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間葉組織肉瘤

乳腺間葉組織肉瘤是指乳腺間葉組織(包括纖維組織、脂肪組織、血管和淋巴管、肌肉或神經組織等)發生的惡性腫瘤。發病年齡為14~60歲,平均41.3歲。與其他軟組織發生的間葉組織肉瘤相似,按其來源分為纖維肉瘤、血管肉瘤、脂肪肉瘤、橫紋肌肉瘤、骨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都甚少見,約占乳腺所有惡性腫瘤的1%。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乳腺外科
  • 常見病因: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長期慢性淋巴水腫、電離輻射、等因素有關。
  • 常見症狀:無痛性乳房腫塊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病因尚未明確,認為與長期慢性淋巴水腫、電離輻射、化學接觸、外傷及慢性感染等因素有關。

臨床表現

常為乳房單發無痛性腫塊,偶見多發。瘤體較大,多位於全乳房或中央乳頭部,次為外上方,腫塊呈圓形、橢圓形、結節分葉狀或破潰呈菜花狀。質多硬韌,少數有彈性感,邊界清楚,與周圍常無粘連,易推動。少數因腫塊巨大,皮膚緊張、發亮及潮紅,可見靜脈怒張,偶見皮膚粘連或呈“橘皮樣”外觀,少數有壓痛。偶見乳頭回縮或乳頭溢液,部分病例患側腋淋巴結腫大,質韌軟,可推動。

檢查

1.X線檢查
(1)圓形及橢圓形、不規則高密度腫塊,密度不均勻,內無鈣化。
(2)病灶周圍腺體組織受壓移位,腋窩前引流血管增粗。
2.超聲檢查
(1)高回聲或低回聲區,內回聲均勻或不均勻。
(2)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晰,腫塊邊緣與正常組織逐漸移行。
(3)內見血流信號或無明顯血流信號。
3.磁共振成像檢查
平掃T2WI呈高信號,邊緣不清晰。
4.組織病理學檢查
(1)大體形態:通常為圓形、結節狀,質硬韌,少數較軟、具囊性或彈性感,邊界清楚,常有假包膜。切面濕潤,時有黏液光澤,呈灰白色如肉樣,或呈淡黃灰色或淡紅色,時見局部出血、壞死、透明區或黏液變性區,但無分葉狀結構。
(2)顯微鏡下形態:鏡下所見腫瘤由梭形纖維母細胞組成,並含有膠原及網狀纖維。高分化的纖維母細胞細長,核長而兩頭尖,細胞形態比較一致,細胞呈囊狀交織排列,間質內膠原纖維多,核分裂象較少。低分化的纖維母細胞肥胖,核比較粗短或有異形,核分裂象多,間質少。

診斷

乳腺間葉組織肉瘤生長頗快,瘤體巨大、局限、呈分葉狀,質硬韌,活動,皮膚通常無粘連或“橘皮樣”變,無衛星結節,乳頭無回縮,腋淋巴結極少見轉移。

治療

1.手術治療
多數主張做包括胸大肌筋膜在內的全乳切除術,如腫瘤組織已侵及胸大肌筋膜,則應將胸大肌一併切除。由於乳腺肉瘤多為血行轉移,而很少發生淋巴轉移,故一般不主張行乳腺根治切除術。如已有腋淋巴結轉移,亦可行根治術。
2.放療
手術後行放療可取得一定療效。
3.化療
本病化療效果不甚理想,可考慮單獨或聯合套用環磷醯胺、放線菌素 D(更生黴素)、長春新鹼、氟尿嘧啶、絲裂黴素C(自力黴素)、氨甲蝶呤、三嗪咪唑胺、阿黴素等藥物。

預後

乳腺間葉組織肉瘤的細胞分化程度、瘤體大小和手術方式對預後有一定影響。瘤細胞分化不良、腫瘤有浸潤以及瘤體巨大者,預後多較差。早期瘤體小,行乳腺完整切除者預後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