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撒式發酵床

乾撒式發酵床養豬技術是一種生態環保養豬模式,其關鍵是把目前通行的豬圈水泥地面,改換成具有發酵功能的地面。

利用發酵床的發酵功能將動物的糞便降解成有機物質,達到去除環境污染的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乾撒式發酵床
  • 優勢:操作快
  • 圈舍建造:哺乳母豬圈1.8米×(3.0-3.5米)
  • 運行維護:通風、糞尿與墊料混合填埋
簡介,優勢,圈舍建造,發酵床鋪設,運行維護,

簡介

這種地面由添加了專用發酵菌劑的墊料鋪成。發酵的意思就是在墊料幫助下,發酵菌以豬糞尿為主要營養生長繁殖、分解糞尿的過程。
發酵床養豬技術有四大優勢:無糞尿排放,無污染;滿足豬的生活條件和原有習性,從根本上提升豬的健康活力,減少疾病,肉豬生長快,種豬生產成績提高;省飼料、省水、省工、省藥;提升豬肉品質。
根據開始進豬時墊料的含水量不同和是否提前發酵,發酵床技術有濕發酵和乾撒式兩種。
濕發酵是將墊料原料與菌劑攪拌均勻,加適量水,提前發酵一定時間,再鋪進豬圈養豬的方法。目前使用的發酵床多數屬於這種。
乾撒式發酵床是將乾墊料原料與菌劑摻和均勻後不加水分、也不提前發酵,直接鋪進豬圈,當即可以進豬飼養的方法。
本文專門介紹乾撒式發酵床養豬技術。

優勢

乾撒式發酵床與濕發酵式發酵床相比有多方面的進步。
1、操作快。不提前發酵墊料,發酵菌劑只撒在墊料中,飼料和飲水中不再添加,節省人工和時間。
2、墊料薄。只要50到60厘米厚,造價低。
3、省輔料。不需添加活性劑、營養劑,以及食鹽、泥土等。
4、休眠好。發酵床鋪成後,閒置一段時間再餵豬也可以,這時菌種處於休眠狀態。
5、墊料乾。水分蒸發的負擔小,水分含量不易超標。
6、養豬多。乾墊料不易傳熱,有利於發酵層的保溫,所以發酵效率高,單位面積可比濕發酵模式多養豬三分之一。同時圈舍內不用建造大面積水泥台,也增加了發酵床面積和養豬數量。
7、豬舒爽。墊料較乾,豬躺臥時感覺舒爽,在熱天阻隔發酵層的熱量向豬身上傳導,豬在夏天感覺不太熱。
8、壽命長。發酵床發酵功能不易老化,可連續使用多年。
發酵效果好,豬吃的發酵墊料多,墊料不斷補充,這樣就避免墊料中的鹽類等殘留物質積累過多。墊料中不加食鹽,不增加發酵床運行後期的鹽分負擔,有利於長期使用。避免了提前發酵過程中的物質能量消耗,使墊料最大限度發揮發酵作用。
9、好維護。墊料中水分少,不容易板結,減少了翻動的頻率。墊料水分少,墊料輕,厚度薄,中下層乾燥鬆散,所以每次的翻動也比較輕快。不用水泥台,免去了清理水泥台上糞便的勞動,還不易生蠅蛆。
10、原料廣。對墊料原料種類要求不嚴,除了鋸末和稻殼外,還有很多種原料可替代使用。
乾撒式發酵床養豬技術包括圈舍建造、墊料鋪設、發酵床日常維護、豬群管理和疾病控制五個方面。

圈舍建造

豬舍一般選擇東西走向,門窗儘可能大,加開天窗和地窗(即牆根的通風孔)。天窗要安裝在屋頂最高處,每兩間開一個。地窗每個大小約25×25平方厘米,下沿高度在圈舍地坪上方15厘米左右。過高影響地面濕熱氣體的上升,過低可能會在雨季進入舍內雨水。
除特別寒冷的地區外,豬舍前後牆特別是南牆,上半部分可建成立柱式。同時安裝捲簾。
在圈舍的平面設計方面,儘量加大發酵床面積,減少水泥地面。原則上除了必要的走道、料槽下面和飲水器下面的引流台以外不留水泥地面。
容納發酵床墊料的空間叫發酵池。發酵池儘可能大。原則上在一個豬舍內用一整體貫通的發酵池,這樣不但發酵效率高,而且建設成本低。
料槽擺放在臨路一側的圈邊,一般在北邊。
生長豬圈飲水器與料槽處於相對的兩邊。飲水器下面建一40×40平方厘米大小的引水台。引水台與圈舍牆壁結合處鑿一引流孔,把飲水器漏下的水引流到圈舍外。種公豬和母豬的飲水器可安在料槽前上方。
發酵池的深度,等於墊料的厚度。乾撒式發酵床發酵池深度50-60厘米。發酵池的四壁要做成較陡的斜坡,並用水泥砌好,池角最好砌成弧形,不用直角。
發酵池底保留土地面,略加平整、儘可能晾乾。發酵池底面保留土地面的好處,一是土壤能給發酵功能菌提供部分營養物質,二是在發酵床中多餘的糞水可及時滲透到土壤中,起到部分消除和緩衝糞尿負荷的作用,三是土層的透氣性好,有利於發酵的氧氣供應。另外,土壤地面還可以起到保溫作用。
肉豬圈最好建成正方形,30-40平方米為宜。小豬階段單圈還可再大些。
哺乳母豬圈1.8米×(3.0-3.5米)。
豬圈圍欄最好用鋼筋、鋼管、水泥欄桿或粗鐵絲網做成,這樣不但便於通風,而且不占空間,同時還不影響發酵床整體的連通,增加豬群之間的交流。
圍欄的下沿要深入墊料表面以下10-15厘米,以防止豬從欄下空隙進入其他圈。圍欄最好容易拆解,以便調整豬群和豬出欄後的墊料翻動。
原來的水泥地面圈舍改建發酵床時最好拆掉水泥地面。但也可以直接在水泥地面上鋪墊料。只要豬的飼養密度不高,幾乎不影響使用效果。

發酵床鋪設

鋪發酵床之前要準備墊料原料。
墊料原料要求碳氮比高、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疏鬆多孔透氣、吸水吸附性能好、粗細適中、無毒無害、無明顯雜質等。所謂碳氮比就是墊料中碳元素和氮元素含量之間的比值。
鋸末是最好的發酵床墊料,因為鋸末的碳氮比高,耐發酵。同時鋸末疏鬆多孔,透氣性和保水性也都比較好。由於木材和加工方法不同,鋸末的種類、濕度和品質差異較大,要注意把握。
不要用有毒的鋸末,如楝木等,以防中毒。
用松木等含油脂較多的鋸末應先晾曬幾天,以免豬發生皮膚和呼吸道過敏以及消化道應激反應。
撿出鋸末中的塑膠類異物,以防造成消化道阻塞。乾撒式發酵床技術要求鋸末必須乾燥,濕度大時要提前晾曬。
木材加工生成的刨花也可使用,最下層可全部用。
稻殼也是很好的墊料原料,透氣性能比鋸末好,但吸附性能和使用效果稍次於鋸末。稻殼可單獨使用,也可與鋸末等原料混合使用。
花生殼可不經粉碎鋪到最下層,厚度不宜超過15厘米。也可粉碎到比稻殼稍粗的粒度,與鋸末或稻殼混合使用。
玉米桿可以鍘短或整株鋪到最下層,厚度10厘米左右。也可鍘短到3厘米左右按四分之一以下比例與鋸末或稻殼混合使用。
小麥秸或稻草可以鍘短或不加工直接鋪到最下層,厚度不超過20厘米。也可鍘短到2厘米左右,與鋸末或稻殼混合使用,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
玉米桿、麥秸和稻草不宜單獨用,也不宜粉碎後用。
玉米芯可以粉碎到與黃豆大小的粒度單獨使用,或與鋸末、稻殼混合使用,比例不限,也可以經碾壓後鋪到最下層。
每噸乾鋸末能鋪設50厘米厚的發酵床10平方米左右。
鋪乾撒式發酵床的步驟有三步。
第一步,稀釋菌劑。按商品說明計算好菌劑用量,按要求比例(一般是5-10倍)與米糠或玉米粉、麩皮混合稀釋。稀釋後的菌劑分成五等份。
第二步,播撒菌種。可將墊料均勻分五層鋪填,每鋪一層墊料直接撒一層菌種,每層用菌種總量的五分之一。也可將墊料原料與菌劑混勻後再鋪。一定不要加水。
墊料厚度達到約60-70厘米。剛鋪設的墊料比較虛,進豬飼養幾天后會由於豬的踩踏和發酵熱的作用使墊料基本壓實,厚度會下降20-30%。
如果鋸末中有少部分較濕,可以挑出來鋪在最上層,不影響使用效果。
第三步,進豬飼養。墊料鋪設完畢當即就能進豬飼養。

運行維護

運行良好的發酵床有幾個特徵。首先是發酵溫度,發酵層內部溫度40-60℃,手感覺溫熱甚至燙手。其次是墊料狀態,墊料含水量在20-50%之間,墊料表面無明顯糞尿堆積、無蠅蛆孳生、不板結。再者是空氣品質,豬舍內無臭味,無明顯氨氣,感覺不悶。屋頂和牆壁上無水滴凝結。
做好日常維護是保障發酵床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發酵床運行維護包括通風、糞尿與墊料混合填埋以及墊料的翻動三個方面。
通風的方法有三種。一是靠門窗水平通風,二是用機械通風,這兩點和水泥圈舍相同。第三種通風方法是發酵床圈舍特彆強調的,就是利用天窗和地窗形成的循環氣流通風。
在寒冷和溫暖季節,不考慮圈舍降溫的情況下,單獨使用天窗和地窗基本能滿足排放圈舍內廢氣的目的。這時最好要關閉門窗,以保證天窗和地窗氣流的順暢循環,而且減少圈舍內的溫熱散失。
大豬階段外界氣溫在15℃以上,或者保育階段外界氣溫在20℃時,可以完全開啟捲簾。溫度稍低時根據情況適度開啟捲簾,同時結合天窗和地窗靈活掌握通風。
炎熱季節,不但要排放廢氣,更要降溫。由於發酵產生熱量,發酵床豬舍的降溫負荷比水泥圈舍更大。這時要開啟機械通風和降溫設備。
發酵床圈舍使用冷風機通風降溫,效果較好。冷風機本質上是密閉的濕簾,但比濕簾有明顯優勢。一是冷風機是正壓吹風,運行時需完全開啟門窗,通風效果好,不明顯增濕。正好符合發酵床圈舍開放式通風降溫的需要。
糞尿與墊料的混合與填埋。豬有在一個地方集中排糞尿的習性,必須將集中的糞尿與墊料混合填埋。目的是讓糞尿進入墊料中間部位的發酵層,創造良好的發酵條件。
如果糞尿長時間在一處集中,就會造成局部發酵環境的破壞,不但糞尿不能及時發酵降解,而且使這一區域發酵功能喪失。
定期不定期對墊料進行適當的翻倒,以增加墊料內部的透氣性,防止板結後透氣不順暢,造成厭氧發酵,無法將豬糞尿降解掉。
小豬階段糞尿量小,性情也特別歡快,喜歡跑動玩耍,運動量大,對墊料的拱掘頻繁。糞尿的積累較少,墊料水分小,豬身體對墊料的壓迫較輕,墊料大多處於鬆散狀態。同時墊料發酵產生的廢氣和水汽量也不太大。所以這個階段的維護強度不大。
隨著豬生長,糞尿量逐漸增大,性情逐漸趨向安穩,運動減少,對墊料的拱掘減少,而身體對墊料的壓迫增強,糞尿和墊料中的水分增多,發酵產生的廢氣和水汽也明顯增多,墊料容易板結。糞尿的分散和墊料的翻動任務越來越大,這時通風的強度也相應地需要提高。
豬出欄後要徹底翻倒墊料,並在老墊料上補充新墊料,達到原有厚度。如果原有墊料中水分和糞尿不過多,新墊料沒有必要與老墊料摻和。否則要用部分新墊料摻入老墊料中,提高發酵速度。新墊料中需添加菌種。發酵約一周后再進下批豬飼養。
大豬出欄後最好接著養小豬。一方面,養過大豬的發酵床的溫度高,利於小豬生長,而且小豬糞尿少,這時正好把大豬留下的糞尿分解完。
防止糞尿以外的水分,包括水管和飲水器漏水、雨水和地下水進入墊料。要使用優質飲水器,最好用乳頭式或碗式飲水器,儘量不用鴨舌式飲水器。定期檢查和更換飲水器彈簧。雨季要特別注意豬場內的排水通暢。
飼養密度:
單位面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效果就會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豬的糞尿。飼養密度因發酵床的情況和季節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以每頭豬占地1 .2一1.5平方米為宜。小豬可適當增加飼養密度。夏季飼養密度可為1.2米/頭、冬季1.5米/頭為宜。進入豬舍的豬大小應較為均衡且健康,生病的豬要單獨隔離,不要進入豬舍,待病癒後再進入。應經常檢查豬群生長情況,大小、強弱差異較大時須重新分群。分群原則:夜分晝不分。從斷乳仔豬(約7千克)到長成大豬,隨著豬體重增大,糞尿泄量不斷增加戶,飼養密度應作相應調整。密度太高,墊料表面會非常潮濕,可能會產生氨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