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抗英之戰

乍浦鎮名。位於浙江省平湖縣東南部,濱臨杭州灣。有滬杭公路經過。元置市舶司,開港對外貿易。1842年,滿蒙八旗官兵在乍浦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軍,在抗英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鴉片戰爭後期,英國侵略軍攻占浙江定海、鎮海、寧波之後,繼續北犯浙江之乍浦、江蘇之吳淞海口、鎮江、江寧(今南京)等地。

基本介紹

  • 時間:1842年
  • 地點:乍浦
  • 領導者:滿蒙八旗官兵
  • 敵對方:英國侵略軍
簡介,背景,梗概,經過,

簡介

背景

清道二十年五月二十一日(1840年6月20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在廣東海面爆發。六月二十四日(7月22日),英艦一艘駛進乍浦海口,英商要求與乍浦通商,遭到乍浦海防衙門拒絕,訓斥後趕出乍浦洋面。七月二十二日(8月13日)又有一艘英艦在乍浦洋面游弋,炮擊葫蘆城,毀我沿海船塢、廟宇多處,鄉勇傷亡14人。駐乍浦滿州旗營副都統長喜,督兵出擊,英艦當晚離去。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1842年1月17日)英侵略軍火輪船2艘、小船20餘只,又駛進乍浦蔡岐門,泊燈光山外。次日,因風浪大,西退至海鹽縣秦駐山外。十九日,英船兩艘復駛向蔡歧門,炮轟乍浦,居民紛紛出城逃難,全城幾空。駐防協領英登布,立即督兵發炮還擊,擊中敵船首,又中第二艘船尾,英船倉惶遁去。

梗概

清道光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1842年5月7日),英軍為控制長江,封鎖運河,截斷漕運,以迫使清廷屈從,遂撤出寧波、鎮海和定海三城,北犯江浙兩省的海防重鎮乍浦。四月初八日(5月17日),大批英艦駛入乍浦玉盤洋。有戰艦7艘、武裝汽船4艘及其它戰船、舢舨24艘,裝載大炮100多門,英國侵略軍2000多名。乍浦之戰開始。
四月初九日(5月18日)上午8時許,英軍先以康華麗號(Coruwallis)、布朗底號(Blonde)、摩底士底號(Modeste)、阿吉林號(Algerine)和西索斯梯斯號(Sesostris)向乍浦前沿猛發炮火,攻打設定在各山寨陣地的炮台。接著,復仇神號(Nemesis)、司塔林號(Starling)、皇后號(Queen)、哥倫拜恩號(Columbine)、伯勞弗號(Plouer)和菲萊吉森號(Phlegethon)作掩護,英侵略軍分三路先後登入,所到之處,都遭到駐守在乍浦的官兵和鄉勇的奮力抗擊。
右路,由中校馬利斯(Morris)率領愛爾蘭聯隊第十八團、四十九團以及工兵等1000餘人,妄圖在天妃宮登入。
韋逢甲(1796-1842)字毓春,山東省齊河縣桑梓店,三官廟人。1836年進士,歷任浙江省宣平、餘杭、浦江等縣知縣。1841年被調往鎮海督鑄大炮,團練鄉勇。道光二十二年(1842)初,由安吉州調任乍浦海防同知(正五品)。剛到任時,乍浦海氛甚熾,逢甲雖是書生,卻頗有膽識、謀略。立即募集義勇300人,日夜集訓,後進駐沿塘天妃宮炮台,防禦堅守,晨夕靡懈。
當英艦駛近天妃宮洋面,韋逢甲奮勇當先,率鄉勇抵禦,即下令發炮轟擊,一艘英艦被擊中,艦上英軍紛紛落水,一名上尉軍官當場斃命。接著,英軍又發起兩次進攻,均遭到我軍強烈抵抗而受挫。據英艦長賓漢(Bingham,J.E.)在日記中寫道:“我軍一艘戰艦,被天妃宮炮台擊中,上尉軍官Campbell(康培爾)頸部被彈射穿而送命。此役我軍共傷亡40多人。”在戰鬥中,韋逢甲不幸身中彈片,穿透左脅,血流如注,義勇們迅即將他抬到城內六度庵搶救,他仍幾次掙紮起身,詢問戰況,終因傷勢過重,越日後傷發而死。
其時,乍浦滿洲大營副都統長喜,正在觀山保全城(又名葫蘆城)督戰。發現敵情後立即指揮回擊。英軍第十八團、四十九團向葫蘆城烽擁而至。經過一場激戰,協領英登布力戰群寇,死於陣上。佐領多仁圖、驍騎校布勒忠武、惠征、祥瑞、恆奎等均在激戰中壯烈殉國。泥水工蔡吉慶、張雙喜等冒著槍林彈雨,一起搶修葫蘆城工事而壯烈犧牲。副都統長喜不幸中彈負傷,後撤至城中,投水遇救,旬日後,死於嘉興三塔灣。
中路,由蒙哥馬利中校(Montgomerie)率皇家炮兵、馬德利斯本地兵第三十六團、來福槍手以及工兵等約400人,內軍官15名,在觀山南坡牛角尖、檀樹泉登入,沿山腳進犯。遭到乍浦水師右營把總韓大榮,率領300名士兵的猛烈阻擊。從陳山嘴登入之英軍又從清軍背後包抄,守軍三面被包圍,腹背受敵,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我軍火藥打光了,改用弓箭。弓箭射完了,改用刀矛。韓大榮不幸身中火箭,受了重傷,他絲毫沒有退縮,傷口包紮好後,他身先士卒,浴血奮戰,仍大呼“只有前進,決不後退!”與英軍展開殊死搏鬥,殲敵4名,殺傷敵人數十名,直到身中數彈,不支倒地而身亡。最後300名士兵,全部壯烈犧牲,無一投降!(把總韓大榮的後裔,每年在此日總要上牛角尖古戰場祭奠先祖英靈)
左路,由叔得上校(Schoedde)率蘇格蘭來福槍聯隊第二十六團、五十五團官兵近1000人,從陳山嘴、唐家灣登入。陝甘兵千總李廷貴、張淮泗率綠營兵376名,在唐家灣英勇阻擊,激戰一個多小時,殲敵數十人,英軍前鋒受挫。此時,英軍後援部隊趕到,山東兵不戰而退,陝甘兵遭到前後夾擊,弧立無援,火器用盡,李、張兩千總和370多名戰士,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斃傷敵人多名,無一投降,全部壯烈殉國。後來,乍浦人民為這批遠離家鄉的英烈們收斂、安葬在小觀山下,並立有“陝甘兵烈士義冢”石碑,以志紀念。
英國侵略軍在攻陷前沿守軍陣地後,衝過群山竄向乍浦。我旗兵200餘名,發現山頭失守,退路已被敵第二十六團切斷,佐領隆福率眾突圍,埋伏在燈光山與小觀山之間的天尊廟內。被中路英軍發現後,越嶺來攻;隆福利用門戶、視窗作掩體,向敵人猛烈射擊,阻敵前進。英軍強攻二次,受創極重,第四十九團僅(Browne,Michell)二人未受創傷;第十八團傷亡更慘,上校湯林森(Tomlinson)當場被擊斃。英軍大為震驚,急調兵增援,用野戰炮轟擊天尊廟,用火毯(以火藥袋組成)炸開外牆,再次發起衝鋒。守軍堅持封鎖道路,拚死抵抗,浴血苦戰達三小時。佐領額特赫、防禦貴順遭 火槍犧牲,驍騎校根順中炮陣亡。驍騎校伊勒哈畚以手弩殺敵,矢盡力竭,慘死於敵軍屠刀下。隆福突圍時,與英軍火拚,斃傷敵人數名,力竭自盡。旗兵僅43人突圍和少數受傷被俘外,官佐7名和旗兵167名全部陣亡。
四月初十日(5月19日)英國侵略軍攻入乍浦城後,城內滿、漢軍民寧死不屈,以牆壁、建築物為掩體,堅持抗擊入侵者,直至戰死者有驍騎校戈杭阿、永昌營把總王榮、莊浪營把總孫登霄、甘肅提前營把總馬芝榮、涼州屬土門堡外委馬成功、朱朝貴等及太湖營、乍浦汛等士兵多名。英艦長利洛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在乍浦,曾有一位老軍官帶著他的士兵,兩次勇敢地和我軍肉搏,每次被擊退後,他都糾合士兵再度前來,最後他被擊中腰部倒下。當他被俘抬到後方時,我軍翻譯官看到他在淌眼淚,就勸他不要懼怕,並對他說:‘你將受到憐憫和善待。’‘憐憫!我不要你們憐憫,願流盡最後一滴血!’”農民葛長慶等冒著敵人炮火,用船搶救老人、幼兒出城。傭工陸士貴拒絕給英國侵略軍抬炮,並破口大罵,被敵人一槍戳死。書生劉懋松被虜,英軍逼他寫告示,寧死不從,被殺。木匠徐元業,被英軍抓住,令他帶路去搜婦女,他逃不了,就自刎以保忠貞。僧人達真、壬林挺身阻攔英軍縱火、擄掠。庠生劉東藩,有一女年二十二歲,尚未出嫁,英軍見她頗有姿色,用刀脅迫她,劉女抵死不從,投井殉節。一名英軍闖入城內某店,欲對姑娘行奸,姑娘施計假獻殷勤,誘其卸下武器,脫套衫時,乘其不備,她猛地跳起,將英軍掀翻在地,用軍刀直剌其咽喉,全家人一擁而上,把他殺死,投入井中。英國侵略軍軍官柏納德(Bernard)整理《荷爾艦長日記》中說:“在乍浦城內,我們無法辨認旗兵、漢兵、百姓?隨時遭到襲擊,吃虧不少。” 乍浦全城軍民,同仇敵愾,嚴陣以待,他們甘願拋頭顱、灑熱血,決不在敵人面前屈從,表現了中華民族頑強的鬥爭精神,連殘暴成性的英國侵略者也咋舌,不得不承認:“他們(中國人)難以容忍失敗,不能允許這班來歷不明、可惡透頂的野蠻人(英夷)來褻瀆自己的國家,踐踏自己的土地。”
英軍自乍浦東門竄入,沿途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糧食與財物,被洗劫一空。除盡焚滿營外,自南門吊橋至蕭山街海關及總管街萬安橋一帶,計焚毀商店、民居2000餘間,居民不及逃避者,均遭慘殺,居民和旗人家屬共死難2000餘人,朱翔清在《乍浦之變》一書中說:“英夷破乍浦,殺掠之慘,積屍塞路,或棄屍河中,水為之不流。婦女先奸後殺,受害者更慘。”在此次戰役中,共擊斃英國侵略軍上校、上尉各一名;重傷中校、上尉各一名,中尉四名;生俘16名;共擊斃英國侵略軍60多名,擊傷近二百名。我方陣亡:正二品副都統一名,正三品協領一名,翼領二名,正四品佐領五名,正五品防禦三名,正六品驍騎校十一名,七品和八品校官七名,滿洲八旗兵279名;漢兵正五品海防同知一名,正六品千總二名,正七品把總六名,正八品外委二名,漢軍調防兵658名,鄉勇600餘名。死難平民1200~1500人。
乍浦軍民的抗英鬥爭,是我國人民抗擊英國侵略者的重要一部分,英國侵略軍軍官柏納德(Bernard)在《日記》中說:“凡親眼看到中國的士兵,以那種頑強的鬥志和決心來保衛他們陣地的人,沒有一個能對中國的勇敢拒絕給予充分尊重的……迄乍浦戰役為止,中國派來抵抗我們的軍隊,以這次最為精銳。” 英海軍上尉軍官賓漢(J. Elliatbingham)也在《日記》中承認“我們這次損失超乎尋常,傷亡不少,雖然後來攻下了天妃宮炮台,但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乍浦軍民不畏強暴、勇敢反抗的大無畏精神,充分顯示了我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是鴉片戰爭史上打得最出色的戰鬥之一。
英國侵略軍在乍浦據擾十日,乍浦官倉以及民間貴重物品被洗劫一空,古物珍玩,悉被盜空,軍營儲備,全遭洗劫,一無存留。甚至廟宇佛像,也被割首抉目,石獅都被擊碎,丟棄池中。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1842年5月27日)下午,英國侵略軍在乍浦大肆劫掠後,英艦陸續撤離乍浦(其中四艘於次日離乍)。
十九日上午,侵乍英軍再次縱火,自天妃宮起延燒數里,火神廟、關帝廟、潮陽廟、軍工廠、葫蘆城及普照禪院,盡為火場,百年經營,毀於一旦。英軍還毀壞了火藥庫和鑄炮所,其中,有500架抬炮和黃銅大炮八門,全部被劫走。
乍浦抗英戰役開始時,欽差大臣、杭州將軍耆英命已革職大學士伊里布、鹹齡、舒恭受等,馳往乍浦,於四月初八(5月17日)由杭州起程,甫抵嘉興,而乍浦已失陷。他們畏敵如虎,聚集在嘉興三塔灣候命,準備投降求和。乍浦副都統長喜,從乍城失守後退至嘉興,向欽差大臣耆英述職。耆英立即向朝廷奏報乍浦失陷經過,力陳“舍羈縻之外無他策”,所謂“羈縻”,乃“籠絡”之意,主張求和。耆英重又起用伊里布,委以“四品頂帶署乍浦副都統”,到乍浦求見侵乍英軍翻譯官郭士立,願送還乍浦戰役中俘獲的黑白洋兵16名,以緩和氣氛。四月二十日(5月29日)伊里布抵達乍浦,可英軍早已離乍北上,伊里布即刻遣人把16名英軍戰俘送到鎮海,交給招寶山英軍,希望“解仇通好”,英軍置之不理。
英軍撤離乍浦,進入長江,與另一部英軍匯合後,進攻吳淞口炮台。兩江總督牛鑒聞風而逃,致使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陳化成腹背受敵,弧立無援,英勇犧牲。寶山、上海相繼陷落。英軍溯流西上,於六月(7月)下旬攻陷鎮江。七月初,英軍戰艦侵入南京下關江面。耆英、伊里布先後到達南京,向英國侵略者乞降。耆英向道光皇帝奏稱:“該夷船堅炮猛,初沿途得之傳聞,今既親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能制伏”。耆英、伊里布在英國侵略軍的脅迫下,接受了英國提出的全部條款,於七月二十四日(8月29日)在英艦“康華麗號(Coruwallis)”,以清特派欽差、廣州將軍耆英,頭品頂戴花翎、前閣督都堂、乍浦副都統紅帶子伊里布與英國全權公使璞鼎查(Sir Henry Pottinger),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根據這一不平等條約,英國侵略者割去香港,賠償(鴉片)煙價、軍費2700萬元,攫取了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等特權。
鴉片戰爭最終以屈膝投降,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告終。原因是滿清皇朝的社會制度腐敗,經濟技術落後,蘊藏在人民中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力量,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局部、個別戰役的勝利,無法扭轉整個戰爭的結局,這就是“落後挨打”的根本原因。
經過幾代人的前仆後繼,艱苦奮鬥,中國人民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站起來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香港回歸。當年,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出建設“東方大港”的目標,自今終己成為現實,最近已升級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目前,嘉興港區正在向新的目標邁進。科技進步,百業興旺,中華民族已雄踞於世界民族之林!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嘉興港區乍浦港,山呼海笑,汽笛長鳴,烈士陵前烈士陵前,祭者如潮!先烈們,你們的鮮血沒有白流,祖國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我們謹向當年捨命保海疆的英烈們,表示深切的悼念,請安息吧!

經過

1842年5月,英軍首先進攻乍浦。乍浦是江浙兩省交界的海防重鎮,這裡有駐防八旗兵1841名。其中,蒙古八旗官兵有838名(包括蒙古協領1人)。此外,還有增援的陝、甘綠營兵1000名,山東雇勇1500名,乍浦本地鄉勇700名,總計約7000名在此駐防。5月18日(四月初九日),英軍以戰船7隻,運輸船及小舢板船數十艘進犯乍浦,英軍2000餘人分別從黃山嶺、唐家灣登入,兵分左、右縱隊,直犯乍浦城垣。駐防在城外之滿、蒙八旗官兵,在都統長喜的指揮下,“守兵奮力抗戰”。其中,位於城南3里的觀音山腳下之天尊廟,駐有八旗滿兵200人,在佐領隆福的率領下奮力抵抗,“英軍兩次猛衝,均未得逞,受創極重”,英軍“第四十九團,第十八團,傷亡頗多”。
最後,英軍右隊在援軍配合下,用重炮猛轟天尊廟,旗兵困於重圍,苦戰達3小時,卒因眾寡不敵,隆福自殺,旗兵傷亡殆盡,其有未死者,均“引刀自刎”,壯烈犧牲,“其堅貞不屈,殊可風也。”
除八旗兵英勇戰鬥外,守衛在乍浦城東門之陝甘綠營兵,亦英勇抵抗,他們“以扛炮傷敵甚重”,迫使英軍“轉攻南門”。最後,英軍左、右隊合力“進犯東門,梯城而入,乍浦遂陷”。兵備道守將宋國經率兵退走平湖。英軍入城,縱火滿營,焚殺甚慘。
據統計,在這次乍浦抗戰中,滿、蒙、漢各族愛國官兵共犧牲696人。其中,以副都統長喜為首的清軍官員17人,漢族士兵陣亡400人,滿、蒙旗兵為279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