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巴寺

乳巴寺

乳巴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的乳巴湖旁邊,為藏傳佛教寺院。乳巴湖畔有大片楊樹林、古柳、濕地,景色秀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乳巴寺
  •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普松鄉
  • 別稱:白登敏朱曲德林寺
  • 簡稱:乳寺
簡介,其他,地圖信息,

簡介

乳巴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普松鄉,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乳巴寺因乳巴湖而得名,全稱為白登敏朱曲德林寺或乳寺。乳巴寺由古香扎西堅參起名。乳巴寺始建於松贊乾布時期,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歷屬寧瑪派,寺內主供佛為釋迦牟尼像,供奉著一尊強巴佛8歲等身金像,為國家一級文物。同時還供有大小不一的佛塔千餘座、一樓高古香扎西堅參、桑傑班覺的金剛靈塔、藥泥制一人高宗喀巴大師塑像、池生金剛塑像、五世達賴喇嘛塑像等文物,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乳巴寺白塔乳巴寺白塔

其他

1997年7月,普松鄉乳巴寺7名僧人集體離開該寺,塔榮鎮傑吉寺僧人則在傑吉寺門口張貼藏獨標語。
2007年7月,北京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組到尼木縣之後,中共尼木縣委書記劉穎隨即親自帶隊赴尼木縣4座重點寺廟開展專題調研,創立了“3+1”經常性教育的工作模式(即村委會、寺廟民主管理委員會、家長三方與僧尼本人“3+1”)。從1996年開展寺廟愛國主義教育起,尼木縣便嘗試將寺廟視為一個社會單位,即當作自然村看待,將僧尼作為村民看待。在此基礎上,2007年,中共尼木縣委、尼木縣人民政府全面啟動村級組織負責並參與寺廟管理工作,由村委會主任兼任寺廟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建立定點聯繫與幫扶機制,重視寺廟民主管理委員會班子建設,發動村民聯防維護寺廟治安。到2011年,尼木縣22座寺廟、拉康、日追的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或民主管理小組長均由村黨支部副書記(即村委會主任)兼任,兼任率100%。2007年起,尼木縣將寺廟納入社會公共服務與管理範圍,幫寺廟解決困難及問題,開展合作醫療、安居工程、人畜飲水工程、電力農網改造、修橋鋪路、能源沼氣、通訊工具、廣播電視覆蓋、寺廟綠化、文物保護等等。到2011年,尼木縣寺廟全部通電,通公路的19座,通水的17座,通沼氣的10座,寺廟廣播電視覆蓋率100%。在2008年拉薩3.14事件中,尼木縣無一寺廟、無一僧尼參與事件。2008年,尼木縣獲“自治區級平安縣”稱號。2009年,尼木縣被評為“全國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21世紀初,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乳巴寺僧人土登達瓦態度較為曖昧,雖經村委會、乳巴寺民主管理委員會進行勸導,但效果不彰。後來,請他父母與他談話,經父母開導,土登達瓦思想轉變,後成為乳巴寺民主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地圖信息

地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普松鄉乳巴寺乳巴湖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