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繪

丹繪

丹繪是日本浮世繪前期發展的繪畫形式,指由於用單一墨色已不能很好地表現女性的美姿,於是開始在墨色上塗動物膠以增加光澤,或加用赤色,稱為“丹繪”,但人物個性不鮮明,存在類型化的傾向。這是江戶時代前期浮世繪的基本狀況。不過,這為江戶後期創造出多色彩的浮世繪打下了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繪
歷史背景
丹繪產生於日本幕府時期,德川幕府時代,日本和平安定的狀態持續了近230年的時間。德川幕府前,重視創作藝術品或美術品的主要是武士家族或者僧侶、富商等人。德川幕府時期,太平的社會環境為多彩的庶民文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距今340年到350年前,名為菱川師宣的畫師創作了描繪當時社會狀況的浮世繪。
當時,出現了在黑白印刷的版畫上添加色彩的“丹繪”,隨著日本人技法和工藝不斷提高,又產生了在木版上加印色彩的套色印刷技術。浮世繪最初用毛筆墨繪,稱之為“肉筆浮世繪”。由於其時社會需求量的增大,肉筆產品供不應求,便出了以木刻墨色印刷的做畫,稱之為“木刻浮世繪”。後來,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增加了紅、綠、黃、紫等顏色,出現丹繪形式。18世紀中葉,出現了多姿多彩的錦繪,並為日本大眾所喜聞樂見,獲得國際藝術界的重視。
“浮世繪”又稱風俗畫,是反映町人大眾生活和風俗的木版畫,其中以刻繪人物和風景居多。它是在印刷技術有了新的改進,版畫的印刷質量得以提高之後,開始脫離作為書籍插圖的附屬地位,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這種大眾的藝術形式,主要是繪製江戶吉原青樓的風俗畫和歌舞伎演員的人物畫,表現了對庶民現實生活的關心。
當時人眾娛樂除了古原遊樂之外,就是欣賞歌舞伎,為此浮士繪也瞄準歌舞伎,在歌舞伎廣告欄或節目單上製作歌舞伎演員的肖像版畫。“浮世繪”的首創者之一鳥居清信繪製的這類“浮士繪”是粗線條,單一墨色,形式也很單純。其子清倍將其發展為繪製身穿華麗衣裳的美人畫,由於用單一墨色已不能很好地表現青樓女的美姿,於是開始在墨色上塗動物膠以增加光澤,稱為“漆繪”,或加用赤色,稱為“丹繪”,但人物個性不鮮明,存在類型化的傾向。這是江戶時代前期“浮世繪”的基本狀況。不過,這為江戶後期創造出多色彩的“浮世繪”打下了基礎。
“丹繪”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終於在1744年經版畫家奧村政信、西樹重長、石川豐信等人之手,以赤為主,增加了綠、藍、黃諸色,完成了從“丹繪”到“紅折繪”即“多彩繪”的過渡。1765年,鈴木春信在“紅折繪”這種多彩的原色的基礎上混合中間色,印刷出美妙和諧的鮮明色彩,創造出色彩豐富的“錦繪”。他在其代表作《中納吉朝忠》中,用柔軟的線描和明朗的色調,描繪青樓女子手捧中納言朝忠的情書閱讀時的夢幻般的表情,以及人物纖細的柳腰,婀娜多姿,飄溢出一股古典式的浪漫情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