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學教程

中醫治未病學教程

《中醫治未病學教程》由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治未病分會組織編撰,來自全國高校、醫院的數十位專家聯合編寫,於2018年9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教授為該書作序,全書共分十一大章節。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治未病學教程
  • 作者:張樹峰 楊建宇等
  • ISBN:978-7-117-27346-6
  • 類別:中醫學,治未病學,健康管理
  • 定價:46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9月
  • 裝幀:精裝
出版背景,編委會,主 編 (以姓氏筆畫為序),副主編 (以姓氏筆畫為序),編 委(以姓氏筆畫為序),目錄,

出版背景

組織單位: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治未病分會
出版發行:人民衛生出版社
作序:張伯禮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
章節設定:緒論、中醫治未病學的理論體系與核心內涵、體質與治未病、經絡辨識與調護、中醫治未病學與養生、中醫治未病學與亞健康、中醫治未病學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套用、中醫治未病與嬰幼兒健康調理、中醫治未病適宜技術與方法、中醫健康狀態與治未病、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與療效評價體系。

編委會

主 編 (以姓氏筆畫為序)

楊建宇(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治未病分會)
張樹峰(承德醫學院)

副主編 (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衛東(承德市中醫院)
李靜華(承德醫學院)
楊 磊(杭州師範大學)
趙印濤(承德醫學院)
梁廣和(承德醫學院)

編 委(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衛東(承德市中醫院)
王玉滿(承德醫學院)
王志理(太康縣成人中專附屬醫院)
王紹潔(大連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兒童醫院)
王春旺(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治未病分會)
王捷虹(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計小清(承德醫學院)
孔令娟(承德醫學院)
任慧雅(保定市第一醫院)
劉 岩(承德醫學院)
許 柳(保定市第一中醫院)
李貞姬(吉林省延吉市公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李 波(上海市奉賢區中醫醫院)
李嬌瑩(承德醫學院)
李新華(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
李福鳳(上海中醫藥大學)
李群堂(重慶市中醫院)
李靜華(承德醫學院)
楊 磊(杭州師範大學)
楊建宇(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治未病分會)
楊慎峭(成都中醫藥大學)
吳明娟(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
吳金洋(承德醫學院)
何渝煦(雲南省中醫醫院)
辛麗娟(承德醫學院)
辛思源(承德醫學院)
汪傳緒(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
宋雲娟(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宋春俠(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
張 晉(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張英傑(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張樹峰(承德醫學院)
張思為(深圳市人民醫院)
張栩銘(遼寧中醫藥大學)
張銀娟(承德醫學院)
張婷婷(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陳 輝(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陳 輝(昆明市兒童醫院)
陳燕溪(雲南省中醫醫院)
陳嫚嫚(濟南市中醫醫院)
邵慧迪(大連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兒童醫院)
歐江琴(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鄭潤傑(浙江省瑞安市中醫院)
孟映雪 (包頭市蒙醫中醫醫院)
趙玉堂(承德醫學院)
趙印濤(承德醫學院)
趙波濤(浙江省天台縣中醫院)
趙俐黎(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胡 靜(重慶市北碚區中醫院)
袁建平(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
賈麗榮(承德護理職業學院)
高 飛(承德醫學院)
高占華(承德醫學院)
高麗華(承德市中醫院)
郭建恩(承德醫學院)
黃日龍(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曹麗君(承德市中醫院)
龔 理(承德醫學院)
常 勝(紹興市中醫院)
梁廣和(承德醫學院)
提桂香(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董玉舒(天津慧醫谷科技有限公司)
蔡英劍(安康市中醫醫院)
翟玉珍 (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
熊 鑫(承德醫學院)
暴宏伶(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
魏金波 (訥河市中醫院)
秘 書 趙印濤(兼)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概 論
一、未病
二、治未病
三、中醫治未病學及其套用
第二節 中醫治未病學術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一、治未病思想萌芽時期
二、治未病思想形成時期
三、治未病思想發展時期
四、治未病思想成熟時期
第三節 中醫治未病學術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現代醫學模式轉變和中醫藥自身發展的需要
二、為國民健康保駕護航
三、服務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降低醫療費用
四、有利於中醫學術思想的傳承與創新
五、中西醫學對話與交流的平台
第四節 中醫治未病學現代研究概況
一、中醫治未病學理論研究
二、中醫治未病學臨床研究
第二章 中醫治未病學的理論體系與核心內涵
第一節 中醫治未病學的理論體系
一、中醫治未病學的基本理論
二、中醫治未病學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 中醫治未病學的核心內涵
一、未病先防
二、欲病救萌
三、既病防變
四、瘥後防復
第三章 體質與治未病
第一節 體質的概念、構成及特性
一、體質的概念
二、體質的構成
三、體質的特性
第二節 體質的形成
一、先天稟賦
二、年齡因素
三、性別因素
四、飲食因素
五、勞逸因素
六、情志因素
七、地理因素
八、社會因素
九、疾病與治療因素
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辨識與調護
一、體質的分類與辨識
二、九種體質類型的調護
三、體質辨識與調護的注意事項
第四節 體質調護在治未病中的套用
一、預測發病傾向,做到“未病先防”
二、善於察微知著,做到“欲病救萌”
三、闡釋病理變化,做到“既病防變”
四、指導病後調攝,做到“瘥後防復”
附一 體質類型的判定方法
附二 體質三級預防學說
一、三級預防的概念
二、三級預防的意義
第四章 經絡辨識與調護
第一節 經絡辨識的定義
一、定義
二、經絡系統概述
三、經絡的生理功能
四、經絡病機
五、經絡病證特點
六、經絡的臨床套用
第二節 經絡辨識證的方法
一、循經辨證為綱
二、十二經病候為緯
三、奇經辨證
四、皮部、經筋辨識及套用
五、注重整體觀念
第三節 經絡調護
一、經絡調護常用腧穴
二、保健點穴
三、亞健康常見症狀經絡調理
四、部位經絡調理
五、亞健康經絡灸
第五章 中醫治未病學與養生
第一節 治未病與情志養生
一、情志養生的意義與方法
二、情志養生的關鍵在“養神”
三、四季中的情志養生
第二節 治未病與飲食養生
一、飲食原則
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選錄(2016年)
三、四季飲食原則
四、飲食養生歌訣
第三節 治未病與運動養生
一、運動養生的最佳時間和內容
二、四季運動方式的選擇
三、祛病養生與運動
四、運動養生歌訣
第四節 治未病與房事養生
一、房室養生之道
二、重視房室養生中的“七損八益”
第五節 治未病與氣功養生
一、動功
二、靜功
第六節 治未病與藥物養生
一、保健中成藥
二、中醫藥膳
三、茶療
第七節 治未病與四時養生
一、四時養生內涵
二、四時養生原則
三、養生應四時的重要性
第六章 中醫治未病學與亞健康
第一節 亞健康概念與亞健康人群
一、亞健康與治未病
二、亞健康的形成因素及高危人群
第二節 亞健康的辨識
一、亞健康的類型
二、亞健康狀態
第三節 亞健康的調理
一、亞健康調理原則
二、中醫治未病理念在亞健康干預中的運用
三、亞健康的三級干預
第四節 常見亞健康狀態的調理
一、情緒低落
二、失眠
三、長期便秘
四、易外感
五、畏寒怕冷
六、肩頸僵硬
七、視疲勞
八、疲勞
九、頭痛
十、記憶力減退
第七章 中醫治未病學在慢病管理中的套用
第一節 慢病與管理
一、慢病概念
二、慢病管理
三、慢病管理的步驟與方法
第二節 治未病與常見慢病管理
一、高血壓
二、肥胖症
三、糖尿病
四、冠心病
五、風濕病
六、骨關節病
七、慢性疼痛
八、惡性腫瘤
九、骨質疏鬆症
第八章 中醫治未病與嬰幼兒健康調理
第一節 兒童體質
一、生機旺盛質
二、偏肺虛質
三、脾虛質
四、偏腎虛質
五、偏陰虛質
六、心火偏旺質
七、積滯質
八、偏怯弱質
九、異稟質
第二節 小兒四季養生與保健
一、春季
二、夏季
三、秋季
四、冬季
五、兒童飲食注意事項及飲食禁忌
六、兒童睡眠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
七、兒童預防保健方法
第三節 小兒常見病及調治方法
一、反覆呼吸道感染
二、支氣管哮喘
三、泄瀉
四、便秘
五、厭食
六、小兒濕疹
第九章 中醫治未病適宜技術與方法
第一節 膏方
一、定義
二、源流
三、組方原則
四、膏方的功效
五、膏方的組成及分類
六、適宜人群
七、套用方法
八、膏方的製作
九、存放方法
十、服用方法
十一、注意事項與禁忌
十二、著名傳統膏方
第二節 穴位貼敷
一、定義
二、源流
三、穴位貼敷的作用機制理
四、適應證症
五、注意事項與禁忌
六、穴位貼敷的操作方法
七、不良反應與處理
第三節 中藥熏洗療法
一、源流
二、熏洗療法的功效
三、熏洗療法的作用機制理
四、主要適應證症
五、中藥熏洗注意事項與禁忌證
六、熏洗種類及方法
七、熏洗的臨床運用
第四節 刮痧
一、 定義
二、 適用範圍
三、 操作
四、 注意事項與禁忌
第五節 拔罐
一、定義
二、適用範圍
三、操作
第六節 艾灸
一、美容灸
二、減肥灸
三、小兒保健灸
四、老人保健灸
五、女性保健灸
六、產後保健灸
第十章 中醫健康狀態與治未病
第一節 中醫健康狀態信息採集
一、中醫四診信息採集
二、中醫健康信息檔案
第二節 中醫健康狀態評估
一、健康狀態評估
二、亞健康狀態的分類與判定
三、健康風險評估
四、常見疾病狀態評估
第三節 中醫健康狀態調理
一、起居調理
二、飲食調理
三、情志調理
四、運動調理
五、中醫特色技術調理
第四節 中醫健康狀態跟蹤服務
一、健康監測
二、監測的內容
三、中醫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與療效評價體系
第一節 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
一、建立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的必要性
二、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的構成
三、各級各類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機構建設
四、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的運行模式及服務內容
第二節 中醫治未病療效評價體系
一、建立中醫治未病療效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二、中醫治未病療效評價指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