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藏書:道德經

中華經典藏書:道德經

《中華經典藏書:道德經》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了注釋和譯文,並從現代的視角出發,對《道德經》的宏奧哲理、高超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作了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闡釋。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參悟《道德經》的真義,參透為人處世的最高智慧、追尋人生的終極意義。《中華經典藏書: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分上、下兩篇。上篇稱《道經》,下篇為《德經》。《道經》講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揭示了陰陽變幻的微妙。《德經》講述的是處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進退之術,包含了長生久世之道。《中華經典藏書:道德經》由文若愚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經典藏書:道德經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頁數:273頁
  • 開本:16
  • 作者:文若愚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藏書:道德經》告訴我們《道德經》是道家學派最具權威的經典著作,它文約意豐,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其內容博大精深、玄奧無極、涵括百家、包容萬物,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參悟《道德經》的真義,參透為人處世的最高智慧,追尋生命的終極意義,我們編寫了這本書。

圖書目錄

道經
第一章天地之始
老子之“道”
“道”和“名”的關係
第二章美之為美
認識問題的辯證法
第三章聖人之治
智慧和珍寶真的好嗎?
回歸淳樸天真
第四章象帝之先
學會韜光養晦
第五章天地不仁
大道“不仁”
保持中正
第六章玄牝之門
“道”無所不在
第七章天長地久
靠無私實現“大私”
如何理解自私與無私
第八章不爭無尤
上善若水
水的智慧
第九章功遂身退
物極必反
功成身退是明智之舉
第十章長而不宰
純潔無染的嬰兒狀態
省視自己的內心
第十一章無之為用
“無”的用處
當有則有,當無則無
第十二章聖人為腹
美色妙音,迷人心智
玩物喪志,懷璧招賊
不可放縱私慾
第十三章寵辱兩忘
寵辱不驚
要有忘我之心
第十四章無狀之狀
神秘不可捉摸的道
把握大道,駕馭一切
第十五章善為士者
真正的高人
包容的智慧
第十六章歿身不殆
致虛守靜
復歸正道
把握常理
第十七章功成事遂
最高明的領導者
世間最大是誠信
第十八掌道亡有義
大道廢,有仁義
家貧出孝子,國亂有忠臣
第十九章絕聖棄智
放棄仁義智巧
桃花源
第二十章獨異於人
無知亦無憂
能有多大差別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從
做事遵循大道
認清事物的本質
第二十二章聖人抱一
萬事相反相成
高明的保全之道
第二十三章道亦樂得
剛猛的力量難持久
價值觀的重要性
第二十四章自是不彰
順其自然,不要勉強
做人不能太自我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從哪裡體驗“道”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靜為躁君
戒除輕率和浮躁
有備無患
第二十七章善行無痕
至善的境界
讓物盡其用
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
做人要低調
維護其自然與和諧
第二十九章聖人無為
萬事不可強為
適度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十章以道佐主
不以兵強天下
果而勿矜
第三十一章有道不處
兵器是不祥之物
勝而不美
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
堅守正道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長久和永生
第三十四章不自為大
“道”常無欲
第三十五章執道樂往
執大象,天下往
大道很平淡
第三十六章欲歙固張
大道與計謀
第三十七章道恆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
消減欲望
德經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上德與下德
智與愚
處實去華
第三十九章下為高基
尊卑與貴賤
第四十章無中生有
微妙的道
世界本是“空”的
第四十一章善貸且成
道往往不被理解
第四十二章物損而益
陰陽調和
損與益的辯證
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
至柔馳騁至堅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
身重於物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適可而止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看事物不可過於表面
大辯若訥
清靜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不行而知
用心去感受
不為而成
第四十八章為道日損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取天下常以無事
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
不善者吾亦善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以其生生之厚
善攝生者無死地
第五十一章尊道貴德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塞其兌,閉其門
第五十三章盜竽非道
統治者總愛走邪路
第五十四章善抱不脫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推己及人的智慧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福禍相倚
禍福相依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
第五十九章治人尚嗇
治人事天,莫若嗇
第六十章以道治國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六十一章大者宜下
大者宜為下
第六十二章萬物之奧
美言可以市尊
美行可以加人
第六十三章能成其大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
第六十四章無為無敗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第六十五章善為道者
以智治國,國之賊
第六十六章莫能與爭
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六十七章我有之寶
慈愛的力量
第六十八章不爭之德
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第六十九章哀者勝矣
禍莫大於輕敵
第七十章被褐懷玉
聖人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章以其病病
“知不知”與“不知知”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自愛不貴
自知不自見
自愛不自貴
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無以生為
無以生為,賢於貴生
第七十六章強大處下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第七十七章不欲見賢
其不欲見賢
第七十八章柔之勝剛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第七十九章道與善人
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簡單快樂地生活
第八十一章善者不辯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序言

兩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諸侯並起,以下克上,烽火連天,戰亂頻仍。在這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代,老子見社會道德衰敗,失望至極,便乘青牛西出函谷關,隱居而不知所終。在出關之時,他應關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經》。
《道德經》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是道家學派最具權威的經典著作,它文約意豐,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其內容博大精深、玄奧無極、涵括百家、包容萬物,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無論對中華民族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地日益深入,《道德經》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到目前為止,可查到的各種外文版的《道德經》典籍已有1000多種,幾乎每年都有一到兩種新的譯本問世。一代文豪托爾斯泰對老子也十分推崇,他對老子的《道德經》很有研究,曾幫助翻譯出版《道德經》,還親自編選出版了《中國賢人老子語錄》,並在書中發表了他的《論老子學說的真髓》一文。著名的搖滾樂隊披頭士甚至將《道德經》四十七章改編成歌曲《The Inner Light》。
關於《道德經》的作者老子,史籍記載很少,西漢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就已搜尋不到詳盡的資料了。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人,曾擔任過周朝守藏室的官員,管理著廣泛的書籍以及文獻資料。老子致力於“柔弱”“無為”的道德修養,參悟了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大道,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巨人。
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在通過兩條途徑來研究、探索《道德經》。一條是修道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乃至整個生命,在實踐《道德經》的理論,在探索《道德經》的奧秘。但是,終因本性的差異和體驗的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另一條是治學的。他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仰天掘地,冥思苦索,雖然窮經皓首,註解汗牛充棟。但是終因種種局限,文者說文,字者道字,對於《道德經》的真諦,仍是隔霧看花,未得其真。有的甚至南轅北撤,相去甚遠。
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參悟《道德經》的真義,參透為人處世的最高智慧,追尋生命的終極意義,我們編寫了這本《道德經》。
《道德經》中的智慧,源於老子對世態人情的深徹洞察和深刻思索。社會動盪、人事糾紛、生命無常、點點滴滴積澱成老子的關於人性修養、處世哲學、治國之道、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學。本書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詳細註解並翻譯原文,有全面細緻的解析,並針對每章內容分別從為人之道、從政之道、經商之道等三大方向列舉了大量妙趣橫生的古今中外案例,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在版式上都力求呈現出全面多方位的立體化效果,使讀者能夠更好體會和感悟兩千多年前的哲人聖典。
無論是治學修身、處世待人,還是經商置業、從政為民;無論是王公貴族、富商大賈,還是販夫走卒、平民百姓,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順“道”處世,做人自然圓融通達,左右逢源;依“道”經商,商戰自然無往不勝,一本萬利;循“道”從政,仕途自然事事亨通,平步青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