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上)

《中醫診斷學(上)》是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提供的慕課課程。授課老師是王天芳、吳秀艷、薛曉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診斷學(上)
  • 類別:慕課
  • 提供院校:北京中醫藥大學
  • 授課老師:王天芳、吳秀艷、薛曉琳等
課程大綱,預備知識,

課程大綱

第1周 緒論
1.1走進中醫診斷學
1.2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1.2.1概述
1.2.2診法
1.2.3辨證
1.3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原理
1.4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法則
1.5中醫診斷學的學習方法

  
第2周 望診--1
2.1望診概述
2.2望診發展簡史
2.3整體望診--概述
2.4整體望診--望神志
2.4.1望神志的意義及要點
2.4.2神誌異常的常見表現及臨床意義
2.5整體望診--望面色
2.5.1望面色概述
2.5.2常色
2.5.3病色的概念及表現
2.5.4五色主病
2.6整體望診--望形體
2.7整體望診--望姿態
2.8整體望診--神氣的分類與表現
2.8.1有神、少神
2.8.2失神
2.8.3假神

  
第3周 望診--2
2.9分部望診概述
2.10分部望診--望頭面
2.10.1望頭形、囟門
2.10.2望頭髮
2.10.3望面部
2.11分部望診--望五官
2.11.1望目
2.11.2望耳
2.11.3望鼻
2.11.4望口、唇、齒、齦
2.11.5望咽喉
2.12分部望診--望頸項
2.13分部望診--望軀體
2.14分部望診--望四肢
2.15分部望診--望二陰
2.16分部望診--望皮膚
2.17分部望診--望指甲
2.18 望小兒食指絡脈

  
第4周 望診--3
2.19舌診概述
2.20舌診--舌的解剖與生理功能
2.21舌診--中醫對舌的認識及舌診的內容
2.22舌診--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23舌診--正常舌象及其生理變異
2.24舌診--望舌質
2.24.1舌神
2.24.2舌色
2.24.3舌形
2.24.4舌態
2.24.5舌下絡脈
2.25舌診--望舌苔
2.25.1苔質
2.25.2苔色
2.26舌診--舌象分析要點
2.27舌診--舌診的意義及臨床運用

  
第5周 聞診
3.1聞診概述
3.2聞診發展簡史
3.3聽聲音--語聲
3.3.1正常語聲的特徵
3.3.2語聲重濁、音啞與失音、語言謇澀
3.4聽聲音--噴嚏、鼻鼾
3.5聽聲音--咳嗽、咯痰
3.6聽聲音--喘、哮
3.7聽聲音--噁心、嘔吐
3.8聽聲音--呃逆、噯氣
3.9聽聲音--腸鳴、太息、呵欠
3.10嗅氣味

  
第6周 問診--1
4.1問診概述
4.2問診發展簡史
4.3問診的方法及技巧
4.4問診的內容
4.5常見症狀的問診--問寒熱
4.5.1寒熱的概念及詢問的意義和方法
4.5.2惡寒發熱、寒熱往來
4.5.3但寒不熱、但熱不寒
4.6常見症狀的問診--問汗出
4.6.1汗出的概念、機理及詢問方法
4.6.2汗出異常的表現類型及特徵

  
第7周 問診--2
4.7常見症狀的問診--問疼痛
4.7.1疼痛的概念、基本病機及詢問方法
4.7.2問疼痛的性質
4.7.3問疼痛的部位--頭痛
4.7.4問疼痛的部位--其他部位的疼痛
4.8常見症狀的問診--問頭暈、頭昏
4.9常見症狀的問診--問口、耳、目相關症狀
4.10常見症狀的問診--問胸、脅、脘、腹相關症狀
4.11常見症狀的問診--問身重、疲勞
4.12常見症狀的問診--問睡眠
4.12.1睡眠的生理及詢問方法
4.12.2睡眠異常的表現類型及特徵
4.13常見症狀的問診--問飲食
4.13.1飲食的生理及詢問方法
4.13.2問口渴與飲水
4.13.3問食慾與食量
第8周 問診--3
4.14常見症狀的問診--問大便
4.14.1大便形成的機理及詢問方法
4.14.2大便異常的表現類型及臨床意義
4.15常見症狀的問診--問小便
4.16常見症狀的問診--問婦女
4.16.1婦女的月經、帶下生理特點及詢問方法
4.16.2常見月經、帶下的異常表現及臨床意義
4.17常見症狀的問診--問男子
4.18常見症狀的問診--問小兒

  
第9周 切診-1
5.1脈診概述
5.2脈診發展簡史
5.3脈診的常用部位
5.4脈象的形成機理
5.5寸口診脈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5.6脈象的構成要素
5.7正常脈象及生理變異

  
第10周 切診-2
5.8常見脈象及臨床意義
5.8.1常見脈象及臨床意義概述
5.8.2浮脈、沉脈
5.8.3遲脈、數脈、疾脈
5.8.4虛脈、實脈
5.8.5長脈、短脈
5.8.6滑脈、澀脈
5.8.7洪脈、大脈、細脈
5.8.8濡脈、弱脈
5.8.9芤脈、革脈
5.8.10弦脈、緊脈
5.8.11促脈、結脈、代脈
5.8.12散脈、微脈
5.8.13伏脈、牢脈
5.8.14動脈、緩脈

  
第11周 切診-3
5.9 相兼脈、真髒脈
5.10脈診的意義及臨床運用
5.11按診
5.11.1按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5.11.2按診的內容

預備知識

中醫院校的大專、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層次的學生與年輕教師;西醫院校的學生及中醫愛好者,具備一定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如果是對中醫感興趣的初學者,可在學習本門課程的同時,同步學習、查閱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