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漈村

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松源街道九漈村是一個年代深遠、民居獨特的浙南古村,位於素有世界香菇發祥地、中國廊橋之鄉和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的浙江慶元縣西北約三十公里的山巒,村莊依山而建,因村邊山澗有九個水漈而得名。九漈村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又稱光浦,是沈氏建秦公從深鳥遷徙至此而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漈村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
  • 地理位置: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四山鄉
  • 面積:292人
概述,簡介,地理,文化,地圖信息,

概述

九漈村莊位於慶元西北山區,距離縣城 28公里,東靠龍泉鳳陽山和慶元百山祖,南與原四山鄉駐地三溪村毗鄰,西與巾子峰森林公園相連線,北與竹口鎮上坑村相接壤。由於村內有建於明末清初的古民居、五穀仙廟、沈氏宗祠、古樹林、石塊古道、九瀑峽谷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從而吸引一批又一批遊客慕名而來,成為浙西南八百里甌江第一村。九漈村有耕地面積232畝,山林面積9095畝(其中毛竹林面積744畝);本村有農業戶91戶,農業人口292人。本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5.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75元。農村集體經濟收入9.8845萬元。

簡介

這是一個養在深閨、鮮為人知的古老村莊。百年前九漈共有清民居5幢,除建於民國庚午年(1930年)沈氏宗祠外,它們皆是依山勢而建,風格基本一致,只是面積大小不同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每幢古民居的大門均都用青色的石條砌築而成,堅挺的石柱頭上是精工鏤雕的額匾,“百祿是總”、“長庚獻瑞”和“竹苞松茂”等等,石刻的楷書或遒勁滄桑、或剛毅飄灑,尤其是那些大小不一且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的飛禽走獸磚雕,更是令人過目難忘。還有沈氏宗祠兩幅陰陽石刻已在歲月的星空閃耀了近百年。在不遠處,清澈潺潺的澗水從它身邊流過,最後匯流到浩瀚東海。故有“八百里甌江第一村”之稱。甌江之源的獨特位置,為九漈帶來了無限自豪。
九漈村全景九漈村全景

地理

九漈村位於慶元縣松源街道境內,距縣城40公里。過了鄉政府,車子沿著崎嶇蜿蜒的山道前行,一路上難得碰見行人和車輛。遠離喧囂的城市,這裡顯得格外靜謐,眼裡儘是蒼翠,不時能聽見清脆的鳥鳴聲。
建於清初的九漈村依稀有隔世之感。近百年來的歲月仿佛已在這裡凝固。所有的民居仍保留線條明快、造型簡潔的清代建築風格。九漈村因四面環山、瀑布眾多而得此名。放眼村莊四周,古樹參天,群山逶迤,和飛流直下的兩條瀑布,使得九漈村猶如人間仙境。
九漈大漈瀑布是由10級疊加而成,落差約70米,其中最壯觀的是第一級瀑布,它寬5米、落差40米,從溪谷源頭的峭壁上直瀉而下,如玉帶一樣潔白無瑕,巨浪翻滾,濤聲嘶竭。兩岸植被翠綠欲滴,沿溪古樹群多以皂莢樹、烏岡櫟、甜櫧、江南油杉和台灣冬青為主,這些古樹雖逾越百年之齡,但它們依舊葳蕤挺立,生機勃勃。
行走在綿延而窄小的小巷裡弄,凝視腳下光滑發亮的青石板,極易讓人想起九漈村古人們曾經悠然自得的歲月,頗令今人懷念。里弄兩邊皆為一屋一石門,樓上是清一色的閣樓,木結構,青瓦頂,拱出的兩邊檐口僅四十公分,既遮陽又擋雨,俗稱“一線天”。九漈遠離了外界的喧囂和紛擾,顯得格外靜謐。淅淅瀝瀝的小雨一下,九漈小巷就不免寂寥了起來。
靜謐已成了九漈的常態,吸引有心人千里迢迢、風塵僕僕地趕來叩訪。最初我能給出的所謂理由,僅僅歸因於某種世外桃源情結。我想像,當日益厭棄冰冷密集的水泥鋼筋森林,日益恐懼迫人心慌的交通堵塞,人們就會丟開喧囂,收斂浮躁,來到九漈古村尋覓返璞歸真的趣味,讓心緒靜下來,讓神經軟下來,讓腳步輕下來。人們緩緩穿過古色古香的小巷裡弄,走在清冷硬實的石板路上,叮咚迴響竟有時光倒流的感覺。結束九漈之行,我忽然悟出,人們到此一游往往是來叩訪一段驚神泣鬼的非凡歲月。那一處處早已人去樓空的肅穆舊屋,它們見證了一個歷史事實:正是九漈,曾在國家危亡的動盪年代悄無聲息地完成了一場文化救贖。你才會被眼前這座古樸靜謐的村莊震撼。
倘若歲月穿越回到那遠去的年代,人們會發現,小小的村子裡,居然走出了許多不平凡的身影。他們為九漈而來,而後又分別走向全國各地和海外。他們曾從京城、上海、美國走來,回到久別的家鄉——九漈。
昏黃的暮色中,翠竹掩映,芭蕉搖曳,一溜七間的青瓦農舍並排默立。其中兩間窄小舊屋便是“沈氏舊居”——這個患難滄桑的才子曾在此熬過了一段人生的最艱辛的低谷歲月。下壟來,走進一家農舍,凝視掛在牆上的幾幅舊照已顯斑駁。此時,我豁然想起風華才女林徽因《十一月的小村》:
俯瞰俯瞰
是這映紅了的葉子疏疏隔著霧;
還是這條獨自轉折來的山路?
是村子迷惘了,繞出一絲絲青煙;
是那白沙一片篁竹圍著的茅屋?
是枯柴爆裂著灶火的聲響,
是童子縮頸落葉林中的歌唱?
是老農隨著耕牛,遠遠過去,
還是那坡邊零落在吃草的牛羊
……
透過色調蒼茫、凝重的九漈背景,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沈氏硬漢的人生剪影。在那些遙遠的特殊年份里,那些曾受九漈庇護的精英、學子揮別而去,卻影響深廣,澤及當下,目下九漈村就有20多人完成了專本科教育或取得了學位。逝水如斯,物是人非,歷史老人只把一份沉甸甸的人文檔案,交與九漈收藏。九漈,就這樣回歸靜謐,她,不索功,不慕榮,不爭寵,不獻媚,漫漫歲月中依然從容淡定,風景澄明,山水氤氳。
儘管,它們不屬於我。但,我卻迷戀上它們了。
那天是端陽節,我一個人站在牆角,靜靜地靠著冰涼的青磚牆,感觸她細膩的撫摸。午間,民居間會散發出一種清新幽遠的氣息,沁人心脾。一直認為,人應該給心靈和靈魂一個棲居與歸宿。這是一種自己從未置疑過的信念,或許此生吾就這樣,輕輕的走,慢慢地看,靜靜地想。

文化

九漈的韻致古雅而深邃,九漈的風格蒼涼卻內斂。九漈不期待川流不息的圍觀、人頭攢動的驚艷。九漈需要的是靜謐,是虔誠,是品味,甚至是魂牽夢繞和心馳神往的朝聖,並祈求飄蕩的靈魂得以安詳。
九漈村
九漈村完好無損地保持了清代浙南民居、宗祠、殿堂的建築格局,石雕門、鵝卵石天井、左右廂房、花鳥窗更是俗稱“九漈四絕”,民俗生態也因之有了古風古韻。
最具創意的當屬沈氏宗祠的大門樓,它用青色石條和草磚砌築,坐落在村莊水尾,坐東朝西南,占地面積約三百五十平方米,高達二點六米,寬三點一米,門前設照牆,外觀造型優美,內里雕樑畫棟,各置飛禽走獸。幾根木柱將堂頂高高擎起,使屋面平緩,殿堂和八個翹角的比例均恰到好處。大門門框兩側雕刻“秋霜春露懷先澤,霞蔚雲蒸啟後人。”對聯。宗祠結構為四合院式布局,正門內是高大的寬敞的廳堂,其內部設計更見匠心獨運,藻井借用斗拱疊架成網狀花紋,採用“抬梁承柱”之法,巧用力學原理相互支撐,堅固異常。正如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築史》中對我國古代經典建築所讚嘆的“樑柱結構之佳,足以傲於當世之作”。然而,歲月的風霜也無情地侵蝕著九漈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因自然破壞和人為因素等,九漈村里古建築、古風貌等許多寶貴的歷史留存正在或即將消失……
沈氏宗祠沈氏宗祠

地圖信息

地址:麗水市慶元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