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遭遇傾向論

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前後不同時期里事故發生次數的相關係數與作業條件有關。羅奇(Roche)曾調查發現,工廠規模不同,生產作業條件也不同,大工廠的場合相關係數大約在0.6左右,小工廠則或高或低,表現出勞動條件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事故遭遇傾向論
  • 提出:事故遭遇傾向論
  • 歷時:6
  • 範圍:0.62
理論來源,理論特徵,

理論來源

高勃(P.W.Gobb)考察了6年和12年間兩個時期事故頻發傾向的穩定性,結果發現前後兩段時間內事故發生次數的相關係數與職業有關,變化在-0.08到0.72的範圍之內。當從事規則的、重複性作業時,事故頻發傾向較為明顯。?

理論特徵

事故遭遇傾向論是闡述企業工人中某些人員在某些生產作業條件下存在著容易發生事故的傾向的一種理論。明茲和布盧姆建議用事故遭遇傾向理論取代事故頻發傾向理論的概念,認為事故的發生不僅與個人因素有關,而且與生產條件有關,根據這一見解,克爾調查了53個電子工廠中40項個人因素及生產作業條件因素與事故發生頻度和傷害嚴重度之間的關係,發現影響事故發生頻度的主要因素有搬運距離短、噪聲嚴重、臨時工多、工人自覺性差等;與事故後果嚴重度有關的主要因素是工人的“男子漢”作風,其次是缺乏自覺性、缺乏指導、老年職工多、不連續出勤等,證明事故發生情況與生產作業條件有著密切關係。?
一些研究表明,事故的發生與工人的年齡有關。青年人和老年人容易發生事故。此外,與工人的工作經驗、熟練程度有關。米勤等人的研究表明,對於一些危險性高的職業,工人要有一個適應期間,在此期間內新工人容易發生事故。內田和大內田對東京都出租汽車司機的年平均事故件數進行了統計,發現平均事故數與參加工作後的一年內的事故數無關,而與進入公司後工作時間長短有關。司機們在剛參加工作的頭三個月里事故數相當於每年五次,之後的三年里事故數急劇減少,在第五年里則穩定在每年一次左右,這符合經過練習而減少失誤的心理學規律,表明熟練可以大大減少事故。?
自格林伍德的研究起,迄今有無數的研究者對事故頻發傾向理論的科學性問題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探討,關於事故頻發傾向者存在與否的問題一直有爭議。實際上,事故遭遇傾向就是事故頻發傾向理論的修正。?
許多研究結果證明,事故頻發傾向者並不存在:?
(1)當每個人發生事故的機率相等且機率極小時,一定時期內發生事故次數服從泊松分布。根據泊松分布,大部分工人發生事故,少數工人只出一次,只有極少數工人發生兩次以上事故。大量的事故統計資料是服從泊松分布的。例如,摩爾(D.L.Morth)等人研究了海上石油鑽井工人連續兩年時間內傷害事故情況,得到了受傷次數多的工人數沒有超出泊松分布範圍的結論。?
(2)許多研究結果表明,某一段時間裡發生事故次數多的人,在以後的時間裡往往發生事故次數不再多了,並非永遠是事故頻發傾向者。通過數十年的實驗及臨床研究,很難找出事故頻發者的穩定的個人特性。換言之,許多人發生事故是由於他們行為的某種瞬時特徵引起的。?
(3)根據事故頻發傾向理論,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是人員選擇(Select)。但是許多研究表明,把事故發生次數多的工人調離後,企業的事故發生率並沒有降低。例如,韋勒(Waller)對司機的調查,伯納基(Bernacki)對鐵路調車員的調查,都證實了調離或解僱發生事故多的工人,並沒有減少傷亡事故發生率。?
對於我國的廣大安全專業人員來說,事故頻發傾向的概念可能十分陌生。然而,企業職工隊伍中存在少數容易發生事故的人這一現象並不罕見。例如,某鋼鐵公司把容易出事故的人稱作“危險人物”,把這些“危險人物”調離原工作崗位後,企業的傷亡事故明顯減少;某運輸公司把出事故多的司機定為“危險人物”,規定這些司機不能擔任長途運輸任務,也取得了較好的預防事故效果。?
其實,工業生產中的許多操作對操作者的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或者說,人員有一定的職業適合性。當人員的素質不符合生產操作要求時,人在生產操作中就會發生失誤或不安全行為,從而導致事故發生。危險性較高的、重要的操作,特別要求人的素質較高。例如,特種作業的場合,操作者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嚴格的考核,獲得特種作業資格後才能從事。因此,儘管事故頻發傾向論把工業事故的原因歸因於少數事故頻發傾向者的觀點是錯誤的,然而從職業適合性的角度來看,關於事故頻發傾向的認識也有一定可取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