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

女性乳腺有15~20個乳腺導管,開口於乳頭。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指發生在導管上皮的良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癌。根據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乳腺腫瘤分類,將導管內乳頭狀瘤分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頭狀瘤多發生在乳管壺腹以下大約1.5cm的1、2級乳管(壺腹是指乳管接近乳頭膨大成囊狀的部位),又稱大導管內乳頭狀瘤,位於乳腺中央區乳暈下方,一般認為其不增加乳腺癌的風險。外周型乳頭狀瘤是指終末導管-小葉系統發生的多發性導管內乳頭狀瘤,曾使用過“乳頭狀瘤病”的名稱,位於乳腺的周圍象限,一般認為是癌前期病變,癌變率為5%~12%。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多見於產後婦女,以40~50歲者居多,是臨床上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乳腺中心
  • 多發群體:40~50歲產後婦女
  • 常見發病部位:乳房
  • 常見症狀:乳頭溢液,乳腺腫塊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多數學者認為主要與雌激素水平增高或相對增高有關。由於雌激素的過度刺激,引起乳管擴張,上皮細胞增生,形成乳管內乳頭腫瘤。

臨床表現

乳頭出現血性、漿液血性或漿液性溢液,溢液可為持續性或間斷性。有些患者在擠壓乳腺時流出溢液,也有些患者是無意中發現自己內衣或乳罩上有溢液污跡。個別患者可出現疼痛或有炎症表現。中央型導管內乳頭狀瘤較易出現乳頭溢液,而外周型乳頭狀瘤很少出現溢液。
2.乳腺腫塊
由於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瘤體小,多數情況下臨床查體摸不到腫塊。有些中央型乳頭狀瘤可在乳暈附近摸到結節狀或條索狀腫塊,質地較軟,輕壓腫塊時可引出溢液。外周型乳頭狀瘤發生在乳腺周圍象限,若能觸及腫塊可在乳腺周邊部位。

檢查

1.乳管鏡檢查
從溢液乳管口處放入纖維乳管鏡,藉助電視螢幕可直接觀察溢液乳管的上皮及管腔內的情況,並可酌情進行活檢,極大地提高了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診斷準確性,為需要手術的患者提供腫瘤的準確定位。
2.乳腺導管造影檢查
乳腺導管造影是將造影劑注入溢液導管後攝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顯示導管突然中斷,斷端呈弧形杯口狀影像,管壁光滑完整,可見到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近側導管顯示明顯擴張。由於乳腺導管造影不能直接觀察導管上皮及導管腔內的病變,目前許多大醫院已不再使用,診斷乳管內病變通常採用乳管鏡檢查。
3.乳腺超聲檢查
對較大的導管內乳頭狀瘤彩超可見到擴張的導管和腫瘤影像。
4.脫落細胞學或針吸細胞學檢查
乳頭溢液細胞學塗片檢查是通過採集乳頭溢液,製成細胞學塗片,經顯微鏡觀察,了解病變的細胞學特徵,如能找到瘤細胞則可明確診斷,陽性率較低但可重複進行,臨床醫生應客觀分析塗片結果。對查體可摸到腫塊的病例,可進行針吸細胞學檢查。最後確診還應以石蠟切片為準(組織學診斷)。

診斷

中老年婦女乳頭經常有血性溢液,或在內衣、乳罩上發現血性溢液污跡;在乳暈處可觸及1cm以下腫塊,質軟,按壓腫塊可引出溢液。具有以上臨床表現者可考慮患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可能性。可選擇採用乳管鏡、乳管造影、彩超、乳頭溢液細胞學塗片、針吸或手術活檢等檢查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因導管內乳頭狀瘤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乳頭溢液,故應與產生乳頭溢液的乳腺疾病進行鑑別,如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乳腺導管擴張症、乳腺囊性增生症等。
1.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鑑別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歸於導管原位癌範疇,發生於乳腺導管內。導管內乳頭狀癌以血性溢液為主,多為單側單孔溢液。導管內乳頭狀癌若可觸及腫塊多位於乳暈區外,質地較硬,表面不光滑,活動度差,腫塊常大於1cm,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輔助檢查可與導管內乳頭狀瘤鑑別,明確診斷應以病理學檢查為準。
乳腺導管擴張症是一種慢性良性疾病,病程可持續數月數年之久。發病較長時間後,乳管分泌物不僅刺激導管擴張,還可溢出管外,引起管周以漿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症反應,故又名為漿細胞性乳腺炎。乳腺導管擴張症病情反覆發作者,可出現1個或多個邊界不清的腫塊,多位於乳暈區,位置與導管內乳頭狀瘤相同但腫塊較大,質地堅實,與皮膚粘連者皮膚可出現橘皮樣改變,乳頭回縮甚至乳腺變形,腋窩可觸及腫大淋巴結。乳管造影可顯示大導管明顯擴張、迂曲,失去正常的樹枝狀影像。
3.與乳腺囊性增生症鑑別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乳腺小葉、小導管及末梢導管高度擴張形成囊腫,同時伴有其他結構不良,它與單純性增生病的區別在於該病伴有不典型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症出現乳頭溢液可為單側或雙側,多為漿液性或漿液血性,純血性者較少。乳腺囊性增生症常以單側或雙側乳腺腫塊來院就診,腫塊大,有的可累及大部分乳腺,多靠近乳腺邊緣,可呈孤立的圓球形或為多發性囊性腫塊。乳腺囊性增生症常出現周期性疼痛,疼痛與月經有關,月經前加重,且囊性腫塊似有增大;月經後疼痛減輕,腫塊亦縮小。輔助檢查亦可協助與導管內乳頭狀瘤鑑別。

治療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臨床體檢能觸及腫塊者,手術切除病變導管送檢即可,待病理回報。對臨床體檢摸不到腫塊的患者術前必須對病灶定位,如術前靠乳管鏡定位可在皮膚上進行標記,必要時還可在乳管鏡檢查時置入“金屬定位線”,為術中引導手術切除病灶;二是在手術中找到溢液乳管開口放入探針或注入藍色染料(亞甲藍),術中利用探針或藍染的區域引導切除病灶送檢。靠手術中定位的患者術前應囑患者不要擠壓乳房,以免溢液排淨,導致術中難以定位。對中央型導管內乳頭狀瘤手術切除範圍合理,一般很少復發;但可在同側乳腺的其他乳管或對側乳腺再發。對周圍型導管內乳頭狀瘤,若手術切除不徹底,可導致腫瘤復,手術應切除病變所在的腺葉,術後定期複查。對病變範圍較廣、病理檢查提示伴不典型增生者,如患者年齡較大,也可考慮行乳房單純切除加即刻乳房重建手術。

預防

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病因尚不十分明確,故目前還沒有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推薦乳腺自我檢查(自查)結合定期體檢。乳腺自檢可及時發現乳頭溢液、結節等乳腺異常及時就診。乳腺自查應每月1次,最佳時間應選擇在月經過後或兩次月經中間,此時乳腺比較鬆軟,無脹痛,容易發現異常,對已停經的婦女可選擇每月固定的時間進行自查。
乳腺自我檢查方法 站立或坐於鏡前,面對鏡子仔細觀察自己兩側乳腺,包括乳腺大小、形態、輪廓、皮膚及顏色有無改變,乳頭有無抬高、回縮、溢液等。觸診時手指伸開併攏,用手指指腹側觸摸乳腺,左手查右側,右手查左側,可按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觸摸,不要遺漏乳頭、乳暈及腋窩部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