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春曉

《丹山春曉》,是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在藝術鼎盛時期(20世紀六十年代)的代表作。《丹山春曉》在色彩處理上也別具一格,給人以光和色的刺激。畫中的近景和中景都在破墨的基礎上用青綠重色潑彩,而遠山則以硃砂傅色,使包:綠對比,相映成趣。可以說,此情此景, 已成為這幅畫的點題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山春曉
  • 作者張大千
  • 時間:20世紀六十年代
  • 特點:綠對比,相映成趣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畫家簡介,

作品簡介

丹山春曉

作品賞析

這是一幅破墨、潑彩的山水畫。構圖滿,用筆放,施墨濃,色彩艷。精細處只覺一木一石垂手可及,粗放處可見彩墨融合,煙雲瀰漫。他吸收了西方繪畫的技法,但仍保持了民族繪畫的傳統特色。他以破筆、潑墨、破墨、潑彩法,創造了青綠重彩、富麗堂皇的山川。他將水、墨、彩揮發於畫紙上,表現出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 以刻求大自然的神似之妙,一色之中化為眾色之變。同時,又精心鉤劃點染,對橋樑、屋宇、石坡、草木等具體景物作充分的表現,使畫中的氣氛顯得頗為綴渺膘肋,歡快清新,粗中有細,乎中見奇。使歡騰的大地,呼嘯的山川,與深幽寧靜的景物,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奇特而新穎的筆墨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是他熔鑄中西繪畫於一爐的求索成就。
《丹山春曉》在色彩處理上也別具一格,給人以光和色的刺激。畫中的近景和中景都在破墨的基礎上用青綠重色潑彩,而遠山則以硃砂傅色,使包:綠對比,相映成趣。可以說,此情此景, 已成為這幅畫的點題依據。“紅間綠,花簇簇”,是中國人民大眾傳統的審美要求,此畫以黑色為底,起到了調和作用,不至於紅綠兩個極色互相矛盾。畫中的雲煙和天空,用花青、硃砂、白粉等色彩渲染,幾乎塗滿了畫面,沒有留出空白。這種大膽而獨特的表現手法,顯示了作者善於把西方繪畫的長處,融會貫通於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了傳統繪畫技法的框框,有所創新。
《丹山春曉》在1993年佳士得春季拍賣以超出估價一倍的一百四十五萬元成交(台幣)賣出。

畫家簡介

張大千(公元1899-1983年),原名愛,號大千,四川內江人。中國近代著名國畫家﹑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書法家﹑文學家﹑收藏家,美食家﹑旅行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學養以及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文化名人。早年投師名家,年僅弱冠就與二哥善孖到日本東京學習繪畫及染織藝術。後在南京任中央大學教授。四十年代中開始出遊並在國外舉辦個人畫展。1957年定居巴西,1978年遷入台北市摩耶精舍新居。他擅長山水,工人物、花鳥、書法、詩文。他一貫主張“藝術是感情的流露,筆墨技巧只是表達感情的段”。因此,他的作品往往是涉筆成趣,點畫新奇,富有濃厚的情意。他的後半生長期在海外生活,遊歷了許多國家,馳名中外,曾被美國紐約世界美術協會譽為“當代第一大畫家”。雖然,他身居巴西,僑居海外,但無論走到哪裡,他的心總是向著自己的祖國故土的。他在國外身穿中國長袍,吃四川家鄉菜,講四川話,聽中國歌曲。他在巴西的住所八德園,是按照中國庭院的建築樣式而精心設計的,處處保留了故鄉的習俗。由於台灣與祖國大陸長期隔裂,他在世時常常隔海遙望祖國大陸,時時流露眷念之情。他或托人詢問以明情況,或把縈繞心頭的畫境涌於筆端,那種寄情山河,切盼祖國統一之情,感人至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