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解讀:論語

中華經典解讀:論語

傳承千年不可逾越的中國聖賢第一書,《中華經典解讀:論語》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智慧寶典,又是品悟人生修身養性的至理名言,有中國人的“聖經”之稱。《中華經典解讀: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醒書經典解讀版,參考了多家權威版本,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由專家精心註譯和解讀,簡潔易懂,圖文並茂,真是一葉穿越千年的心靈之舟。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經典解讀:論語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頁數:274頁
  • 開本:16
  • 作者:孔子 東籬子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69256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解讀: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中華經典解讀:論語》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由專家進行了最新的註譯和解讀,可讀性強。

圖書目錄

學而第一
為學常溫,自有境界
以仁做人,孝悌為本
是非常思,一日三省
恪操守道,真心待人
溫良謙恭,能得厚報
秉之以禮,符合於義
貧富自安,修身為業
求被人知,不如知人
為政第二
為政以德,思也無邪
盡孝由心,遵禮而行
察人知人,溫故知新
君子不器,完善自我
學而常思,常有心得
行事有道,使人信服
八佾第三
仁而知禮,不慕虛榮
君子不爭,爭則依禮
遵禮由心,執禮宜誠
崇尚禮義,待人以禮
行之有度,既往不咎
處世從容,不失善道
里仁第四
居於仁境,懷仁知仁
矢志求道,不畏艱辛
君子之行,合於道義
禮讓為上,正視自己
重義輕利,見賢思齊
勞而不怨,珍視孝道
言行以德,為人不孤
公冶長第五
知人知己,難能可貴
察人知人,聽言觀行
敏而好學,可知天道
恭敬愛人,仁之所在
遇事常思,而後再行
待人寬宏,為人忠信
雍也第六
內心平和,能有作為
不忘貧窮,不違仁道
修身養德,品行自高
文質彬彬,堪為君子
仁者智者,心境自高
君子懷仁,不失中庸
述而第七
志在於道,行之以方
德在心靈,行藏在我
欣賞音樂,陶冶情操
追求仁道,樂以忘憂
敏以求德,擇善而從
見善而行,仁德可至
躬行君子,胸懷坦蕩
泰伯第八
行之以禮,德行自見
德義為重,謹慎對待
一心向善,明辨榮辱
堅守本分,恪守正道
博大仁愛,唯才是舉
子罕第九
謙遜有節,不求名利
講求現實,不妄判斷
修養高時,行為自正
珍惜光陰,堅持進取
多聽真言,有過則改
志向堅定,品格高潔
鄉黨第十
言談舉止,能見風度
衣著服飾,顯示素養
酒席餐飲,有禮可循
以人為本,恭敬對人
禮存於心,善待一切
先進第十一
待人以情,觀人以德
人貴有情,情義堪珍
言行中肯,過猶不及
踐跡而行,君子之道
因材施教,言出於真
一言之間,足見心志
顏淵第十二
克己向仁,遵禮而行
不憂不懼,心胸常寬
明辨是非,信義為重
公正斷案,心繫蒼生
修德勤政,以德化人
品質正直,遵從道義
彰顯仁德,舉賢任能
結交有方,以文會友
子路第十三
以身作則,擺正名分
其身若正,有令必從
先正自身,方可正人
欲速不達,持之以恆
追求和諧,秉持正道
宜教民戰,有備無患
憲問第十四
知恥明德,仁者之風
待人處事,不怨不驕
心向仁義,完善品格
君子立身,不忘仁義
明察慎思,不出其位
他人有怨,有德自安
賢者明智,行為有節
修身成德,安人利己
衛靈公第十五
堅守正道,一以貫之
知言知行,是為知德
修身成仁,捨生取義
厚責自己,慮事以遠
德義存心,推己及人
明察是非,忍耐為上
宏道憂道,遵道而行
同道而謀,當仁不讓
季氏第十六
和睦相處,天下有道
明辨損益,修身養性
當有所戒,亦有所畏
常學多思,道義自明
見善而為,見義而行
陽貨第十七
人性相近,貴在修德
多行仁道,方得人心
詩中有德,樂中有禮
非德勿行,升華德行
不為亂言,不逆常理
君子尚勇,勇而有義
微子第十八
氣節為重,直道事人
往者已逝,來者可追
胸懷淡泊,高士之風
正道永在,不可僭越
求全責備,不為君子
子張第十九
執德信道,心常思之
尊賢容眾,氣度寬宏
君子德高,不拘小節
孝貴情真,不失仁心
知過改過,不失其道
大德之人,得人敬仰
堯日第二十
治國安邦,盡職盡責
為政以公,能得民心
弘揚美德,惠民利民
摒棄惡行,德行自見
立身有道,順應自然
參考文獻

序言

天空里,浮雲悠然飄過;大海上,海鷗隨意飛翔。雲自無心,鷗亦忘機,它們是自由的。人們都嚮往自由,追求自由,但卻很少有人去追問:真正的自由是什麼?
《論語》中記載: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孔子是自由的,因為他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可見,自由的獲得是與道德密切相關的。因為當人們自覺踐行道德法則的時候,必將使自己的心靈不斷得到淨化與升華,並逐漸擺脫物慾的束縛和名利的羈絆,由此洞見到宇宙間存在的“大道”,進入無機心的自由之境。
《論語》是儒家學說中論述道德的一本書。它以修身治國為訴求,以仁為根本,以善為指向,以學為方法,為人們構建了一座完美的道德之都。這一道德之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也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說,今天中國人的為人處世,基本上遵循的是儒家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中國人判斷事物的價值標準、說話做事的原則,很多都是參照《論語》中的道德法則。《論語》對中國人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涉及人生、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所蘊含的智慧就像鑽石一樣,成為後人最為珍貴的寶物。這座道德之都,實乃國人精神的支撐。面對孔子,人們常常會產生敬畏感,因為他是站在千萬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沐浴在人們的心上,為人們獲取終極的自由提供了道德上的保障。
從思想發展史的角度來看,《論語》當然也是一部哲學論著,它雖然是以談話的方式來表達思想的,但是,在一個條目之中,幾個條目之間以及各章節之間仍然有很強的邏輯關係。因此,在解讀時,對於相對獨立的條目,單獨加以解讀;對於相互之間有聯繫的條目,把它們劃分為一個小節,然後用一個標題加以概括,選擇一個點加以解讀,這樣就可以使人們更全面地理解每一個小節乃至全書的內容。
在《論語》中,孔子的每一處言論,都蘊含了他個人對人生、社會的認知與理解,體現了他道德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當我們對此有所認識之後,才能從巨觀上把握《論語》內在的邏輯性以及各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從更高層次上領悟到箇中潛藏的深意。
或於春日,或於秋季,或在良辰,或在清宵,捧讀《論語》,諦聽前古的哲人之聲,讓自己的心靈徜徉於道德的田園,接受德性之光的照耀和撫慰,您將感到無限的自由與歡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