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初度

九十初度

《九十初度》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在1975年3月5日寫下的生前最後一部詩作。這首詩是詩人對自己革命一生的總結;同時寄予了詩人對後輩“青春難再得,植根宜深厚,同民眾前進,立功自不朽”的殷切期望;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前途美好堅定信念。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九十初度》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董必武詩選》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董必武
作者簡介,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寫作背景,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董必武青年時代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從事黨和紅色政權的建設工作。
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戰時期和日本投降以後,是中共同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同國民黨破壞抗戰、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建國後,歷任中央政法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二屆政協副主席,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作品原文

九十初度
九十光陰瞬息過,吾生多難感蹉跎。
五朝敝政皆親歷②,一代新規要漸磨。
徹底革心兼革面③,隨人治嶺與治河。
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④。

注釋譯文

①初度:本指初生之時。度,朱熹解作“時節”,即出生生期。屈原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後遂指生日為初度。
②五朝:指清朝民國初元、袁世凱篡國、北洋軍閥割據和蔣介石篡權。(作者自注)
③革心兼革面:指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清塵。”
④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伐柯,譬喻為可以遵從的樣板。《詩經·豳風》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柯,是斧柄。(作者自注)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只要堅定地遵從馬列主義,革命事業就無往而不勝,深信我們在萬里征途上,一定會按照馬列主義的偉大準則去做。

寫作背景

這是董必武的絕筆詩,寫於他逝世前28天。當時詩人正備受肺癌折磨,好幾天粒米未進,但在自己89歲生日這一天,仍抖擻精神,在病榻上寫下這最後一首詩。

作品鑑賞

在這首生日抒懷之作里,詩人藝術地概括了自己一生的歷程,表達了要繼續為黨為民辛勤工作的願望。在這位臨終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筆下,竟然沒有絲毫悲觀消沉之意,有的只是老驥伏櫪的雄心壯志。
詩一開頭,就感嘆光陰迅速,如白駒過隙,彈指間已是90年了。這番感慨是有為而發:
一是詩人一心忙在工作上,日理萬機,渾然不覺時光的流逝;
二是詩人總感到有忙不完的事要做,總感到時間不夠用,有一種獻身革命事業的緊迫感,正像他在另一首詩中所說:“不覺老忽至,總覺任須肩。”
三是詩人為人謙虛,嚴以律己。自己雖然已為革命事業立下汗馬功勞,但從不倨功自傲,恰恰相反,總慚愧自己對革命貢獻得很不夠,而黨和人民卻賦予了自己過高的榮譽。
詩人曾一再表示:“新功未建慚高座,老本無多早啃枝。”顯然,詩人感嘆時光荏苒,還有虛度光陰的自謙之意。這也是為後一句做鋪墊。
“吾生多難感蹉跎”,進一步寫出自謙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要勤勤懇懇為黨工作的心愿。董必武從青年時代就投身革命洪流,幾十年來顛沛流離,東奔西走,特別是革命戰爭年代,稱得上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了,根本無暇過正常的家庭生活,可謂是“多難”了。至於說“蹉跎”,則並非如此了。實際上幾十年來,詩人一直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為黨和人民工作著,而且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事實上,早在1944年詩人60壽辰之際,黨中央就曾專致賀電:“你過去革命奮鬥,貫徹了辛亥、北伐、至內戰,一直到抗戰的每個階段,為著中華民族的解放寫下了光榮的史跡。你是中國共產黨創始者之一。二十二年來你經歷無數艱辛,始終不息地為黨工作……你是中國共產黨的模範領導者之一。”
“五朝敝政皆親歷”,概括了董必武在解放前的歷程。他身逢五世,這五世都是屬於剝削階級統治的黑暗政權。人民飽受剝削、奴役和壓迫之苦。在暗無天日的舊中國,耳聞目睹了許許多多家破人亡的悲劇,親眼看到統治者的巧取豪奪,漁肉百姓,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感受到必須推翻舊政權,建立一個人民的政權,拯救更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廣大勞動人民。因此從青年起董必武就苦苦尋找救國救民之路,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代新規要漸磨”,指社會主義制度剛確立,而且她又是完全不同於以前的“五朝弊政”的,這些決定了她的不成熟性,有待在以後的實踐中逐漸完善。尤其是作為剛結束戰亂的中國,那些戰爭的創傷尚未癒合,百廢待興,各項建設尚不能完全納入正軌,封建思想的幽靈依然在古老的華夏大地徘徊,因而在新舊轉軌時期,難免會出現齟齬之處,需要“漸磨”才能合榫。
董必武解放後一直主持領導新中國法制建設,使法制建設逐步得以完善,建立起完整體系。這句詩表明詩人看到新制度還有不足之處,需要加以改進,另一方面又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意識到這個新制度是大大優越於解放前“五朝”的。這也是一位飽經風霜的革命老人得出的經驗之淡,從中包含著深沉的歷史感喟。三、四兩句通過新舊制度對比,抒發了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
接下兩句表達了詩人老當益壯的雄心壯志。“徹底革心兼革面”是說要繼續學習,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加強思想修養,以便更好地為黨和人民工作。一位革命元勛,直到臨終前仍念念不忘的是改造自己的世界觀,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真正是生命不息,革命不止;活到老,學到老。這裡的改造主觀世界,不僅包括學習馬列主義,而且包括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學習。這些知識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也是改造自然的本領。這是與下一句相對而言的。詩人一生酷愛讀書,而且藏書很多。他早年就已掌握了英、法、日三種外語,但仍不滿足,65歲又開始學俄語,並經過不懈努力,達到能閱讀俄語報刊的水平。這種精神,為青年人樹立了榜樣。
“隨人治嶺與治河”,表達了詩人要跟隨勞動人民一起治山治水,改造祖國河山的心愿。解放後,董必武足跡踏遍祖國的千山萬水,走訪了千家萬戶,了解人民民眾的生活。從這句詩里也體現出無產階級老革命家要與大自然做鬥爭,征服自然,降服自然災害的宏大氣魄。
董必武曾擔任過多年中央防汛總指揮部主任,對各地的洪澇災害情況比較熟悉,對其危害性認識得也比較深刻,曾多次向黨中央、國務院獻計獻策,提出治理有關河流的切實訓計畫。直到晚年仍牽掛著災區人民的生活。特別是擔任國家副主席後,曾花費三四年的時間,有計畫地在全國實地考察。每到一地,都詳細詢問有關自然災害和人民生活的情況,發現好的經驗、措施,就及時向中央建議在全國推廣。
最後兩句體現出一個老共產黨員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遵從馬列無不勝”,是董必武從自己一生的切身經歷中得出的結論。詩人的一生伴隨著黨的成長,從創立到成熟,其間諸多曲折坎坷。中國共產黨一次次從血污中爬起來,舔淨傷口,戰勝困難,靠的就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他一生都在讀馬列和毛澤東著作,總是手不釋卷,孜孜不倦地閱讀領會其中的精神。他相信只要堅持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革命前途就如旭日東升,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這是一位老革命家發自肺腑的心聲,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董必武這近乎臨終遺言的話語,值得人們深思記取。
詩是詩人心靈的窗戶。通過這扇窗戶,世人可仰見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這位閱盡人世滄桑的革命老人身上,依然青春常在,精神飽滿,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臨終前,仍然活潑開朗,熱情高漲,反映出無產階級革命家胸懷開闊豪邁,精神豁達樂觀。如郭沫若所讚譽的:“革命功高譽未過,九旬壽考靡蹉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