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

中非合作

西方國家附加政治和人權等條件的所謂“援助”不同,中國嚴格遵循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援助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原則,得到了非洲國家的高度評價。正如南非總統祖馬今年2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把非洲國家當成平等夥伴,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把自己當成非洲的主人,把非洲國家當成它們的附屬國

中非合作論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在南南合作範疇內的集體對話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非合作
  • 外文名:Sino African Cooperation
合作意義,社會評論,

合作意義

近年來,中非合作成果顯著。北京師範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鬍必亮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非各自比較優勢明顯,雙方合作能夠有效推動互利共贏,促進各自發展,並對推進全球減貧事業、促進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胡必亮表示,對於非洲國家來說,缺少完備的基礎設施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原因。2012年,非盟通過了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在推動中非合作過程中,中方有意識地配合他們的發展規劃。非洲有需求,中國在非洲參與了很多鐵路、公路、港口、電站、通訊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近年來,中國在非洲的基建投資每年增長速度都超過10%。對於中國參與建設的基礎設施工程,非洲方面普遍評價很高。
胡必亮說,2007年,非盟提出了推進工業化的計畫,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進展比較緩慢。此外,非洲農業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糧食安全問題,超過一半的非洲國家糧食需要進口。非洲的糧食畝產量也很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南非參加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期間,提出中非合作要努力加快非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國開始加速幫助非洲的工業化計畫。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也在非洲進行推廣,有效幫助了非洲國家提高糧食畝產量,解決他們的糧食安全問題。”胡必亮說。
胡必亮認為,中非合作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新亮點,“非洲國家越來越希望向中國學習發展經驗,他們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吸收中國的發展經驗,正在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此外,‘一帶一路’建設在非洲開花結果,產生的共贏效果開始逐步顯現,這也將是未來中非合作的一大亮點”。
胡必亮表示,在中非合作過程中,中國也受益不少。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進行合作,中方可以從非洲進口石油、礦石等資源。此外,中非合作有利於拓展中國的投資市場,促進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為改革不能關門搞,必須有全球眼光。
胡必亮表示,中非合作不但有利於中非雙方發展,還有助於推動全球減貧事業,促進世界和平,具有顯著的全球性意義。“中非合作對於推動全球減貧作用巨大。中非雙方總人口接近全球總人口的40%,而且貧困人口占比高,雙方開展良好合作,把貧困問題解決好,就是為全球減貧事
業作出巨大貢獻。此外,中非進行良好合作,也可以促進反恐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
談及中非合作論壇機制的作用,胡必亮表示,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在推動中非合作方面十分高效,“中非合作很早就開始了,早期雙方主要是政治合作。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啟動,到現在為止,可以說是一種引領中非合作的高效機制。通過領導人會晤、部長級會議等高層次交往,雙方討論了許多重點項目,做出了很多重點規劃,並且得到有效落實。這一機制的影響力在非洲不斷增強,得到了非洲國家的普遍認可”。

社會評論

美國總統歐巴馬2014年8月5日在華盛頓舉辦的首次美非領導人會議上宣稱,美國不會只為了自己的經濟成長從非洲地下榨取礦產,而是會為所有人創造工作和機會,開啟非洲增長的下一個時代。不難看出,歐巴馬這番話將美國提升到“道德高地”的同時,也在無端“暗諷”中國。
事實上,西方國家的冷嘲熱諷一直難以撬動中非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傳統友誼。近日,中國對西非國家的緊急馳援再次驗證了中國對非交往的“真、實、親、誠”理念。一些西方國家在非洲“說得多,做得少”,對中非合作發展眼紅的“酸葡萄”心理要不得。
今年3月以來,伊波拉疫情在西非國家賴比瑞亞、幾內亞、獅子山迅速蔓延。世衛組織最新通報顯示,截至本月13日,西非地區累計出現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伊波拉的病例2127例,死亡1145人。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疫情蔓延之際,中國緊急馳援。由中國政府提供的價值3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已陸續運抵西非國家,派遣的公共衛生專家組也已抵達這些國家與當地醫務人員一道抗擊伊波拉疫情。
困難面前攜手並進、互幫互助早已成為中非友誼的優良傳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在還沒有擺脫貧困時,就勒緊褲腰帶支援非洲兄弟的民族獨立與解放運動,中國對非合作從不居高臨下、從不開空頭支票。
伴隨著中非各自的成長與壯大,中非合作規模也經歷了巨變。上世紀50年代,中非貿易額僅為1200萬美元,而2013年則達到2102億美元;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對非投資存量超過250億美元。超過2500家中國在非企業為當地創造了1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為非洲近年來的經濟成長所做的貢獻世界有目共睹。
與西方國家附加政治和人權等條件的所謂“援助”不同,中國嚴格遵循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援助不附加政治條件的原則,得到了非洲國家的高度評價。正如南非總統祖馬今年2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把非洲國家當成平等的夥伴,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把自己當成非洲的主人,把非洲國家當成它們的附屬國。
中國政府在大災時“雪中送炭”獲得非洲國家高度讚揚。獅子山衛生部副部長阿布·福法納說,中國援助的醫療物資對於中塞關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幾內亞國際合作部部長薩諾感謝中國政府的緊急援助,認為援助為兩國關係發展注入了活力。
人們注意到,在伊波拉疫情持續蔓延之際,一些西方國家只是口頭表態,鮮有實際行動。而中國的醫療專業人員和援助物資卻陸續到達非洲,這種挺身而出的擔當,真正詮釋了中非患難之交見真情的傳統。
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中國及時高效的援助面前,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指責和污衊顯然站不住腳。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相信疫區人民必將渡過難關,戰勝疫情,早日恢復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
新華社評論員:攜手邁向中非合作新時代
——熱烈祝賀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圓滿成功
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 “這是一次完美、非凡的盛會,我們一起創造了歷史。”在習近平主席熱情洋溢的總結講話中,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圓滿落幕,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由此起航。
“結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此次峰會正值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周年,是在非洲大陸首次舉辦的中非峰會,在中非合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主席與非洲國家和地區組織領導人聚首“彩虹之國”,敘傳統友誼、謀合作大計、繪發展藍圖,為中非友好合作關係全面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為雙方開展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互利合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引領和政治保障。
歷史性的盛會,凝聚合作共贏的共識,實現了中非關係定位的又一次升華、中非互利合作的又一次升級。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到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折射出雙方關係重要性的與日俱增,體現了全方位合作的水到渠成。峰會審議通過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畫(2016-2018)》,為中非合作明確目標、擘畫藍圖;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五大支柱”,為實現中非關係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著力實施“十大合作計畫”,將中非發展緊密對接,在更高水平上體現了中非關係平等互利的本質特徵……豐碩的峰會成果,詮釋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中國智慧,支撐起中非合作的四梁八柱,也印證著“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深刻道理。中非攜手同行,不僅將改變歷史軌跡,也將創造人類未來。
歷史性的盛會,賦予中非合作理念新的內涵,為中非關係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從50多年前周恩來總理提出中國對非關係五項立場和對非援助八項原則,到習主席2013年訪非時宣示的對非關係“真、實、親、誠”四字箴言,這種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成為中非關係發展的重要法寶。峰會期間,習主席闡述新形勢下中非平等合作、多方合作、務實合作、重點合作等新理念,體現了中國一以貫之的對非政策和正確義利觀,更順應了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潮流。平等的姿態、先進的理念、務實的舉措,既是在書寫中非發展的“現在時”,也勾勒出雙方合作的“將來時”,對國際社會開展對非合作具有廣泛的引領和啟示作用。
歷史性的盛會,向世界傳遞中非團結共進的堅定信念,發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響亮聲音。“河有源泉水才深。”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奮鬥歷程,讓中非人民結下深厚友誼,讓中非發展深度融合、命運相連。面對充滿變革與機遇、風險與挑戰的國際形勢,習主席莊嚴宣示:中非平等互信、相互支持的兄弟情誼不會改變,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根本宗旨不會改變,相互理解、共同進步的協作精神不會改變,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堅定意志不會改變。四個“不會改變”,展現了中國發展對非關係的最大決心和誠意,道出中非維護世界和平安寧、促進世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的共同心愿。“敬人者,人恆敬之。”這一友好合作、共創未來的真誠呼籲,得到非洲各國熱烈回響。
峰會閉幕之際,適逢曼德拉先生逝世兩周年紀念日,這位為中非關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政治家有句名言:“登上高峰後,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山峰要翻越。”60餘載守望相助,15年辛勤耕耘,中非關係正處在歷史最好時期。只要中非登高望遠、闊步前行,攜手走向民族振興和現代化,必將進一步增進中非24億人民的福祉,書寫中非關係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