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李布斯金

丹尼爾·李布斯金

丹尼爾·李布斯金是一名猶太裔建築師,波蘭人,911世貿中心重建項目總體規劃師,代表作有柏林猶太博物館。1990年創立李布斯金工作室,並擔任首席設計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尼爾·李布斯金
  • 國籍:波蘭
  • 民族:猶太族
  • 出生地:羅茲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業:建築師
  • 代表作品:奧斯納布呂克的努斯鮑姆美術館
  • 現居地:紐約
簡介,光之鍥——“自由塔”誕生記,首提"自由塔"概念,提案過程,中標世貿重建,和自己的心理陰影交流,大器晚成的建築大師,主要作品,

簡介

猶太裔建築師----丹尼爾·李布斯金,猶太裔波蘭人,著名建築師,911世貿中心重建項目總體規劃師,世界資深流浪專家。
1946年生於波蘭中部的羅茲,父母是大屠殺的倖存者,1957年舉家遷往以色列,1959年定居美國紐約。從小音樂造詣頗高,擅長演奏手風琴。後來立志成為建築師。
丹尼爾·李布斯金
1990年創立李布斯金工作室,並擔任首席設計師。

光之鍥——“自由塔”誕生記

2003年2月獲選為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重建項目的總體規劃建築師。
猶太裔建築師丹尼爾·李布斯金從小跟隨父母四處遷徙,家族中13 位親人在納粹大屠殺中喪命。“9·11”恐怖攻擊時,他的姐夫正在世貿大廈上班,父親也在附近的印刷廠工作。2003 年,李布斯金擊敗7 位強勁對手,成為世貿中心重建總規劃師。他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表示:“贏得世貿項目的秘訣,是學會與自身的心理陰影交流。”李布斯金的方案是:在世貿原址構建5 棟高樓,由南至北,一棟高過一棟,呈螺旋形環立,猶如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
丹尼爾·李布斯金
如今,7 年多時間過去了,但世貿重建的進程卻並不順利。除了5 號樓已建成外,李布斯金主要負責跟進的“自由塔”僅建了2 層,日本建築師文彥負責的4 號樓建了4 層,英國設計師諾曼·福斯特和理察·羅賓遜跟進的2 號樓和3號樓因為資金原因,甚至尚未“破土”。82 歲的文彥曾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世貿重建項目,是我最費心思的項目,也是最讓我惱火的項目。”
然而,身為世貿重建總規劃師,李布斯金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卻沒有透露一絲無奈。他充滿信心地表示:“你知道嗎?目前,每天有4000 名工人在世貿工地工作。今年年底,人數會上升到1 萬人。目前,自由塔、4 號樓、世貿紀念公園正在建設中,相信到明年就能建成雛形,另外一個好訊息是,3 號樓已經獲得投資,將在今年年底正式動工。”
對於重建工程的緩慢,李布斯金解釋說:“重建過程中,從紐約到新澤西州整個地下鐵系統都是正常運行的。我們是在紐約的動脈上建造房子,就像做心臟器官移植手術一樣,你既要把器官移植進去,又不能傷害大動脈,這就是重建項目最大的挑戰。”

首提"自由塔"概念

在2002 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李布斯金第一次提出了“自由塔”的概念。
“我們需要一個戲劇性、出乎意料、有靈性的深刻透視,來看待傷害、悲劇與失去的東西。我們需要能帶來希望的作品。”李布斯金提出,建造一棟高達1776 英尺(約541 米)的“自由之塔”,這正好與美國建國的年份1776 年相吻合,),象徵著美國通過《獨立宣言》,暗示了美國要在世貿原址上重塑自由信仰的決心。建成之後,“自由之塔”將成為新的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

提案過程

2002 年7月,李布斯金作為最後7名世貿重建總規劃師的候選者,被請到紐約,聽取各方的意見。此時,紐約人正為要不要在世貿原址重建吵得不可開交。一方面,受難者家屬認為這是聖地,不想看到歷史被抹殺、被覆蓋。另一方面,世貿雙塔承租商執意重建,以彌補他們的損失。
2002 年10 月,李布斯金、諾曼·福斯特等人以設計競賽參與者的身份到世貿大廈原址考察。“9·11”過後,清除了碎瓦殘礫,留下了一個大到難以想像的深坑,那個坑面積相當於12 個足球場,深達21.3 米。
“當地人管那叫‘澡盆’,我要求下到裡面去。世貿雙塔產權擁有方紐約港務局派來的導遊問我為什麼,別的建築師都沒這么要求呀。我不知道如何解釋,只是覺得有必要。”就這樣,李布斯金穿著橡膠雨靴,走了進去。
越往坑下走,李布斯金越來越覺得潮濕和冰涼。李布斯金看到地基的另一邊受到哈德遜河的壓力而龜裂滲水,從地下冒出根根水柱。李布斯金站在大坑之中,感覺坑無限大。抬頭向上看,李布斯金看見坑洞邊緣有人站著,看似在懸崖邊上伸著脖子往下望。在那片刻,李布斯金想到:提出一個以紐約市岩床為起點的設計。
隨後的提案會上,李布斯金成為第一個陳述人。“我的方案叫做‘回憶之基’。在深入曼哈頓的岩床地下,會有一處紀念碑,展示世貿中心的地基。在它的旁邊,會有5 棟建築,由南至北,一棟高過一棟,呈螺旋形環立,猶如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最高的一棟有1776 英尺,以紀念《獨立宣言》的誕生。我要把‘9·11’那天的英雄人物牢記在心,在地圖上找出那天罹難人員、警察、消防員走過的路線,把這路線化為設計的一部分,將之轉為從富爾頓街和格林尼治街交叉口的公共空間(世貿紀念廣場)射向城市的通道。”
李布斯金回憶說,當時所有提案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意在創造一個讓人嘆為觀止的制高點,取代雙塔。諾曼·福斯特設計了兩座非常壯觀的玻璃幕牆大樓,高達520 米;艾森曼、邁耶霍爾設計了一座碩大無比的現代主義格狀作品,5 座高達340 米的大樓,中間用橫向結構相連,讓人想到雙塔倒塌後,廢墟中立著的柵欄;拉斐爾·維諾里領軍的THINK 團隊,提出了三個各自獨立的項目,其中一項是將總面積6.5 萬平方米中的5 萬平方米以玻璃頂覆蓋。

中標世貿重建

2003 年2 月27 日,正式宣布決定的那天,李布斯金和眾建築師向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和新澤西州長帕塔基作了最後一次說明。李布斯金記得當時帕塔基州長閉起一隻眼睛,從模型的南邊眯著眼看過去,仿佛在想像建成之後,從船的甲板上眺望的景象。
當天,拉斐爾·維諾里信心十足,他看了一眼李布斯金的模型,輕輕說了句:“現在就可以把那模型拆掉了,不是嗎?”接著,李布斯金被請出會議室。回到旅館,李布斯金有些灰心。他靜靜地坐著,閱讀當代哲學家伊曼紐爾·列維納斯的書。突然,電話響了。李布斯金的妻子拿起話筒,臉色刷地變白。李布斯金接過話筒,準備接受安慰落敗者的標準說辭,突然,他聽到電話那頭傳來:“李布斯金先生,您贏了!”第二天,李布斯金的照片上了《紐約時報》頭版,他被攝影師和記者團團圍住。
中標後,李布斯金接到一個來自美國丹佛的朋友電話:“丹尼爾,那你上面的老闆可多嘍!”朋友警告說。
“大概有800 萬個吧。”李布斯金自嘲說。作為紐約世貿重建總規劃師,他每天需面對各種利益集團的挑戰。

和自己的心理陰影交流

在接手世貿重建項目前,李布斯金在行業內被冠名為“建築療傷大師”,他的作品不僅是一個敘述載體,更是一個療愈空間。
猶太后裔李布斯金的父母是大屠殺的倖存者,他們家族中有13 位親人在納粹大屠殺中喪命。
1946 年,李布斯金出生於波蘭中部的羅茲,11歲時舉家遷往以色列,13 歲移民美國。儘管他早已習慣說一口流利的美語,但刻在他內心的大屠殺的陰影,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從未抹去。
“很多人都覺得我的姓氏很奇怪。在德文中,‘Liebe’是‘愛’的意思,‘kind’是‘孩子’的意思,哪有一個人的姓叫‘愛孩子’?其實,是我的祖父在逃難時,為了隱姓埋名,才被迫選了一個名字。他的乳名叫做‘lovely child’,向當局登記時,他故意把德文‘Lieb’的‘e’去掉,加上形容詞字尾的變化,成為一個有點像德國人又有點像猶太人的名字。”
1989 年,李布斯金接到柏林市政府的一封信,邀請他參加柏林猶太博物館的重建設計競賽。同年,李布斯金全家從米蘭搬到柏林。在那年11月9 日,他的一雙兒女拿著兩把小榔頭,跟著人潮湧向柏林圍牆,朝著牆面敲敲打打。
參加柏林猶太博物館設計競賽的建築師來自世界各地,但幾乎所有人都提出類似的想法:一個撫慰人心、吸引人的中性空間。“一個建築師的作品是不可能和他的個人感情割裂的,就比如世貿重建項目和柏林猶太博物館,我不需要為他們做例行的資料收集工作,因為這對我而言,本來就意味著深深的個人體驗。”李布斯金說。
他為柏林猶太博物館設計了一條通道,盡頭沒有路。他還設計了一個空間,叫大屠殺塔,裡面一片漆黑。屋裡唯一的光線從頂上一道裂縫滲進來,但從地下幾乎看不到這道裂縫。這棟建築最離經叛道的地方是沒有前門,參觀者必須先進入柏林博物館原來的巴洛克建築,再從地面下的三條通道進入猶太博物館
提交方案前,李布斯金把設計稿拿給兩位建築師朋友看。他們都說:“丹尼爾,你違反太多規則了。你不可能贏的,他們會取消你的資格。”但結果是,他中標了。
2001 年9 月11 日,猶太博物館開館不久,剛剛完成這項大工程的李布斯金還很興奮。當天,他就看到那些一再在電視中重播的畫面:恐怖分子劫持兩架客機撞向世貿雙塔,這讓他無比悲傷。

大器晚成的建築大師

41歲之前,李布斯金從沒蓋過房子,他的第一個作品,是1987 年中標的西柏林住宅。在此之前,他是一個建築理論家,透過設計圖探討建築。
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張永和如此回憶他和李布斯金初次見面的情景:1982 年初,張永和前去拜訪美國匡溪藝術學院建築系。當時,匡溪藝術學院在密西根州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山上,離最近的城市底特律開車也要一個小時,建築系師生的生活,跟修道士差不多,建築系主任李布斯金是當時那裡唯一的建築教授。
當時,李布斯金給張永和展示了一幅自己的畫作《盡端空間》。“作為純繪畫來講,他的畫構圖均衡嚴整,繁而不亂,組織得疏密有序,還頗有一種音樂感,畫面上火柴棍似的簡單建築體,像交響樂隊中的一件件樂器。”張永和評論說。
李布斯金從小就是一名音樂神童,手風琴拉得極好。他11歲時曾在特拉維夫音樂廳和年輕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同台演出。小提琴教父艾薩克·斯坦曾對他說:“李布斯金先生,你不彈鋼琴實在可惜。你窮盡了手風琴所有的可能性。”但那時換樂器已經太晚,李布斯金的手已經習慣垂直彈奏了。
當手風琴的局限越發明顯時,李布斯金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畫畫上。有天深夜,他坐在廚房的桌子上專心畫畫。他的母親倒了兩杯茶,在他對面坐下,“你想當畫家?想蹲在閣樓上餓肚子,連一根鉛筆都買不起嗎?”
“ 當個建築師吧。建築是門行業,也是門藝術。”接著,媽媽說出一句讓李布斯金極為動心的話:“在建築中總是可以表現藝術,但是在藝術中無法表現建築。做建築師,是一石二鳥。”
從此,李布斯金開始學習建築,他從音樂、詩歌和繪畫中尋找建築靈感。2002 年11月,李布斯金在香港參加城市大學設計競賽後,在一家星巴克呆了三個小時,他看著窗外的光影變化,突然來了靈感,決定在世貿重建設計中加入“光”的部分,每年“9·11”這天,從雲端射出的陽光,將照射整個世貿中心。他將世貿重建設計草圖畫在了一張星巴克餐巾紙上。
“在世貿重建中,有沒有一些藝術作品給你啟迪?”記者問。
“艾米麗·狄更生的一句詩在我腦海里縈繞不去:填補裂隙,把造成它的事物封起來。用別的,必定會裂得更大的。深淵,無法以虛空連線。”

主要作品

柏林猶太博物館
柏林猶太博物館柏林猶太博物館
奧斯納布呂克的努斯鮑姆美術館
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
丹佛美術館
多倫多皇家博物館
舊金山當代猶太博物館
西柏林住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