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墳

九王墳

九王墳,為睿親王多爾袞之墓。坐落在今東直門外新中街附近,占地三百多畝,其中可耕地一百多畝。園寢坐北朝南,最南邊有神橋一座,下邊是月牙河。北邊八九米遠是宮門三間、柵欄門,有圍牆、子牆共兩道。

基本介紹

  • 本名:愛新覺羅·多爾袞
  • 別稱睿親王、攝政王
  • 字號: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 所處時代:中國(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後金赫圖阿拉
  • 出生時間:明萬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11月17日 )
  • 去世時間:清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
  • 主要成就:確立了清王朝在全中國的統治,奠定了二百多年清政府的基本格局。
  • 諡號:義皇帝
  • 享年:39歲
詳細介紹,人物歷史,修葺開放,

詳細介紹

九王墳在今東直門外新中街附近,占地三百多畝,其中可耕地一百多畝。園寢坐北朝南,最南邊有神橋一座,下邊是月牙河。北邊八九米遠是宮門三間、柵欄門,有圍牆、子牆共兩道。進宮門是東西朝房,碑樓兩座,內有兩塊馱龍碑。正對宮門有享殿五間。享殿後有月台,月台上有大寶頂一座,大寶頂後有小墳頭四座。寶頂北邊是半圓弧的“跨欄”牆。牆北還有大山子一座。院牆內外植有松柏樹。大山子北邊隔著道溝是劉、富、李三家照應的另一處滿族人的墳地。再北邊就是葦塘。九王墳西邊隔著道溝還有小墳地一塊,有磚寶頂一座、馱龍碑一方,東邊是乳母墳。小墳地西邊是一頃多的葦塘。西邊的磚寶頂在光緒末年被盜。東邊正墳1943年被挖,來了一百多人、十幾輛大車,忙乎了——個夏天,強迫東院趙家每天給燒開水。挖開地宮後,人們只見到一米多高白底藍花瓷罈子—個,裡邊僅僅兩節木炭而己。眾人把照應墳地的汪士全(字熙亭)揪去詢問。汪士全向他們解釋說,九王爺身後被論罪,“攝政王葬處,掘去其金銀諸具”有“九索”(查抄九次)的說法。罈子是骨灰罐,屬於“虛驚位”。他們在盛怒之下,將罈子打碎了。
辛亥革命以後,睿親王中銓將地面建築拆賣。1940年,日本人在小墳地修跑馬場,限期拆遷,金頤年先生經手將靈起走。爾後九王墳僅存紅牆根基,寶頂前只是三合土拜台了。周圍的土地按每畝九元的價格,賣給汪家等戶了。
1949年,東直門街長沈文祥(1909年生人)領導了這裡的土改工作。1954年。因建蘇聯大使館,爾後建設中國美術館、北京站,許多居民需要搬遷,報請區政府將九王墳拆平,由東城區房管局建設了樓房和排房。因搬遷戶對住在“墳”里有意見,沈文祥考慮到西邊有中街,遂命名了新中街。因解放前夕大山子上修過碉堡,所以新中街三條堆有碉堡碎塊十幾塊,九王墳廢石料五六塊,國小校門前也有。

人物歷史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母大妃烏拉氏,生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明崇禎元年(1628)即後金天聰二年以軍功初封貝勒,掌吏部事。崇德元年(1636)四月晉封睿親王,曾被稱為“台星可汗九王、墨爾根王”,他在諸王當中行九,俗稱九王。
崇德八年(1643)八月,清太宗去世後,他扶立幼主福臨即皇帝位,開始了長達七年的攝政王生活。
九王墳
順治元年(1644)五月以奉命大將軍的身份進入北京,十月又迎接順治帝到京,確立了清王朝在全中國的統治,奠定了二百多年清政府的基本格局。
多爾哀晚年從“叔父攝政王”晉為“皇父攝政王”,獨擅威權。
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即1650年12月31日)病故於邊外的喀喇城,享年39歲。
十二月十七日(即1651年1月8日)靈柩運到東直門外,順治帝迎於五里外,跑奠三爵。爾後追尊成宗義皇帝,喪儀依帝禮。
順治八年(1651)元月,近侍蘇克薩哈等首告多爾袞私制帝服,藏匿御用珠寶,於是鄭親王濟爾哈朗等合詞論其罪。二月,多爾哀被撤去帝號、廟享,家產皆籍沒入官,母妻封典悉行追奪。“其養子多爾博、女東莪給信王”。建設中的墓地被拆除。
直到順治十年(1653)三月,順治發上諭給工部,讓把多爾袞墳園“房屋門牆俱著修理,柱用黑色,仍命信郡王撥人看守。”
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下詔:(多爾袞)“塋域榛蕪,殊堪憫惻,交內務府派員繕葺,並令近支王公以時祭掃。”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恭閱實錄,認為多爾袞開基創製立國,“實為—代功宗之冠,且始則力拒諸王之推戴,繼則復嚴斥同列之諂諛,……尤為忠誠不二,公正無私。乃以其薨逝之後,忽構流言,誣為叛逆,指殮衣為左證成冤獄。……”特降諭旨明示平反,悉為昭雪,命復還睿親王原爵,賜謚曰忠,配享太廟,依親王園寢制度,修其塋墓,命太堂寺春秋致祭。

修葺開放

順治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即1651年1月8日)靈柩運到東直門外,順治帝迎於五里外,跑奠三爵。爾後追尊成宗義皇帝,喪儀依帝禮。
順治八年(1651)元月,近侍蘇克薩哈等首告多爾袞私制帝服,藏匿御用珠寶,於是鄭親王濟爾哈朗等合詞論其罪。二月,多爾哀被撤去帝號、廟享,家產皆籍沒入官,母妻封典悉行追奪。“其養子多爾博、女東莪給信王”。建設中的墓地被拆除。
直到順治十年(1653)三月,順治發上諭給工部,讓把多爾袞墳園“房屋門牆俱著修理,柱用黑色,仍命信郡王撥人看守。”
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下詔:(多爾袞)“塋域榛蕪,殊堪憫惻,交內務府派員繕葺,並令近支王公以時祭掃。”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恭閱實錄,認為多爾袞開基創製立國,“實為—代功宗之冠,且始則力拒諸王之推戴,繼則復嚴斥同列之諂諛,……尤為忠誠不二,公正無私。乃以其薨逝之後,忽構流言,誣為叛逆,指殮衣為左證成冤獄。……”特降諭旨明示平反,悉為昭雪,命復還睿親王原爵,賜謚曰忠,配享太廟,依親王園寢制度,修其塋墓,命太堂寺春秋致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