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陽剪紙

中陽剪紙

中陽剪紙是山西省中陽縣的一種民間剪紙藝術。與當地傳統民俗文化血肉相連,它以中陽當地民俗信仰、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神話傳說為主要表現內容,其中既有以魚、蛙、蛇、兔為主題的裝飾紋樣,也有配合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的民俗剪紙,還有以民間神話為題材的剪紙作品。中陽剪紙多以紅紙剪成,體現著喜慶、熱烈的民俗氣氛,有時也根據風俗習慣,運用紫、黑、黃、綠、藍等彩色紙剪製作品。

2006年5月20日,中陽剪紙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陽剪紙
  • 地理標誌:呂梁山區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民間美術
  • 批准日期:二OO六年
  • 申報地區: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等
  • 遺產編號:Ⅶ-16
歷史源流,傳承意義,工藝特色,傳統紋樣,審美特徵,文學作品,

歷史源流

據考證,中陽民間剪紙與漢代畫有著密切關係。在1984-1985年間,中陽縣文化館在對金鑼鎮道棠村出土的漢墓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畫像石,經專家鑑定後,基本確定為漢代畫像石,在這些畫像中有許多關於剪紙的圖案,可以證明在漢代中陽就有類似的剪紙藝術。此外,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在本縣水玉村發現了大量的宋代服飾,這些服飾上的圖案花紋與現代中陽民間剪紙藝人所剪的花紋是十分相似的,這顯示出在宋代時期,中陽剪紙可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
唐宋以後,由於時局動盪,交通不便,偏僻閉塞,中陽與外界的聯繫越來越少,但同時也很少受到其它地域文化的影響與衝擊,也使得秦漢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保留,這一古樸風格在當下的民間剪紙作品中還有完整的體現。
中陽縣處於黃河流域,土地肥沃,人口集中。明、清以來,當地出現了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昇平景象,佛教文化和戲曲藝術都曾盛行一時。加上當地商品經濟的充分發育,市民階層逐漸出現,這諸多因素孕育了當地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當然,這一時期的民間剪紙也更多地接受了世俗市井文化的影響,注重了其趣味性和欣賞價值,剪紙技藝更加創新,體現出裝飾的需要,其風格精巧、華麗,引人入勝,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剪紙技藝從上層開始走向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並開始在民眾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四十年代在晉綏邊區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給中陽民間剪紙注入了新的血液。這一時期,各種民間藝術推陳出新,民間剪紙更是展示出新的生機和風采,大家都在慢慢研究和創作新的剪紙,剪紙的種類和題材不斷得到擴充,新品種不斷開發。可以說,剪紙藝術在這一時期呈現出異常活躍繁榮的狀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縣委、縣政府對中陽民間剪紙的重視與扶持,剪紙藝術的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剪紙已經不僅僅用來滿足民眾日常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已經走上產業發展的道路,開始作為一項文化產業創造經濟效益,同時還發揮了自身的文化功能。1985 年,中陽縣就成立了剪紙協會;1986 全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現場會)在中陽召開;1986 年中陽榮獲文化部授予的“剪紙藝術之鄉”稱號;1992 年中陽縣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002 年,中陽民間剪紙被列入縣文化重點保護項目,縣委設立專項資金對其進行保護,並把剪紙窗花作為全縣各國小的學生手工課予以傳承。2007 年 9 月中陽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陽剪紙藝術節,使得中陽剪紙藝術更是走出了國門,走向世界。縣委、縣政府已經成立了中陽民間藝術展覽館,並且正在籌劃成立中陽民俗剪紙博物館,縣文化局還成立了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對中陽剪紙進行很好的保護和開發。這些年來,中陽縣共湧現出幾十名老中青剪紙藝術家。其中有1人成為國家級傳人,並成為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理事,有2人成為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顧問,有 8 人成為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會員。
這些藝術家的剪紙作品多次在全國及全省大賽中獲獎,還有數千件作品被送到日、美、韓、德等十幾個國家參與對外文化交流,受到外國友人的喜愛。原文化館館長、中陽十大剪紙藝人之一的武一生老人憑著自己對中陽民間剪紙的一腔熱情,不僅主編了第一部全面反映中陽民間剪紙作品的《中陽民俗剪紙》一書,還成立了老年大學,專門請當地有名的剪紙藝人教授那些有志於中陽民間剪紙的青年人,對於中陽民間剪紙的繼承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近年,中陽民間剪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藝人們在國內外也享有越來越高的聲譽。

傳承意義

中陽剪紙的主要作者是中陽農村中的勞動婦女,剪紙是她們日常生活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是她們審美情趣和聰明才智的集中表現。中陽剪紙富有濃郁的山野泥土氣息和原始藝術質樸的美感,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勞動婦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藝的傳承關係一般是自發的,亦有以家族方式傳承的。
主要傳承人有王計汝、高寶香、劉玉蓮、王中文、馬翠蓮等十幾人,年齡已在60歲以上。這些老人一旦離去,中陽剪紙勢將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最終走向消亡。所以應儘早採取措施,對之進行搶救。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山西省中陽縣的王計汝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工藝特色

山西省中陽縣位於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呂梁地區。這一帶民俗文化積澱極為深厚,保留著許多原生態的人文環境,由此形成中陽剪紙古老的民俗文化內涵與藝術形態。
中陽剪紙主要分布於山西省中陽縣境內南川河流域、劉家坪地區和西山邊遠山區。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紙風格細膩、古樸典雅,在中陽剪紙中占據主流地位。劉家坪的剪紙風格純樸、剛健,西山邊遠地區的剪紙風格粗獷、渾厚,與南川河流域剪紙的主流風格相依相存,豐富著中陽剪紙的特色。

傳統紋樣

據古史記載,圖騰崇拜時期的黃帝氏族部落圖騰中有蛇和蛙,另外,傳說中的氏族女媧氏的圖騰也是“蛙”。在中國古代,“媧”與“娃”及“蛙”同義異體,一律從“黽 ”。“這很自然地把最古老的蛙圖騰與最古老的女媧氏族集團有機地聯繫了起來,‘蛙’圖騰就是女媧氏族部落集團的標誌”。關於“媧”,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說文解字》載:“天地初開,女媧摶黃土為人,劇務力不暇供,萬引繩橫泥中,舉以為人”。另外,“孕”字,古作“女 ”,即蟾蛙形象加一“女”字,形象地說明了“女”、“蛙”合為“孕”字,這大概就是女媧造人在文字上的顯現吧。
“蛇”和前面談到的“蛙”一樣都是原始人類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遺存。隨著氏族社會的進步,人類對自身的肯定導致由圖騰崇拜轉向對自身的崇拜,即對祖先神的崇拜。前面已經討論了民間剪紙中的蛇、蛙紋樣是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遺存,那么,人面獸身紋樣自然就是圖騰崇拜向祖先崇拜過渡時期的圖式遺存,“這是抓髻娃娃和動物圖騰崇拜結合的實體,是半人半獸型的保護神和繁衍之神,它是由動物圖騰崇拜向祖先崇拜轉變的過渡形態,是人類由大自然的奴隸開始轉向大自然主任這一極為重要的歷史時代的文化遺存”。

審美特徵

一、形式飽滿、優美
剪紙圖案構圖飽滿,以全求美,是剪紙藝術的本質特性。
二、生動的構成之美
剪紙作品中大多數強調自由流暢的線條和色彩構成,充分體現出“大”的氣派。但同時也注意對局部的細微刻畫。
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
民間剪紙在中國文化中是民俗的產物,是與生活習俗相互依附而存在並發展的,它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地域特徵。
四、主觀意象,形式自由活潑
中國民間剪紙的魅力來自於其自身的像是創造。它不受物象自然形態左右,而是按照作者主觀意象去進行作品形象與構成的設計。
五、生動傳神,手法精煉概括
民間剪紙產生和流傳於我國廣大農村,由於受到製作工具、材料等條件的限制,只能採用最便捷的方式去刻劃物象,因而形成了高度概括與簡潔的藝術特點。
六、艷麗濃烈,色彩明快穩重
為了好看和實用,民間剪紙要求用色要濃烈。
七、誇張變形,裝飾獨具特色
剪紙的創作者在她們的作品中,進行了不厭其煩的裝飾,這種裝飾的目的決定了剪紙具有強烈的裝飾性。
八、隨意遣性,風格純樸濃郁
紙因材料單薄,多用滿幅鋪排勻稱而物象互相串聯的平面構圖法,形成濃烈的民族風味。

文學作品

美的守望:中陽剪紙
伍弱文
巍巍的呂梁山脈蘊育了山西省中陽縣豐富的煤,母性的黃河支流南川河,滋養了“中陽三寶”:核桃、柏籽羊、剪紙。不久前,山西著名作家張金厚贈送給我一寶:一本《中陽剪紙》線裝書。書中一幅剪紙配一首解釋歌曲。古拙的線裝剪紙集,我捧在手裡,是捧著一部中陽女子心靈手巧的歷史。
中陽民間有這樣的俗語,“生小子要好的,穿藍衫戴頂子;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摸剪的。”意思是說,生男孩子要培養當官,生女兒要教會剪紙。可見剪紙技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千百年來,茶餘飯後,閒暇悶時,中陽女人會操起剪子剪花,或單獨剪紙西窗,夜漏更殘,月照孤影,以剪傳情。或閨密成群,橋頭陌尾,剪紙競技。更多的時候,是中陽女子盤腿坐在炕上,靈巧的剪刀剪弄著紅紙,剪弄著心情,剪弄著一幅幅樸素漂亮的纖纖紙花。母女相傳,一代一代的中陽女人,秉承傳統技藝,描繪五彩生活。
中陽人們的衣食住行、節日風俗、人生禮儀和信仰禁忌,離不開剪紙的摻和。剪紙的花樣很多,窗上貼的喜慶窗花,門上貼鬥神紙,掛簾飄的掛簾花,牆上貼的炕圍花,灶上貼灶神剪紙,身上穿戴的服飾花樣要剪紙,繡花的原始底樣要剪紙;結婚、生子要剪喜花紙,祝壽要剪壽花紙;大雨不止要在院中掛掃雲止雨的剪紙,久旱不雨要在水缸上貼祈雨降甘露的剪紙,神話傳說要用剪紙來體現,生活情趣要用剪紙來表達等。
“33顆蕎麥喲衣喲99條棱,有錢難買人親個人(中陽民諺)”,中陽剪紙主要還是以喜慶、和諧、吉祥為主題。如剪紙作品《大槐樹下剪紙》描寫的是3個老大娘坐在大槐樹下剪紙的情形,3位大娘笑逐顏開,揮剪弄紙,各具其態,相處融洽,其樂融融。
中陽民間剪紙是一種精緻的心態藝術,它取材於身邊的事物,融合原始文化積澱,套用細緻的創作手法,來表達女人的情感,記錄著女人心中的所求、所盼、所想。剪紙是手工活兒,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功力積累,才可達到技法純熟,有的女人一把剪刀會用幾十年。剪紙成了中陽女人一生中的一項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每一幅剪紙是女人的一份心思,是一個女人的即興創作和天才的藝術勞動,是一個女人一生對美的守望。如剪紙作品《拔蔥》,畫面上一個扎頭巾駕驢車的執鞭青年男人和扛鋤頭的留長辮的小二姐,私會菜園。竹籃、青草地、玉米叢、蔥苗、鮮花、雲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匠心獨具。畫面的鏤空感強烈,線條流暢,惟妙惟肖。整幅作品輕鬆快意,帶給人們一種憧憬愛情、憧憬美好生活的享受,充滿著撫慰心靈的力量。
中陽剪紙名重中華,與河北蔚縣剪紙、河北豐寧滿族剪紙、遼寧錦州市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江蘇揚州剪紙、浙江省樂清細紋刻紙、廣東剪紙、雲南潞西市傣族剪紙、陝西省安塞剪紙齊名,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陽剪紙,古樸的美,安靜的美,源自民間,養於民間,才魅力長存。
(本文作者系全國著名作家:伍弱文 原載《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06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