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大水災

乙卯大水災

1915年(民國四年)6~7月發生在珠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同期與珠江相鄰的韓江、閩江、贛江和湘江、沅江等流域也同時發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是年,按歷史紀年屬乙卯,故俗稱“乙卯洪水”。 據統計,廣東、廣西、湖南、江西4省有近100個縣市受災,廣東受災農田68萬公頃,廣西26.7萬公頃,兩廣600萬人受災;福建、雲南局地水災。此外,我國北部的遼河、松花江流域也發生了較嚴重的水災。山東膠東地區和浙江衢江流域水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乙卯大水災
  • 時間:1915年
  • 地區:珠江流域
  • 類型:特大洪水
災情統計及分布,廣東方面,廣州受災情況,廣西方面,洪水成因,洪水量級,部分地區災情記述,其它檔案,

災情統計及分布

這次洪水,是珠江流域有史可考範圍內影響面積最廣、災情最大的一次洪水。華南地區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現大面積的大雨和暴雨,雨區範圍包括廣東、廣西兩省區以及福建、江西、湖南、雲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50餘萬km,暴雨中心位於南嶺山區和武夷山區。

廣東方面

這場暴雨造成珠江流域罕見的特大洪水,西江梧州洪峰流量54500立方米/秒,北江橫石洪峰流量21000立方米/秒,均為近200百餘年來最大洪水,東江也同時發生大水,三江洪水遭遇,又適逢大潮項托,使珠江三角洲遭受空前嚴重水災,三角洲所有堤圩幾乎全部潰決,受淹農田43.2萬公頃,受災人口379萬人,死傷10餘萬人,水淹廣州市7天之久。廣東省水電廳於1985年統計:乙卯大水淹沒廣東農田43.2萬公頃,死、傷、疫病災民達10萬人,受災人口378萬人,農作物損失折稻穀88.45萬噸;廣州地區按洪水淹浸地區估算,受浸農田不下180萬畝,受災人口150萬以上。

廣州受災情況

大水來時,起初高漲幾寸,繼而一尺、兩尺,很快便高至門楣、屋頂。芳村、花地、西關一帶地勢最低,水最深處達三四米。不少居民爬到樹上躲避,有的家長怕孩子脫手落水,用繩子把孩子綁在樹上。
7月13日遭受水災的廣州省城又發生火災。按《廣州百年大事記》記載:“1915年7月13日,十三行商民避水居樓上,因午炊失慎,又造成火災,因附近同興街全系火油、火柴店鋪,亦被燃及,油箱爆炸,火隨油流,災區逐步擴大,同時因街道水深數尺,難以施救,計自13日申刻燃至14日午後,焚去鋪店二千餘間。” 大火燒了城北25條街,又從河上密集的連排木艇燒過去,一直燒到河的對岸,造成一場浩劫。民謠云:“火災真系慘,河北過河南。”據省警察廳事後統計,“被焚而死者萬餘人”,“焚去店鋪約2800餘間”。

廣西方面

梧州水文站最高水位27.07米,洪峰流量54500立方米每秒,為200多年來最大的一次洪水,受災人口220萬人,淹農田400萬畝,損失甚大。
降雨從6月中旬開始,7月上旬出現較長時間連續性的大雨和暴雨,暴雨中心位於桂江、北流河、賀江流域。龍州、南寧、梧州7月份雨量分別為516.0、394.0、366.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高出1倍以上,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上旬,梧州站上旬的降雨量占90%以上。
6月26日梧州站水位起漲,7月上旬西江水系各支流普遍發生大洪水:紅水河遷江站洪峰流量21200立方米每秒,柳江柳州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兩江洪水基本同時遭遇,匯合後黔江武宣站洪峰流量為41000立方米每秒;右岸支流鬱江南寧站洪峰流量為13500立方米每秒, 洪峰出現時間滯後於梧州兩天,南寧站組成梧州站洪峰流量約為10500立方米每秒;左岸支流桂江昭平站7月8日洪峰流量14700立方米每秒, 桂平至梧州區間支流蒙江、北流河洪水也很大, 乾支流洪水再次遭遇。 7月10日,梧州站出現最高水位27.07米、洪峰流量為54500立方米每秒。
南寧、蒼梧、桂林、柳江、田南、鎮南各道屬30個縣均受水災,洪水泛濫,遍成澤國,災民流離失所者40萬人,房屋沖塌10餘萬間,田禾財產牲畜蕩然無存。據粗略估計:受災面積約400萬畝,受災人口約220萬人。

洪水成因

70年代末,在水電部的領導和要求下,部署了歷史洪水查測,由水電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省水電設計院、省水文總站等單位共同負責,對1915年的洪水計共蒐集得到145個河段資料,結合氣象方面的考證,於1983年7月,編成了《1915年(民國4年)7月中國南部地區特大洪水資料》,對這次洪水的成因、各江發洪經過、各地的災情有較全面的蒐集敘述和描述。
概況略述如下:
1.自6月底開始,靜止鋒一直穩定維持在南嶺附近地區,洪水是由7月上旬的降雨所形成,雨區遍及於珠江流域和湘江、贛江的中、上游以及閩江、韓江的上游地區。
2.在西江及北江水系的各條主要支流上,均非該支流歷史上的首位洪水。但由於碰峰疊加在幹流上遭遇遂成首位的歷史洪水。在梧州站形成的是洪峰流量大而洪水總量不很大的陡峭型洪峰。
3.西江梧州、北江橫石兩站均在7月10日出現洪峰頂,兩江洪水峰在思賢滘相遇,三水站於12日出現洪峰頂(陰曆六月初一),廣州市於14日出現峰頂。適逢朔望大潮頂托,洪水不易宣洩。
4.東江水系也有洪水,但遠非歷史特大,然而下游三角洲洪災嚴重,沿岸基圍盡決。
韓江上游汀江水系,也在雨區內,出現了歷史上第二位洪水,但未有在韓江幹流上形成較大的洪水。
7月份的這次降雨過程,也在長江流域的贛江水繫上引發了一場罕見的大洪水。粵西的鑒江流域上亦有山洪、風雨為虐,並在其一級支流羅江上形成歷史首位洪水。
5.由於北江東岸的石角圍、永豐圍等漫頂或潰決,洪水經由廣州西北方的平原漫流淹浸,經由廣州附近前後航道入海。
西江幹流上,肇慶景福圍崩決,洪水經由羚羊峽幹流河段西北方的“旱峽”分泄;此外,在羚羊峽峽口上游西江支流宋隆水亦有分泄。
6.就洪峰最大瞬時流量計,這次洪水是自有實測資料起至1987年出現於西江及北江幹流下遊河段的最大洪水。

洪水量級

根據當時的督辦廣東治河事宜處留下來的資料及建國後進行洪水查測推算認可的西江洪水最大流量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發生於梧州河段)。
是年北江的洪水最大流量據建國後1952年歷史洪水查測推算,確定為18600立方米每秒(發生於橫石河段,其下游不遠處的潖江便開始有分流泄洪),此項流量數值,已使用多年,其後,1982年5月北江出現建國後最大洪水,橫石站實測流量得18000立方米每秒,珠委乃根據1952年查測資料通過研究調查與有關單位協商,經水利部批准,將北江1915年的歷史最大洪水流量確定為21000立方米每秒。

部分地區災情記述

7月8日,連縣大水。
7月2~10日,清遠大雨成災,“城內只學宮、起鳳、城隍等三街未浸,余成澤國。各處崩基,不可勝數,全縣塌屋4.6萬餘間,災民24.1萬。”
7月1日起“連日大雨不止,西江、北江河水暴漲,北江水漲數丈。”
7月8日,“高要縣香山圍崩決數十丈”。7月9日,“連續降雨,西江高要水位比1844年高出4尺2寸,達到13.27米。該縣境35條堤圍全部崩決,低水地區村莊全被淹沒。”“肇慶府城景福圍崩塌,缺口200餘丈。死者數千人,滿江浮屍,饑民十餘萬。”
“高明縣潦水灌城,溺死人甚多,縣屬秀麗圍正當西江之沖,共決五口,各決數十丈,時在黑夜,溺死人頗多,數十萬災民露宿山崗,或棲基面。”
“7月12~15日,東、西、北三江水同時盛漲,省垣一帶適受其沖,水勢漲至丈余,(廣州)長堤及西濠口地區均被淹浸。泮塘、澳口、下西關水勢陡漲,……西北兩江各屬崩圍後,廣州隨即被淹,水高及十尺、八尺。多數難民在樹上躲避。小孩子則以繩繫於樹上。花地、芳村、西關一帶地勢較低受災尤甚,泮塘屋崩五六成,死人數百之多。東堤水深數尺,先施公司一帶水浸至心胸之上。”
“7月11日(五月二十九日)省城西關一帶水勢日漸增長,如叢桂南、興隆街、仁濟西路水月宮一帶,寶順街一帶,已被水浸入。東、南關一帶,低下之街,間亦有水浸者。13日水潮大漲,水勢因而增高,長堤大馬路亦被水浸尺余,堤邊各鋪戶行,入水二尺或數寸不等。14日,水漲比上日尤甚,長堤水深竟至三尺,西關一帶則水深丈余或一丈數尺不等,南關永漢門水深數尺,浸至大南門口,水亦數寸,其餘小南、文明各城門口,水深尺余。小東門外東鬼基及小南門外便門水深數尺。居民驚惶萬狀,紛紛遷入老城,是時,新城城外,均成澤國,其餘老城幸未水浸而已。15日,水勢略退三、四寸。”

其它檔案

1915年,因農曆是乙卯年,故那次大水災史稱“乙卯水災”。
1915年7月,廣東遭遇一次兩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7月上旬,廣東連日暴雨,令西江、北江、東江的江水陡然暴漲,三路洪峰向廣州襲來!
7月9日,北江洪水沖崩三水縣榕塞圍,直撲清遠縣石角。那時沒有力保大堤不失的抗洪搶險勇士群體,石角圍險矣!7月10日,洪水越來越猛,隨即沖崩石角圍,清遠城內外水封屋檐。洪水直向南涌,花縣(今花都)白坭、赤坭、炭步一帶頓成澤國!北江水仍直向南沖,與流溪河匯合,直逼廣州北郊。
與此同時,西江洪水連破高要、四會的堤圍,搶道北江,直逼南海縣。7月9日至11日,南海堤圍多處崩決,洪水直搗廣州西郊。東江洪水也兇相畢呈,連決增城堤圍,直犯廣州東郊黃埔。廣州城南的珠江,受大潮頂托,也奔騰咆哮!在東南西北的大水夾攻下,廣州居民不知所措,拜龍王爺也來不及了。
7月12日起,廣州有的街頭水浸至近4米,長堤、西濠口、下西關、泮塘、澳口、東堤、花地等低處地區,受災尤為嚴重。水浸持續7天,哀鴻遍野。不少居民爬到樹上躲避,有的家長怕孩子脫手落水,用繩子把孩子綁在樹上。西關錢村居民被洪水圍困,遠處只見高屋之脊及數株樹木尾尖。泮塘房屋被沖塌過半,死人數百。
更令災民叫苦的是水火夾攻。7月13日凌晨2時,十三行忽然失火,無法施救,燒至14日19時方熄。但到22時卻又死灰復燃,燒至次日凌晨1時。此火災焚毀商戶2000家,屍體有1000多具!其中十三行九如茶樓,原有60多人在此避水,火燒令該樓倒塌,無人倖免。據《廣州近現代大事典》(廣州地方志辦公室編、廣州出版社2003年12月版)載:這次水災,在小北門外有浮屍1000多具,在南石頭、白蜆殼、大笪尾、鴨墩關及新洲等地,打撈男女屍體20多具。
70年後,廣東省水電廳於1985年統計:乙卯大水淹沒廣東農田43.2萬公頃,死、傷、疫病災民達10萬人,受災人口378萬人,農作物損失折稻穀88.45萬噸;廣州地區按洪水淹浸地區估算,受浸農田不下180萬畝,受災人口150萬以上。另據珠江水利委員會1985年復算,此次大水橫石站洪峰流量為2.1萬立方米/秒,西江高要站洪峰流量為5.45萬立方米/秒,均屬兩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