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日山摩崖石刻位於九日山上。其中宋代祈風石刻反映了當時來往於泉州港的海船依靠有規律交替的季風,從事海外貿易與交通的史實,尤為珍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日山摩崖石刻
  • 解釋:宋代祈風及古代題名紀事等石刻
  • 類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址:福建省南安縣豐州鎮晉江北岸
文物特色,保護級別,文物保護,

文物特色

九日山高80多米,
九日山摩崖石刻
有東、西、北三峰(亦稱三台)環拱。東、西峰的山崖上現存宋乾德三年 (963)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歷代摩崖石刻75方,以宋刻為主,共59方。此外有元刻 6方、明刻9方、清刻1方,留名人數達250 人。著名的有宋代蔡襄、蘇才翁、蘇紳、虞仲房等。內容包括景跡題名15方、登臨題詩11方、遊覽留名29方、修建紀事 7方、祈風石刻13方。祈風石刻記載從北宋崇寧三年(1104)至南宋鹹淳二年 (1266) 泉州官員為航海船隻舉行祈風典禮的情形。典禮由泉州郡守或提舉市舶使主持,率領僚屬等,祭祀海神通遠王,事畢登臨覽勝,勒石為記。在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的石刻中,明確記有於夏四月和冬十月“舶司歲兩祈風”的事實,說明祈風典禮一年舉行兩次,航船按照季風風向和海流方向以順利駛入或駛出泉州港。在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石刻記載參與祈風的人員中有“開封趙汝茂” 等 3 名,趙汝茂曾任提舉福州路市舶,並據其在泉州時的見聞寫成《諸蕃志》一書,為研究中外交通史的重要文獻。這方題名石刻正可為該書的編著作一註腳。宋代祈風石刻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也是中國人民與亞非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在西峰的峰頂上有利用天然岩石雕成的阿彌陀佛僔,袒胸趺坐於蓮座上,高 4.5米、寬 1.5米,系乾德三年(965)陳洪進割據泉州一帶時所造,屬五代十國末期。為保護石佛,清初修建一間石方亭。西峰東坡峭壁上刻楷書“九日山” 3大字,字徑86厘米,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福建提督馬負書所題。

保護級別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保護

2016年7月1日,國家文物局批覆福建省文物局《關於報送九日山摩崖石刻(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石佛亭保護工程設計方案的請示》(閩文物字〔2016〕209號)。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所報方案。
二、對該方案提出修改意見如下:
(一)該工程性質應屬於現狀整修,工程範圍限於石佛亭屋面防滲處理;石材清洗、封護必要性不足,不得實施;牆體裂縫已基本穩定,不得開展牆面加固等工程措施。
(二)進一步加強石佛亭歷史沿革和價值評估的針對性。
(三)應對屋面進行清理勘察,詳細評估其殘損情況和滲漏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
(四)按照上述要求核減工程預算。
三、請你局指導有關單位,根據上述意見對所報方案進行修改、完善,經你局核准後實施。施工中應加強監督和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文物、人員安全。
四、請你局督促有關單位制訂並實施九日山摩崖石刻的歲修保養制度,加強對其巡視和維護,及時消除病害及隱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