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研究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是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利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
  • 作者:陳利國
  • ISBN:9787040208504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醫氣學理論分析、對陰陽理論有關問題的討論、中醫氣化理論、對藏象理論有關問題的討論、人體結構與平衡、如何建立中醫學概念範疇體系、東西方醫學的比較研究、中醫現代化與中西醫結合等八個部分。

作者簡介

陳利國,1960年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暨南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中醫系主任。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瘀證與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委員、中青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常務委員、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近五年來,承擔三項國家基金課題,六項省部級課題,三項廳級課題。出版著作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培養碩士研究生24人,博士研究生5人。主要研究領域:血瘀證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比較中醫學研究,中醫藥產業現代化研究。1984年畢業於江西財經大學後留校任教,從1986年起擔任現代統計方法教研室副主任、保險系主任、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等職。2004年獲得武漢大學社會保障博士學位。2005年調入暨南大學任教。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醫氣學理論分析
第一節 氣學理論形成的原型
一、與飲食有關的氣——火煙與蒸氣
二、與季節氣候有關的氣——風氣與雲霧之氣
三、呼吸之氣
第二節 氣論哲學的形成和對氣學理論的不同認識
一、氣論哲學的形成
二、對氣學理論的認識
第三節 中醫學的氣範疇
一、從哲學之氣向醫學之氣的轉化
二、中醫學氣範疇的內容
第二章 對陰陽理論有關問題的討論
第一節 《易經》、《內經》陰陽說之比較
一、共同點
二、不同點
第二節 醫學陰陽與哲學陰陽
一、什麼是人身陰陽
二、什麼是陰陽的物質基礎
三、陰陽研究可能帶來的效應
四、關於陰陽的本質問題
五、陰陽的層次性問題
第三章 中醫氣化理論
第一節 氣化理論的形成和演進
一、氣化思想溯源
二、氣化理論的形成和演進
第二節 氣化理論的基本內容
一、廣義氣化與狹義氣化
二、內氣化與外氣化
三、化與變
第三節 人體氣化活動
一、氣的特性
二、氣化的動力
三、氣化的形式
第四節 氣化的秩序
一、部分的秩序
二、過程的秩序
第五節 整體氣化與局部氣化
一、氣血的生成及其運行
二、津液代謝
三、膀胱氣化
四、三焦氣化
第六節 五運六氣
一、乾支甲子
二、五運
三、六氣
四、運氣同化
五、運氣學說與發病的關係
第四章 對藏象理論有關問題的討論
第一節 藏象理論的形成過程及藏象實質分析
一、解剖方法
二、在陰陽五行理論指導下的整體認識方法
三、以經絡、氣血為媒介的整體聯繫
四、在氣化過程中的統一和體現
第二節 肺為藏之長的理論價值
一、肺為藏之長的含義
二、理論價值
附:中醫理論的發生學研究
第三節 心腎相交與水火既濟
第四節 脾主升與肺主降
第五節 脾主運化與小腸泌別清濁
第六節 關於四時五臟陰陽問題
一、《內經》四時五臟陰陽問題的提出
二、四時與陰陽
三、四時與五行
四、四時與五時
第五章 人體結構與平衡
一、人體結構的形成
二、人體平衡問題
第六章 如何建立中醫學概念範疇體系
一、醫學概念與哲學範疇
二、中醫學概念範疇的邏輯層次與演變關係
三、中醫學概念範疇體系的建立
第七章 東西方醫學的比較研究
第一節 《內經》時代的東西方醫學
一、文化異質——兩種不同的整體觀
二、尊古崇聖與宗教統治——解剖學所面臨的困境
第二節 宋代科學技術對中醫學的影響
一、在醫學教育方面
二、在醫藥理論方面
三、臨床方面
四、在藥物學和方劑的整理方面
五、西方醫學的發展狀況
第三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東西方醫學
一、技術革命對醫學的影響
二、給中醫學帶來了什麼
三、影響中醫學發展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明、清時期中醫學的繁榮與西方醫學浸入
一、中醫學的繁榮與西方醫學浸入
二、從“戾氣學說”蛻變所引起的反思
三、關於中西醫結合問題
第八章 中醫現代化與中西醫結合
第一節 對中醫理論現代化途徑的探索
一、中醫理論現代化發展的思考
二、中醫理論現代化的可能性
三、必須注意的問題
第二節 中西醫結合的漸進性與途徑
一、中西醫學的三大差別
二、中西醫結合的必然性
三、中西醫結合的漸進性
四、中西醫結合的途徑
五、防止兩種傾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