阻止軸突及膠質細胞對GABA的再攝取,也可增加突觸間隙內的GABA濃度。增加由GABA實現的突觸後抑制。研究表明可阻止癲癇病灶異常放電擴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丙戊醯胺
  • 外文名: Valpromide  
  • 別名:丙纈草醯胺,二丙基乙醯胺
  • 用法:口服,每日0.6~1.2g
  • 分子式:C8H17NO 
  • 密度:0.885 g/m 
  • 閃點:119.9 ℃ 
  • 熔點:123 至 125 ℃ 
適應證,臨床套用,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用藥禁忌,

適應證

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癲癇。也適用於癲癇強直陣攣發作、失神發作嬰兒痙攣症等。

臨床套用

1.口服
開始100毫克/次,2次/日,逐漸增至200~400毫克/次,2~3次/日。兒童每日15~30mg/kg。
2.肛門給藥
栓劑,2歲以下兒童,每次100mg,每日2次;2~7歲兒童,每次200mg,每日2次;7~15歲兒童,每次400mg,每日2次;16歲以上及成人,每次600mg,每日2次。

不良反應

少數人服藥後有食欲不振、噁心、頭暈、頭痛、乏力及皮疹,大多於一周后自行消失。長期服用偶見胰腺炎及急性肝壞死。可使血小板減少引起紫癜、出血和出血時間延長,應定期檢查血象。

注意事項

有嗜睡、手抖、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出現意識障礙、肝功能異常、胰腺炎等嚴重副反應時,應停藥。停藥時應逐漸減量以防再次出現發作;取代其他抗驚厥藥物時,丙戊醯胺應逐漸增加用量,而被取代藥應逐漸減少用量。長期用藥不宜突然停藥。肛門給藥時,用藥前需排空大便。

用藥禁忌

孕婦禁用。有肝病或明顯肝功能損害者禁用。有血液病、肝病史、腎功能損害、器質性腦病者慎用。
說明:上述內容僅作為介紹,藥物使用必須經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