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地黃散(《備急千金要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乾地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一。主治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

基本介紹

  • 名稱:乾地黃散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 組成:生乾地黃、蓯蓉、白朮、巴戟天、麥門冬、茯苓、甘草、牛膝、五味子、杜仲、車前子、乾薑
  • 主治: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附方,

組成

生乾地黃五斤,蓯蓉、白朮、巴戟天、麥門冬、茯苓、甘草、牛膝、五味子、杜仲各八兩,車前子、乾薑各五兩。

用法用量

上藥治下篩。每服方寸匕,食後酒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

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

方義

《千金方衍義》:此以腎氣不能流布中外而腰痛身重,陰痿陽絕,故用地黃、牛膝、五味滋陰,蓯蓉、巴戟、杜仲助陽,乾薑、白朮、甘草固本,麥冬、茯苓、車前治標,滋培氣化以資通調之力。

附方

名稱:乾地黃散
組成:熟乾地黃一兩,茜根三分,白芍藥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柏葉三分,白茯苓三分,當歸半兩,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鹿角膠—分(搗碎,炒令黃燥),羚羊角屑半兩,子芩半兩,貝母半兩(煨微黃)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久咳嗽,唾膿血,四肢瘦弱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名稱:乾地黃散
組成:熟乾地黃一兩,白茯苓三分,川芎一兩,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桂心三分,紫菀三分(去苗土),人參一兩(去蘆頭),大麻仁一兩
用法:上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加大棗二枚,大麥一匙,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肺傷咳嗽唾膿血,腹中有氣,不欲飲食,惡風目暗,足脛癀寒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名稱:乾地黃散
組成:熟乾地黃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桑耳三分(微炒),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連一分(去須),木通三分(銼),黃芪三分(銼),檳榔三分,茯神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主治:耳中蟬鳴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名稱:乾地黃散
組成:乾地黃,當歸,羌活,苦參各二分
用法:上藥治下篩。每服方寸匕,酒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折骨斷筋疼痛
出處: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名稱:乾地黃散
組成:赤雄雞腸兩具,雞(月比)胵兩具,乾地黃三分,桑螵蛸,牡蠣,龍骨,黃連各四分,白石脂五分,蓯蓉六分,赤石脂五分
用法:上藥治下篩,納雞腸及肶胵中縫塞,蒸之令熟,曬乾,合搗為散。以酒和方寸匕,日三服
主治:膀胱寒,小便數,漏精稠厚如米白泔
出處:方出《千金》卷二十,名見《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