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崗北朝壁畫墓

九原崗北朝壁畫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蘭村鄉下社村東北,是一座北朝壁畫墓,是忻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九原崗墓群中的一座。九原崗北朝壁畫墓是忻州市發現的首座北朝墓葬。由於此墓多次被盜,出土文物不多,墓誌也被盜走,墓主人的身份不能確定。專家根據墓葬的規模推斷,墓主人是北齊高氏的核心人物。墓中現存的壁畫達200平方米,墓道東西兩壁發現的狩獵圖達70平方米,是中國境內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北朝墓葬狩獵圖。墓道北壁上的壁畫表現的建築使用了斜栱,還使用了雙柱式斗栱,對於中國建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已經入圍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基本介紹

簡介,發掘,墓葬,出土,壁畫,

簡介

九原崗北朝壁畫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蘭村鄉下社村東北,是一座北朝壁畫墓,是忻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九原崗墓群中的一座。九原崗北朝壁畫墓是忻州市發現的首座北朝墓葬。由於此墓多次被盜,出土文物不多,墓誌也被盜走,墓主人的身份不能確定。專家根據墓葬的規模推斷,墓主人是北齊高氏的核心人物。墓中現存的壁畫達200平方米,墓道東西兩壁發現的狩獵圖達70平方米,是中國境內發現的面積最大的北朝墓葬狩獵圖。墓道北壁上的壁畫表現的建築使用了斜栱,還使用了雙柱式斗栱,對於中國建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已經入圍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發掘

2013年,山西大學考古學碩士研究生景耀忠做野外調查時,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蘭村鄉下社村東北的玉米地中發現了一座被盜的壁畫墓。由於墓中有壁畫,景耀忠認為此墓價值重大,將此事告知了山西大學考古系教授郎保利,並報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13年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派出專家組到忻州勘查了這座壁畫墓。2013年6月下旬,國家文物局批准進行搶救性發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忻州市文物管理處聯合組成考古隊,山西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渠傳福擔任執行領隊。由於此墓被盜嚴重,墓中僅僅出土了很多陶俑的殘片、少量陶瓷殘片、幾十隻鐵質棺釘。發掘中清理了200餘平方米的壁畫,初步加固了壁畫,實施了現場保護。甬道和墓道的壁畫已經被盜墓者破壞。根據壁畫的特點,專家判斷此墓為北朝墓葬。墓誌已經被盜,無法確定墓主的身份。發現的骨骼保存狀況不佳,暫不能由人骨確定墓主的年齡、性別。2013年12月24日,中國12位著名考古學者考察了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原中國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部主任、研究員信立祥稱,從規模、形制來看,此墓的等級與河北省磁縣灣漳大墓相近。學者推測灣漳大墓的墓主為北齊皇帝高洋,由此可見九原崗北朝壁畫墓的墓主應當是北齊高氏的核心人物。信立詳評價稱,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對研究北朝晚期社會生活、繪畫藝術及中國古代建築史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也說明忻州市古時是胡漢交流、民族共處的重要地區。2013年12月2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組織了九原崗北朝壁畫墓考古發掘現場公眾開放日,數十家媒體參加了活動。

墓葬

九原崗北朝墓坐北朝南,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磚室墓,單墓室。此墓分為封土、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現存封土平面為不規則形,東西寬16米、南北長26米、高7米左右。封土由淺黃色土夯成,下半部分夯層厚0.1至0.2米,夯土較堅硬,質量較好;上半部分夯層質量較差,最厚處厚為0.6米。封土西側,有現代盜洞一個,直接通向墓室,嚴重破壞了墓葬。
九原崗北朝壁畫墓
墓道平面為長方形,長30.5米,上口寬3.4米、底寬2.45米,上口比底部寬。墓道的開口在地表0.5至0.7米以下,底部深6.55米。墓道的兩壁為四層階梯,由上至下每層內收0.25米左右。墓道東壁中部有長方形盜洞一個,盜洞豎直挖到了墓道底部,然後自墓道東壁自上向下的第四層進入墓室,這幾乎完全毀掉了東壁的第四層壁畫。盜洞留下的斷面體現了墓道的修造過程:修築時,首先挖一個長方形的土壙,然後在東西兩壁壘砌土坯,增加牆體強度,隨后土坯上抹1至2厘米厚的一層草拌泥,最後在草拌泥上抹白灰,繪製壁畫。除東、西兩壁,墓道的北壁也有壁畫。
墓道與墓室之間的甬道長3米,寬1.95米,高3.3米,拱形券頂,平面為長方形。甬道的南端原本砌有一座石門,發掘時僅有石質門楣殘存,門楣厚0.24米。專家估計,原本的青石質墓門高約兩米。當地村民稱,十年前盜墓者盜走了墓門。甬道北端與墓室相連之處殘存有磚砌的封門牆,殘高0.7米,厚0.45米。甬道東西兩壁、頂部原本都有壁畫,但是發掘時僅頂部有小面積的壁畫殘存,其餘均已被破壞。
墓室平面呈弧邊方形,穹隆頂,砌築於一個方形土壙內。墓室東西寬5.9米,南北長5.75米、高8.8米。墓室被盜非常嚴重。墓室四壁原本都有壁畫,考古發掘時僅有墓室頂部的星象圖尚在。墓室的填土中出土了很多壁畫殘片,考古工作者據此推斷墓室四壁的壁畫已被盜墓者盜揭。墓室地面散落著殘破的磚塊、棺木,還有盜墓者丟下的毛毯、寶特瓶等雜物。

出土

由於多次被盜,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出土的文物不多。清理墓葬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些隨葬品的殘片,殘片皆已離開了原有位置。墓中出土的文物有:大量陶俑殘片、幾十件鐵質棺釘、少量的陶器殘片和少量的瓷器殘片。墓中出土的人骨較少,保存狀況不佳,暫不能由人骨確定墓主的年齡、性別。墓誌也已被盜。據當地村民說,墓誌在十餘年前被盜賣,墓誌上有“大將軍”三字(也有說法稱,墓誌上有“秀容大將軍”幾字)。

壁畫

九原崗北朝壁畫墓現存的壁畫主要分布在墓道的東、西、北三壁。甬道頂部、墓室頂部也有一些壁畫殘存。原本甬道的兩壁、墓室的四壁也有壁畫,但由於破壞嚴重,幾乎無存。
墓道東、西兩壁的壁畫都有四層。從上往下,兩壁的第一層都繪有仙人、畏獸、神鳥等,以流雲、忍冬紋飾補白。畏獸之中,有《山海經》記載的一種食虎、豹的馬(“”)和一種食蛇的怪獸(“疆良”)。第二層的北段都描繪了狩獵場景。狩獵圖內容豐富,表現的人物、動物都非常生動。第二層的南段都繪有幕僚和侍者,其中還有兩個中亞人。西壁狩獵圖中,一位戴將軍帽、騎著馬的人正要彎弓射箭,他的面前是奔跑的鹿群,他身後是一位手拿令旗的人,似乎是整個狩獵隊伍的指揮官。第三層都表現了出行佇列,武士個個站立、帶著弓箭。西壁的南端繪有一隻獵狗與一隻雄鷹捕兔的場面,狗與鷹的後面是一位騎馬的少年,他右臂前伸,似乎在指揮捕獵。東壁的第四層壁畫全部毀於盜洞。西壁第四層表現的仍是出行佇列,佇列由一群站立的武士組成。
墓道北壁的壁畫繪有一座宏偉的木構建築,廡殿頂。屋頂正上方是一隻火盆,火盆左右兩邊各有一隻獸首鳥身的怪獸。屋檐下站有侍女六人。這座木構建築面闊五間,使用了斜栱。畫中建築使用了雙柱式斗栱,亦為首次在壁畫中發現。之前,學界通常認為北朝建築使用的斗栱基本不出跳,初唐建築的斗栱雖出跳但非常簡單。九原崗北朝壁畫墓中的這座建築使用了複雜的斗栱,而且有出跳,改變了人們對中國古代建築史的認識。信立祥甚至說,畫上的這座門樓“足可以重寫中國建築史”。
甬道頂部的壁畫表現了一隻畏獸。墓室頂部壁畫為星象圖,保存較為完整。墓室東壁上方殘存的壁畫繪有三足烏。專家根據已發掘的南北朝墓葬推斷,墓室壁畫分為三層,由上至下依次是星象圖、四神圖(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牛車鞍馬圖。
學者評論稱,此壁畫雖非北朝繪畫的最高水平,但它是非常難得的北朝繪畫資料,它反映了北朝晚期繪畫的特點,例如長卷式、以山和樹來分隔人物。壁畫中的神怪形象,是研究中國古人精神世界的寶貴材料。長卷式的狩獵圖,在中國考古界非常罕見。壁畫的畫風、畫中人物的形象都體現了草原民族的特點。發掘過程中,考古隊對壁畫採取現場保護,進行了初步的加固。2014年1月,考古隊執行領隊渠傳福表示,計畫對九原崗的壁畫進行揭取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